今天起咱们来看下
心理学(教心)部分的
简答+论述
心理+教心 66.
六十六、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熟读)
1、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3、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
4、学校的帮助。
5、社会的支持。
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 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教心 67.
⭐六十七、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背诵)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 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 的实现。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4、对教师的期望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 管理。当期望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这种定型的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
心理+教心 68.
⭐六十八、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背诵)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遵循的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和要求。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第二,尽量少而精, 内容表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其次,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
最后,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做好课堂监控。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取言语提示、 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 育;
其次,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进行自 我监控;
最后,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对 其加以有效利用。
心理+教心 69.
六十九、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熟读)
(1) 学生的因素
①适应不良
也叫个体人格的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个体不能积极 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学校中常见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症 状是注意广度低、多动、寻衅闹事、学术志向水平低和人格的不成熟等。这些都能成为引发 课堂问题行为的诱因。
②厌烦
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太难或太容易,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感 到索然无味;而教师教学方法的过于单调或语言平淡,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积 极性。
③挫折与紧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情况,这就不可避 免地会使有的学生面临失败或挫折的威胁。而挫折容易使学生紧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 致发泄、寻衅闹事。也有的学生采取逃避的方式,表现出回避批评、嘲笑及被人抛弃的不利 情境的退缩性问题行为。
④寻求注意与地位
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可能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和认可,但他发现,教师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对问题行为比较注意,于是他就会故意出现某些问题行为, 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并获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⑤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的学生,有的是由于有情绪冲突,有的是由于脑功能失调,使他们对于刺激过于敏 感或有过度反应的倾向,因而在课堂上对一些无关刺激也易作出反应而造成问题行为。主要 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行为冲动,容易扰乱课堂秩序。对于由于生理原因造成问 题行为的学生要热情交往,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而不要滥用药物。
⑥性别差异
一般说来,男学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这既可能是由于男孩语言技能发展较慢,导 致其社交学习较晚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低年级中女教师多,而使男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上的 困难。
(2) 教师的因素
①要求不当
有的教师要求过严,学生动辄得咎,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有的教师则要求过低, 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其他一概不管,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涣散。
②滥用惩罚手段
惩罚虽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但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 中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
③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当问题行为严重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对学生严厉惩处,而很少引咎自责,这更会加剧学 生的不满情绪,导致问题行为变本加厉。此外,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当,营造过于强烈的 竞争氛围,也会引起不同的问题行为。
(3) 环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 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 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行为。
②大众媒体
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但是大众媒体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 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堂上。
③课堂内部环境
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 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心理+教心 70.
七十、严重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熟读)
在学校里常常有一些这样的问题行为,如打架、偷窃、毁坏公物、辱骂老师等,比常见 课堂不良行为要严重得多。教师也可运用行为矫正程序来减少严重的问题行为。
(1) 行为矫正原则
行为矫正就是系统地应用先前刺激和后果来改变行为。
①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识别出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第一个被定作目标的行为应当是最严重、最容易 看出、最重要、发生的频率较高的行为,并且看看是什么强化物在维持这一行为。
②设立基点行为
观察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如果目标行为是“打扰同伴”,那么你就得决定什么具体行为构成了“打扰”。
③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
典型的课堂强化物包括表扬、权利、奖品等。
④如有必要,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当使用强化程序也无法解决某一个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就需要使用惩罚了。
⑤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
评价程序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为矫正程序往往要持续好几天,如果一周以后行为 并未得到改善,那么就要尝试其他系统或强化物了。
⑥减少强化的频率
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并且稳定在某个新的水平上,强化的频率就可减少了。减少强化的 频率有助于长时间维持新的行为,并且有助于把行为延伸到其他情境中。
(2) 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①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指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报告给家长,家长提供奖励。教师让学生把一张每日或每周报告卡拿 回家,根据教师的报告,家长给学生提供特权或奖励。
此方法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的行为,也适用于整个捣乱的班级。
②个人日志卡
指要求父母参与,并强化所希望结果的一种行为管理系统。
在日志卡上,每堂课的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行为和作业评级。学生整天拿着这张卡,让上课 的老师给他评分。每天回家,要拿这张卡给父母看,当他的分达到某一标准后,父母就给以 奖励。
③整班代币强化
指学生能把因学习和积极的课堂行为而获得的代币,如小红星、分数等变换成他们想要的奖 品的一种强化系统。
④集体绩效系统
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的一种强化体系。它比其他矫正行为如以家庭为 背景的课堂管理策略更容易实施。首先,作为全班记录通常要容易得多;其次,大多数情况 下整个班级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避免分别处理学生。
例如:教师说“如果所有学生都放下手中的活,保持安静,我就讲故事”;“如果全班在明天的测验中平均分在 90 分以上,下一周家庭作业就免了”。
每日打卡
一定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