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遇见李菁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温 热
导师对我留下一番话,“出一些成绩,应放下,而不是停下脚步久久欣赏。”这样的警醒我需谨记。此后应是愈来愈忙了,诸多担当不说,只是那荣耀背后所承受的纷纭事事,就已不轻松。
心中知晓,当下的自己还稚嫩笨拙,加之又有些疾唿,在这为梦奋力求索的时候,应为自己注入更多智慧的泉水,使我能更为妥善的应对一切。
记得仙枝姐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我的优点是“与人贴心的温热感”,让我动容。
我应是这样一直保持谦卑清和的心伏案写文,也是应以这样柔软的心来对待每一位读者朋友。
读者与作者最好的相逢,即在阅读作品的当下。哪怕只有只字片语产生共鸣,也是彼此的缘分。
今日阅到一文友的观点,觉得精彩,遂摘抄之。
“说张(张爱玲)缺少亲近感,我不能苟同。所写本是城市中平凡小人物,我虽出身农村,亦觉亲切感动。人性、情感与洋派无关,张与鲁迅一样外冷内热,内热以外冷出之,方是蕴藉,是一流作家的高境界。况作家风格各异,本不必取同,两不相仿。”
此言论对我亦是一番警醒与启悟,应常怀谦卑之心听取师长、文友、读者的建议,切不可骄傲自大,固步自封。
如此在写作路上和心灵生活上,才能日日精进。
清 越
晨起,望窗外的万物都掩着一层白霜,蔼蔼雾气中有几分清冷。
半明半暗的天,父亲已早起为我煎好早餐——蒿菜糍粑,蒿菜为山中野蒿,书名为艾草或艾蒿。因其味有一种独特浓烈的香,所以又有香艾之说。将野蒿用来做成糍粑,在清香的糯米中又能吃出一些野味来,真是色味俱佳让人难忘。好似在这温柔岁月里,总能想起那么一个人,忽远忽近。
糍粑在我们湘西老家的平常日子里是吃不到的。唯能在年关将近时才有,因此有些地方又称它为年糕,又因其形状多为圆形,所以有着团圆喜乐的美好寓意。
糍粑的吃法多样,可为煮、为煎、为蒸、为烤,父亲煎的糍粑口感甚好,酥软香糯,一是因他厨艺堪佳,二是因他用的是天然绿色的茶油。其营养成分和价值成分较高,被称为中国的国油,朱元璋曾封茶油为:“御膳奇果汁,益寿茶延年。”
父母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但他们的身体都甚好。
父亲炒的素菜都是自家菜园所种,菜园就傍着楼房。读书疲倦时便站在走廊上呼吸清新空气,目之所及的之处便是这片生机勃勃的菜园。这阵子有大蒜、白菜、葱,莴笋长势甚好,郁郁葱葱。菜园里的樟树长得愈来愈高了,偶有鸟雀驻足停留,松鼠跳跃,鸟声啾啾,在歌唱着冬日里苍翠的喜悦。
如今大城市讲究生活品质的人都提倡吃有机大米、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宁愿多花些大洋也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如我父母这般生活在古镇的平常家庭,早已把这自然清简的生活视为平常了呢,日子就这样一寸一寸地慢下来。
中午父亲做了一锅腰花煮板栗,一问才知,这板栗也是野生的,从云深不知处的山中寻来。夹一个轻轻咬一口,顿觉香甜醇厚充满口腔,仿佛还有山野中露水的清越之味。
心中藏有自然之气,日子里便会始终香远益清,人也素简清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