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精准谋划 全力推进
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降温预警
降温预警
创建党建特色品牌,夯实管理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创建了“惠·党建,守护+”党建品牌。通过打造“红色阵地”完善“服务功能”,丰富党建品牌的内容与形式,营造党建文化氛围。统筹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等工作,形成党建工作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统筹兼顾,强化管理机制。为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民政领域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投入28万元对民政系统政府投入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资产清、账目明、账实相符,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有力推动我局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为进一步做好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投入28万元将1983年至今,涉及婚姻、养老、救助、社会事务、工程项目等各类档案进行整理及数字化加工,同时,建设标准化档案室,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科学周密布局,打造养老新标杆。总投入3227余万元,灵武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能力改造提升等11个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建设郝家桥镇、崇兴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对养老机构安全及护理能力进行提升,新建改造基础设施、安装适老化设施等;为全市3.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6项基础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为1400余名老年人服务15000余人次。接下来将在新业路、西湖、人民街等5个社区改造设置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进一步为养老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政策落实,提升救助功能。投入150余万元,建设灵武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为特殊群体能享受到康复治疗提供有力保障。以购买服务开展精神障碍康复服务,针对服务群体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外展服务活动,提供基本生活照护及综合性康复等。为2024年在册“五类”人群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61名特困供养人员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实施“低保重点对象抽样调查、资料收集和社会救助核查”绩效评价等工作,全面落实实施救助政策规定,强化救助救急解难功能。
保障儿童兜底,优化设施建设。投入158余万元,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为困境和留守儿童进行摸排建档、心理疏导、社区活动等关心关爱工作,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消防设施等进行维修和更换,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准备实施“一馆四中心”(家风展示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中心)的提升改造。通过购买服务、提升改造阵地等方式,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兜底职责,为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提质增效。
创新服务路径,助力社区治理。健全完善民政服务“三级”网络体系,聚焦“五类”人群,投入217余万元,通过自治区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社区公益创投等项目,精准链接资源,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展养老、关爱未成年人等活动274场次,参与活动7124人次,开展居家服务239次,服务1258人次。培育和巩固社会组织95个,人员达871人,项目督导和培训学习600余人次,有力发挥“六社联动”作用,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885㎡的灵武市殡仪服务中心,吊唁厅、餐厅、守灵堂主体建设已完工,水电暖网等设备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均安装到位,计划于2025年正式运营,殡仪服务中心光缆迁改、整改周边环境以建设项目为牵引,有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殡葬改革走深走实。
夯实基础建设,倡导婚俗新风。投入295.2万元进行灵武市婚姻登记大厅提升改造。以“缘定三生,相约灵州”为主题,设置“七室两厅一馆一广场”,打造新时代婚姻登记处,创设公园式室外颁证基地,健全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机制,提供新时代文明和中国风的婚俗“一站式”特色服务,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提升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水平。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建设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完工启用。
下一步,市民政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民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高效率推进“在建类”项目、高起点谋划“储备类”项目,坚决做到把建设项目规划好、推进好、建设好、运营好,全面提升民政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降温预警
拟稿丨海 梅
审核丨惠彦平
签发丨李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