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二十岁渴望独处,三十岁渴望陪伴

文化   2024-12-29 20:19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遇见李菁


二十岁渴望独处

三十岁渴望陪伴


图文 | 李菁


二十岁那年,我是一个独行的追梦人。

在川东一所象牙塔,我拼劲所有力气想要去实现自己编织的梦想——读研、当老师以及成为一名作家。年轻的心,对未来抱有极大的热忱。对每一件当下要去完成的梦想都全力以赴,不留后路。即使那时的自己,渺小如砂砾,却无数次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星辉,因为年轻敢做梦敢拼,从不惧怕失败。

那时的我,是真的拼。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争分夺秒地向着光亮那方奔跑,我惧怕任何人的打搅,总是渴望独处。所有时间都给予了课业、绘画、阅读、写作。

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捧着书本去学校的后花园大声读书,朗朗书声与啾啾鸟雀声相融;

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老师布置下的绘画作业,我总是要用上别人几倍的时间与精力去用心完成;

课余时间泡在学校图书馆阅读好书,一本接一本地读;

晚上室友们都睡了,我还在电脑前写文章,记下内心里的吉光片羽……

大学时光,我没有一天停止过追梦的脚步。


我的家境并不宽裕,为了买更多的书籍,不得不去做家教,正好老师推荐我去给一个女孩当家庭绘画老师。这个女孩与我年纪相仿,却是某局长的女儿,已通过雅思考试,两个月后要去国外留学。她的母亲希望我能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教会她素描基础,提高她的审美能力。

女孩家境殷实,家中装修极为阔绰。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她正坐在钢琴前弹《致爱丽丝》,指法娴熟,动作优雅,我好生羡慕。教她画画,她的悟性极高,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素描的技法。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个月,她的生活已被母亲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周除了上绘画课,还要上钢琴课、古筝课、形体课、英语课……

我也是在那时突然明白,不管是在什么样家境长大的孩子,二十岁就是独自追梦的年纪,只不过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起点更高,手上的筹码更多,而如我这般来自大山的孩子必须靠着自己拼出一条血路来。

所以,我在拼。

二十岁的自己,勇敢、坚强、坚韧。不惧怕独自一人的漫漫路途,亦不恐惧静如深海的黑夜,是那样的一意孤行,不管不顾,心里好似一直都有一盏不灭的亮光,想方设法去靠近。我在一次综合材料设计的课程里,试图用KT板做一架与实物大小一致的白色钢琴。

是的,我心里藏着一个钢琴梦,既然在现实世界里无法企及,那我愿意用另一种形式送给自己一架钢琴模型。凌晨一点的教室空无一人,我低着头做着模型,唯有心里燃烧的炽热感情能使我忘却孤独、恐惧与懈怠。我最终完成了这个作品,结课展览时,来观看的人无不赞叹它的美丽。

这钢琴模型里,藏着我对于理想的执拗。一个年轻人为梦奋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我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将原本属于睡眠的时间也用上了,只怕还不够。拒绝所有的聚会、逛街、闲聊,只为了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渴望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去改变原本平庸的生命。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是三十岁的年纪。我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心愿,读了三年研究生,当了一年大学老师,在全国出版了几本书,有了千千万万喜欢我文字的读者。有时候想想,觉得老天爷是公平的,祂不会辜负一个奋进的人。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找到了灵魂伴侣,在故乡湘西浦市古镇有了属于我们的民宿与新家,新家里摆放着一架钢琴。不是钢琴模型,而是一架真正能弹出乐音的钢琴。

我终于可以跟当年的女孩一样,坐到钢琴前,跟随钢琴老师的指导弹着琴,我的爱人陪在我的身边,他望向我的眼神,满是爱意。音符从我指尖流淌出来,我惊觉,这不是梦,这是我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勇敢换回的。


三十岁,我是幸福的,但这时候,我已经不是逐梦人,我变成了渴望陪伴的圆梦人。

转变源于一次身体的突发疾病。

那次出差,一个人睡在宾馆,半夜心跳加速,濒死感如黑色大网笼罩自己,被急救车送进医院,自此之后再不敢一个人入眠。很长一段日子,晚上必须在母亲的陪伴与轻抚下才能安然入睡,好似回到了婴孩时期的自己。有时半夜,身体的不适感会突然来袭,失眠如影随形,内心与身体都承受着无法言说的痛楚。母亲便陪我说话,分散我的注意力,或带着我走到阳台上,听寂静中的流水声。那时才感到,母爱是治愈疾病的良方。

无法再长时间阅读书籍与伏案写作,这对于痴迷于文学的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煎熬。我只能不停地散步、遐想、做康复操,每一天要花大部分时间与身体的虚弱、隐痛做着抗争。

走过人生三十载,当我面对失败、困顿、艰苦、幽暗的日子时,都不曾被压垮过,可这一次,当我在面对身体的低谷期时,再也忍不住在暗夜里痛苦地流下泪来。我开始惧怕独处,渴望随时都有亲近的人陪在身边。

记得有一次刚服过药,走在街道上,突然双腿无力,血液似乎凝固,感觉天昏地暗,好似马上就要晕倒。我用意志力强撑着突如其来的无力感,走到一家店铺,大口喝水,用颤抖的手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快些来接我。

那一刻,我真的害怕了。

自那以后,我连独自走路都会恐惧。哪怕是从家走到自己经营的民宿,我都会提前给一个相识的女孩打电话,让她陪着我。这个女孩二十岁,因为长期跑步,脸色红润,她有着如向日葵一般的笑容。

她说:“姐,我好羡慕你,实现了梦想,过上了无数人都想要拥有的生活。”

我的笑容略显僵硬:“不,我更羡慕你,有这样健康的身体,这样明媚的笑脸。”

这场人生的马拉松,刚起跑的时候我为了争取到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不凡的潜能,我跑得比别人都拼命,却完全忘了身体的承受能力,以至于还没跑到全程一半的距离,身体就发出了警告,虽然此时的我领先于前,得到了无数的掌声与喝彩,但是我不得不因为全身无力而放慢了奔跑的脚步。

我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拼命方式,亦对自己的身体满怀歉意。我们需要努力,但在努力的同时,请好好地照顾自己,毕竟,身体一直是革命的本钱。

原谅我此时的忧虑与胆怯,我需要在满满跑向终点的过程里,始终有一双紧握的温暖大手。

幸好,当我快跑不动的时候,一双手握住了我。他是闫凌,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他出现了,这使得我所受的苦减轻了一半。自从我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就再也没有分开过一分一秒。与他一起共眠,睡得安心香甜,入睡时嘴角都是上扬的。


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旅行,随时都会与他十指相扣。他是北京人,其实他留在首都工作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荣耀,可是他却愿意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陪着我一起在小镇过慢生活。我对他说:“我不需要你挣很多很多钱,我只需要你给我长长久久的陪伴。我们可以少挣一些钱,多一些与大自然相处的机会,多一些爱自己与爱对方的时间。”

有电视台邀请我们去做节目,我会告诉编导,我们不录制晚上的节目,我们要保证每天晚上十点入睡。是的,相比于那些看似光鲜的事业来说,我们更看重健康。我们不是不追梦,只是面对梦想时,有了更成熟的态度和做法,不会为了追梦而忽视关爱自己。

我们一起在人生的跑道上停止了快跑,握紧彼此的手,慢慢走,慢慢看,反而每一步人生路都走得特别踏实,特别稳健,特别开心。

二十岁的年纪,我渴望独处,想要拼尽所有力气去追梦。可是如今,当我三十岁时,我更渴望有家人、爱人、友人的陪伴,慢慢走完余生。

向光而行,我不愿再错过人间珍贵的风景。









签约 投稿

想要成为遇见李菁公众号签约作者
将有10万读者看到你的文章
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报名 
(备注:投稿)

商务合作:扫描上方二维码
(微信添加备注:遇见李菁合作)

遇见李菁
李菁,菁凌研习社创始人,女性个人品牌商业顾问,畅销书作家。已出版5本书,代表作《见素》《当茉遇见莉》《你的人生终将闪耀》《守住》《向美而生》。左手美好,右手商业,带领更多女性实现内外富足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