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且成功的伦理制定:来自审议智慧理论的提议

文摘   2024-11-15 18:48   北京  

E·拉辛 


摘要:
伦理学作为一个领域,其驱动力在于帮助指导人类生活和人类活动的愿望。然而,有哪些标准或指导原则表明,一项特定的政策或实践变化实际上对这种愿望和抱负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实现了有意义的道德成果和制定过程?不幸的是,有许多以道德为导向的行为的例子,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方式却破坏了它们想要促进的一些价值观,或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不良结果。在本文中,基于对伦理学作为务实的审议智慧追求的论述,我确定并讨论了四个程序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评估一个探究过程是否是一个以人类繁荣为导向的道德过程。首先,情境意识和连续性表明需要密切关注所涉情况的性质,以确保制定过程不会偏离基本的人类繁荣导向。第二,有意义的道德制定应分配参与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和行使个人的自主权(例如,伦理学家),还可以通过他人的成长培养积极的关系。第三,制定必须努力避免错误的侵犯,而要致力于促进值得称赞的做法,追求被设想为更好和最令人信服的愿景。第四,道德过程应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相互学习。



伦理学作为一个领域,其驱动力在于帮助指导人类生活和人类活动的愿望。然而,有哪些标准或指导方针可以表明,一项既定的政策、既定的实践变化或其他以伦理为导向的变化(即伦理行为)实际上对此类愿望和抱负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实现了有意义的伦理成果和制定过程?脚注1 遗憾的是,有许多出于道德导向的行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执行方式却破坏了它们想要推广的一些价值观,或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考虑一下当一个人不想做决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决定或处于一个不方便的位置时,在强化尊重自主权方面的悖论。父母们报告过这种情况,他们被要求为孩子做出非常艰难的维持生命治疗的决定,而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做出这种意想不到的决定,例如在急性或新生儿护理环境中(Orfali 2004;Orfali 和 Gordon 2004)。虽然没有恶意,但在创伤时刻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因此呼吁在这些情况下重新审视自主权的作用及其贡献(Orfali 和 Gordon 2004)。还要考虑颁布道德准则在遏制企业道德失职方面的有效性。如果企业文化使得准则显得空洞,与它旨在服务和针对的现实脱节,那么道德努力就有可能失去信誉,尤其是如果准则以一种脱离实际的方式强加,仅仅是一种企业合规的形式,不支持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Webley 和 Werner 2008;Martineau 2017)。这些努力实际上可能看起来像是“花招”,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它们通过强加一种未经讨论的道德形式,侵犯了本应提倡的价值观,道德主体无法理解这些准则或挖掘更深层次、内在的道德动机来源(Craze 2020)。


另一个善意伦理干预的例子是制定研究伦理以保护患者免受不当风险和伤害并确保他们自主决定是否参与研究(Emmanuel 2000)。尽管研究伦理审查和监督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具有合法性,但评估研究伦理是否真正实现其预期目标的研究却有限(McDonald 等人2014)。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常见的研究伦理实践,如用于获得研究参与同意的长表格,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并因其传达的认知或制度权威而产生了混乱和无能为力(Montalvo 和 Larson 2014)。同意书极其复杂,给参与者带来了负担,实际上可能导致盲目信任(因为它们太长而无法阅读),与所追求的一些主要目标不一致,造成了损害。负责研究伦理政策的当局对这些事实相当无知,而研究伦理向软法的转变创造了研究伦理的监管范式(Emanuel and Grady 2007)。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研究试图提出这些问题,以重塑研究伦理,考虑到研究参与者的现实情况(例如,科学素养水平),信息理解能力明显提高(Hadden 等人2017)。


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伦理制定(道德制定)的例子可供引用,但不幸的是,这些例子往往与利益相关者如何设想自己的福利和他人的繁荣有着不确定的联系,有时甚至会无意中破坏人们的自主权或人类繁荣的其他关键要素。这些例子表明,在伦理学中引入评价视角的重要性,以评估道德变化对那些身处特定情况的人是否有意义,考虑到这些行为的预期意图,以便保留对情况的理解——以及它引起的挑战和愿望。然而,这仍然是一个挑战。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评价框架很少,学术研究也有限,这或许说明伦理学与现实世界的实践和结果在历史上存在一定的疏离。然而,正如最近的文献所见,人们越来越渴望解决这个问题(例如,(McClung 等人,1996 年;Linkeviciute 等人,2016 年;Wocial 等人,2016 年;Gross 等人,2020 年;Senghor 和 Racine ,2022 年)。在本文中,基于将伦理学视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审议智慧追求(下文将详细解释),我确定并讨论了四个程序性指南,这些指南有助于评估拟议的行动或变革是否以人类繁荣为导向。首先,态势感知和连续性表明需要密切关注所涉情况的性质,并确保制定过程不会偏离基本的人类繁荣导向。其次,有意义的道德制定应该分配参与的机会,使得不仅可以发展和行使一个人的自主权(例如,伦理学家的自主权),而且还能建立积极的关系通过他人的成长来促进。第三,制定变革不仅要努力避免错误的侵犯,还要致力于促进值得称赞的做法,追求被设想为更好、最令人信服的愿景。第四,制定变革应该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相互学习。这些指导原则——尽管可能与其他伦理方法相同——是从伦理作为一种审议智慧的角度来阐述的。


审议智慧理论与具有伦理意义的制定


评估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难题,部分原因是伦理学长期以来一直孤立于学术领域,与现实世界的实践和背景的接触有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衡量伦理进步和成功的结果是如此特定于具体情况,以至于阐明更一般的指导方针可能只是一种幻想。以许多为改善研究背景下的同意而设计和测试的干预措施为例(例如,使用数字工具(Gesualdo 等人,2021 年))。首先,清楚地说明同意服务于哪些有意义的伦理目标是问题的一部分。迪克特和他的合作者在这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同意可以发挥许多伦理功能,比如“允许控制和授权”,显然,但也“促进对研究的信任”(迪克特等人,2017 年)。其中一些,比如第一个例子,更直接地与个人有关,而另一些,比如第二个例子,则服务于更多的系统利益。其次,一旦确定了一项(或多项)功能或目标,给定干预措施改善有价值结果的能力(例如“允许控制和授权”或“促进信任”)就会带来另一组挑战。诸如信任之类的结果由于其部分主观性和多面性而难以描述和衡量。鉴于这种复杂性,很难为特定于环境的伦理干预方面提供一般的评估框架。换句话说,可以想象和开发特定于环境的评估框架来提供一种垂直评估形式(例如,展望未来,所采取的结果和路径是否达到了其目标和目的地?)。然而,在不同的背景下,也许更多的程序性指导方针可以帮助评估伦理进步,从而提供更横向的评估方法(例如,横向看,给定的方向和路径是否遵循具有伦理意义的过程?)。


道德干预是否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的属性,以至于人们可以一致认为,由于实现给定结果的方式,给定的道德干预是成功的、部分成功的或失败的?回到同意及其功能的例子(如 Dickert 等人2017 年所述),也许有更合适和更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追求某些功能,例如“允许控制和授权”或“促进信任”,也可能有其他从道德角度来看不合适或站不住脚的方式。以误导性信息为由引诱某人可能是一种不恰当的、相当矛盾的培养信任的方式,尽管这是骗子掌握的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为了能够确定这样的程序指南,需要一种关于什么是道德的理论来阐明道德结果是什么。一些伦理理论对此没有太多探讨,因为它们侧重于回答特定的规范性问题,并没有真正融入关于伦理作为一个过程或作为学习发生的探究领域的理论。


基于各类学术机构和实践举措的贡献,人们在引起对道德行为评估的更多关注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首先,许多现有的有影响力的伦理理论提供了初步的评价指南。例如,《生物医学伦理学原理》以四项原则的形式指出了四项重要的表面义务。因此,如果这些原则按照该理论的建议应用于某种情况,那么它们也可以用来评估尊重自主和仁慈等义务是否真正得到履行。同样,麦金太尔(1984)发展起来的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伦理和美好生活的核心。因此,可以想象,对某一行为的评价应该是根据其对与特定美德相一致的性格发展的影响来执行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麦金太尔对美德的论述往往侧重于美德的结构和实施行为的人的美德(例如,正义、勇气和诚实),而不是真正关注其对其他人(例如,培养其他人的自主性)和情况的更广泛影响。尽管如此,这些现有的有影响力的理论已经是一个有用的开端。即使它们可能不被视为程序性的指导方针,它们也可以部分地被操作化以评估制定的结果。


一些更具体的框架使我们沿着程序评估指南进一步前进,例如“合理性问责”(A4R),它提供了更清晰的原则(例如,赋权、透明度/公开性),这些原则实际上是优先排序活动合法性的条件(Daniels and Sabin 2009),并且本身植根于罗尔(1971)更正式的工作。尽管该提案的重点是医疗保健优先排序,但它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可推广的框架来评估公平程序。A4R 是一个比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更具体的框架,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制定具有合法性的普遍规范提供了非常普遍的条件(哈贝马斯1991、1997)。然而,从实用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A4R 框架并没有明确或明确地与人类繁荣联系起来,尽管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例如,A4R框架中提出的“赋权”标准呼吁将其纳入讨论和优先排序。然而,赋权与人类繁荣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阐述,因为赋权是人类繁荣的一个具体方面。


有鉴于此,努斯鲍姆 ( 2011 ) 和森 ( 1989 , 1999 ) 发展的能力理论提供了一个有趣且有价值的视角,即如何根据行动对能力增长的贡献来精确评估行动,正如最近一些实证导向的研究所建议的那样 (Clark et al. 2019 )。此外,一些源自这种方法的提议,例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报告2024),广泛植根于经济学,并从财富和教育的角度衡量人类发展。能力理论的某些方面可能更相关(例如,努斯鲍姆列出的十大“核心人类功能能力” (Nussbaum 2011 )),它们更接近伦理学而非经济学。然而,这份清单很难操作,因为并非所有方面似乎都得到当代人类繁荣研究的有力支持,或与对人类繁荣重要因素的开放理解相关 (McReynolds 2002 )。例如,卡罗尔·里夫 (Carol Ryff) 对人类繁荣的描述包括更多幸福感维度 (如自主、积极的关系、自我接受),这些维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更清晰的联系,也得到了更多的实证发展和验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努斯鲍姆的清单也更难与我们如何通过经验、探究和实证研究相互学习什么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联系起来,因为功能能力清单给人的印象是它是由理论或外部产生的,而不是基于特定情境中对人类重要事物的经验,正如麦克雷诺兹 (McReynolds) ( 2002 ) 所指出的那样。森 (Sen) 的一些研究暗示代理是评价的来源 (Sen 1999 ),但这在十项功能能力清单的操作化中同样不明确,这给人的印象是描述了人类成就的普遍本质,超越了能力/残疾、文化多样性的考虑,甚至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生活中重要事物的开放视角。


尽管这些提议很有趣,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它们往往具有相反的优势,希望通过开放式探究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具体地指定兴趣的规范维度(例如,四项基本原则、美德、人类繁荣的各个方面列表)的理论,并不容易适应伦理学作为一个开放和基于探究的过程。从这些提议中无法清楚地看出,如何通过公开讨论和实证研究来发现对涉及某种情况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将伦理学设想为一种更以经验为导向和实证的过程的理论(例如,话语伦理学、A4R)往往对重要的事情含糊其辞,往往似乎没有充分引入更多规范理论和重要的社会共识领域(例如,关于自治、正义的价值)或当代人类繁荣学术研究的成果。审议智慧理论试图将人类繁荣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实质性取向(如幸福论理论,如能力理论和阐明美德和原则重要性的规范理论),以及对具体过程的关注(如话语伦理和 A4R 等更具程序性的伦理形式)。换句话说,这种理论(Racine  2025)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实用主义和开放式的幸福论,它允许通过实证和审议的探究过程不断学习人类繁荣方面的重要事项。


关于这一理论取向,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澄清:首先,它如何借鉴实用主义的伦理探究论述;其次,它如何拥抱一种幸福主义的但又不僵化的人类繁荣取向,以符合实用主义的开放探究。审议智慧理论通常信奉实用主义的探究心态,这种心态要求将伦理概念视为由功能或任务定义的工具,这与 Dickert 及其同事(2017 年)关于同意的建议一致(关于这一一般性观点,另见 Martela 2017 年;Racine 等人2019 年)。这意味着伦理学遵循一种循环和迭代的体验式学习模式——由杜威(1922)提出,并由科尔布(1984)进一步阐述——其中探究是指一种积极的参与性运动,从问题情境的体验到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起源,即通过审议和对话,想象或设想的行动场景,最终从变化的实施中进行测试和学习。这一理论有力地证明了伦理学是一个关于道德体验的探究领域,脚注2特别是为了评估和检验社会实践是否会导致人类繁荣。开放式的幸福主义就在这里出现,因为这一理论——再次符合实用主义(Pekarsky 1990)以及当代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的见解——提出,人类繁荣构成了伦理学的一个可行甚至令人信服的关注点。古代伦理理论试图确定美好的和更好的生活方式(Hadot 2002),并经常被作为一套关于美好生活的学说(例如,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犬儒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来教授。这种更为严格的幸福主义被一种关于人类繁荣的审议性和参与性的知识描述所取代,在这种描述中,繁荣是体验和学习的,而不是仅仅被教授为与人们的生活和动机无关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议智慧理论采取了一种活生生的伦理立场(Racine 等人, 2024 年),试图将伦理探究与生活考量联系起来。它还支持对伦理知识的不断增长的论述。


虽然我无法在此详细回顾审议智慧理论的概念装置,但它引出了这样的观点:探究是伦理真正成为伦理的过程,即,作为一种开放式质疑和实验的形式,探讨人类生活中不同的道德思维和生活方式。在这一理论中,当行动以这种探究为指导时,它们就符合遵循实用主义情景的伦理审议和想象的实施条件(Caspary 1991;Fesmire 2003)。实施是具体化和情境化的行动过程,在思想和想象中加以阐述和排练,然后付诸行动(Caspary 1991)。伦理实施不是对道德问题情境的反应,这些情境是在不理解其伦理意义和贡献的情况下进行的。实现目标的有效性(狭义上)并不是道德行为的唯一或主要标准,因为行动过程本身必须与实用主义可错认识论所提倡的反身性相一致,这种反身性基于经验和结果,旨在寻求令人满意的人类体验。否则,伦理就会与上述道德相混淆。此外,在审议智慧理论和志同道合的实用主义伦理学中,伦理学家的角色不仅仅是或主要是一名教师,而更像是一名促进者,尤其是通过评估行为的结果来学习(Widdershoven、Abma 和 Molewijk 2009;Inguaggiato 等人2019;Inguaggiato 等人2021)。因此,无论特定伦理探究的重点、内容或领域特异性如何,过程都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确保开展公开探究,并确保人类繁荣的基本目标不会因审议和制定而消失。向他人学习人类繁荣的精神是审议智慧的核心,因为它说明了伦理如何代表一种成长过程,人类依赖于倾听和向他人学习。这种伦理学论述还以瑞夫 (Ryff) 确定的人类繁荣的关键维度为基础(即自主、积极的关系、自我接受、个人成长、对环境的掌控和人生目标)(瑞夫和辛格,2008 年),并得到大量新兴研究的支持,以及能力方法(Sen,1989 年、1999 年;努斯鲍姆,1997 年)和最近的参与式能力发展方法(Zimmermann ,2006 年;Lanteigne 等人,2021 年)中发展起来的见解。总之,根据审议智慧理论,道德制定是在探究逻辑中追求的行动,以人类繁荣为主要取向。理想情况下,道德制定——无论是在临床互动的规模上还是在公共政策层面——都能在部署过程中成功促进人类繁荣,使得该过程本身能够释放人类潜能,并有助于促进人类繁荣的重要方面,如自主、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和自我接受。除了这些更实质性的指导方针来描述人类繁荣的各个方面之外,还需要描述朝着这些目标制定过程的指标。这是接下来四个部分的目的,它们试图将有意义的道德制定的限定词描述为展开的行动过程。


态势感知和态势连续性


按照实用主义理论和社会心理学(Dewey 1922;Mischel 1977;Kihlstrom 2013)的见解,道德的发射台是问题情境(以及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初始审议阶段对情境的理解以及最终对其进行的重构,逐步确定了当前问题的轮廓。道德行动必须服务于解决问题的情境,理想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成长和学习人类繁荣的机会。因此,在审议、行动和响应的每一刻,都必须意识到问题情境的性质(及其复杂性),以免将问题轻易简化为更容易解决的简化问题或个人对问题的描述。这种关于道德问题本质的还原主义对伦理学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因为它背离了伦理学作为一种开放探究过程的精神,而将伦理学视为一种倡导形式 (Callahan 2005 ),即宣传个人所倾向的道德立场,而没有适当和公开地考虑这种立场对人类繁荣的影响 (Callahan 1973 ; Fesmire 2003 ; Racine 2013 )。


情境连续性是指在以道德为导向的整个过程和变革实施过程中,对情况的丰富而复杂的理解得以保留。在整个审议和实施过程中,这种情境意识意味着始终坚持对解决方案的易错理解,以便代理人能够意识到所采取行动的局限性(以及他们对背景的理解)以及问题可能仅得到部分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周边视野(除了专注于最初设想的目标的中心视野)对于捕捉一些新出现的线索很重要,这些线索表明事情进展不正常,或者有些人认为实施正在失控或至少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使得实施与单纯的单向和不敏感的准机械自上而下的“实施”过程(见上文)分开。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敏锐地意识到最初的情况,并不断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以确定实施是否偏离了有意义的解决方案。保持这种意识还意味着将培养一种谦逊的态度,因此,在认识到我们知识的局限性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地为寻求适当解决方案创造条件。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任何意外影响。人类行为本身就是如此,无法控制所有程序或最终结果,但保留某种情境连续性可以让代理注意偏离有意义的结果。


新生儿神经系统预测的背景很好地说明了情境连续性和持续参与有意义的结果。为了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尽管最初并未这样表述),一个由加拿大临床医生、儿童父母和生物伦理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小组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医生(尽管这也适用于处于类似情况的其他临床医生)如何在他们对神经损伤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预测时培养谦逊和意识(Racine 等人,2017 年)。根据不同的经历和观点,作者认识到父母和临床医生面临的情况是多么困难,因为父母很可能正在努力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决定什么对他们的孩子最好,包括可能放弃追求生命,如果这意味着一生充满身体疼痛和严重残疾(Racine 等人,2017 年;Wade、Shavell 和 Racine ,2012 年)。由于决策和行动中存在许多未知因素,因此了解父母的处境和新生儿的潜力极其困难。在这个项目中,至关重要的是,情境应该建立在对抚养这个孩子将会是什么样的共同理解之上,就像其他类似情境下的情景练习所表明的那样(Lippman 1991、1992; Hoffmaster 2018)。保持这种情境理解以及对它们的潜在变化,包括医生在情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两种情况会完全相同,而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平衡必须考虑到父母和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某些情况(例如,为有良好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新生儿提供生命支持)可能是完全值得称赞的,因为在特定的国家和环境下,医学显然可以很好地满足儿童的利益,而其他情况可能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例如,让一个患有极度痛苦的综合症或疾病的孩子活下来,而他康复或与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的可能性很小或根本没有)。这里没有人说所有的情况都那么简单和清楚。事实上,新生儿神经学预测可能是需要保持最高程度谦逊的情况之一,原因很明显,与手头的利害关系和所涉及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儿童极其脆弱,依赖他人代为做出决定,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保护,以防止对新生儿产生不同形式的偏见(Janvier 等人,2008 年)。但与此同时,完全僵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后果,危及家庭的幸福。负担叙事并不是唯一的叙事,因为一些父母发现这种经历很有意义,并能应对这种情况(Carnevale 等人,2006 年、2008 年),但其他一些父母则在与高离婚率和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Wade、Shevell 和 Racine,2012 年)。


情境意识和连续性代表着一种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保持道德审议与道德问题情境的经验和意义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定期询问所设想的行动或方法以及实施过程是否忠于情境的性质,有助于避免还原论和过分宣称某一行动能够解决问题的傲慢。因此,情境连续性是一种持续倾听和敏感的形式,对暗示某事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或所采取的手段实际上正在侵犯所寻求的结果的线索保持敏感。


利益相关方参与及代理分配(参与)


鉴于人类繁荣的核心地位以及代理和参与在将伦理视为审议智慧中的作用,确保分配道德代理的机会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让那些关注特定问题的人成长、学习并发展出对自己的生存和所处境况的控制感(Cascio and Racine 2019)。一旦有人被赋予执行任务(或抓住机会采取行动),就有可能成为一场“单人秀”,抛开相关人员,把被认为是变革主要推动者的人塑造成唯一的英雄。正如萨特所写,要表达某些人如何成为某个事业的英雄,“不是想成为英雄就成为英雄的人;勇气和天赋都不够,还必须有九头蛇和恶龙”(Sartre 1964)(个人翻译)。作为某种情况下的“英雄”,一个人可以获得权力和威望,并可能助长对情况的歪曲描述,从而损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利益。总而言之,从伦理道德上讲,风险在于一些领导人会借他人之力进一步攫取本该属于他人的变革权力。


分享行动机会至关重要,因为否则,体验成长的能力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此外,分享行动机会不仅可以丰富产生知识和采取行动的人,还可以丰富他们周围的人,从而可以改变更广泛的情况,丰富交易时刻,以纳入他人的观点。让有关人员参与解决道德问题(包括共同建构对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方案)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制度氛围和更广泛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由于发生的学习和知识共享的经验,问题可以更自由地命名、识别和表述(Martineau 2017;Racine 2019)。例如,陈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如何促进对话和平等参与的工作文化,令人惊讶的是,这转化为心脏手术结果的改善(Curry 等人,2015 年、2018 年)。此外,研究还表明内在动机和有机会参与反映个人针对特定情况的深思熟虑结果的决策的价值(Ryan and Deci 2000)。掌握自己的环境(在人类繁荣的背景下理解)并控制局面对人类繁荣有积极的贡献(Ryff and Singer 2008)。从行动及其与人类繁荣的联系的角度来看,对环境采取行动和控制环境的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资源和机会,一个人就无法轻易发挥自己的能力,而采取行动的能力对于实现自我至关重要(Sen 1989;Ryff and Singer 2008)。相反,则会以各种形式产生压力、痛苦、疏离和权利剥夺,例如道德困扰(Seligman 1975;Jameton 1984)。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也承认了这一点,他指出,贫穷——尽管与人类繁荣并不对立,财富也不是人类繁荣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值得赞扬的条件。他指出:“幸福的人需要身体上的财富和外在的财富,以及[做好事],还需要运气,这样他就不会在这些方面受到阻碍。相反,有些人认为,只要我们是善良的,当我们被车轮碾压或陷入可怕的不幸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不管他们是不是有意为之,这些人都是在胡说八道”(Aristotle 1999,116-117 )。


参与还具有赋予代理人权力和支持他们的潜在好处,通过让他们感到关心和联系的过程,这样他们要么更愿意采取行动,要么更愿意接受行动,因为他们将参与问题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Cludts 1999)。最后,参与以道德为导向的变革(就像其他形式的变革一样)可以获得回报、激励和成长,特别是在个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分享行动机会如此重要的原因。因此,道德制定应该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人能动性的可能性,这样一个人就不会被视为真理和能动性的唯一承担者,而是行动和能动性的价值得到认可,从而也由其他人承担。这一程序指南意味着,在可能的情况下,道德制定将从根本上参与,并允许其他人发展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以采取深思熟虑的、内在动机的行动。


在上面讨论的新生儿护理示例中,让父母参与是让他们参与决策的一个有价值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策略,理想情况下可以遵循诸如共享决策方法(Makoul 和 Clayman 2006)之类的模型。但是,这样的决定从个人角度来看可能极其困难。成长可能是痛苦的,也可能根本不明显。处于这种情况需要深思熟虑并能够保持距离等,而父母可能会经历悲伤的情绪,而无法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情况。因此,我上面引用的论文(Racine 等人2017)建议,父母的参与度应根据父母参与的实际意愿进行调整或校准,以免给那些会因此而遭受痛苦(例如焦虑、不适)的人带来过多的参与。一般而言,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中(例如帕金森病、脑瘫),这种量表或校准与患者和利益相关者自己的偏好是一致的,他们在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参与度(Racine 等人,2013 年;Zizzo 等人,2016 年)。这些发现的一个警告是,参与意愿低下可能是习得性无望的表现,尤其是在长期存在无能为力的医疗保健系统中(Zizzo 等人,2016年)。持续参与的一个更清晰的例子可能是使用参与式方法制定道德和机构政策(Martineau,2017 年)。这种方法将让团体或机构的成员参与,以确保指南与他们试图解决的具体问题(态势感知和连续性)相关。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赋予了代理人权力,并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和探索其工作(例如工作场所的道德问题)或社会环境的道德方面的可能性。如今,此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商业伦理道德准则的制定(以及更具创造性的变体)(Bell 等人,2021 年)和医疗保健伦理道德准则的制定,其中专业人员和患者团体可以作为一个社区参与其中(Bruun 等人,2019 年)。但显然,仅仅制定政策并不是制定过程的结束。


总之,道德制定应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代理分配(即参与)来促进参与和对话。我们已经习惯于疏远参与和成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和集体中的积极行动者,因此不仅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障碍,而且由于冷漠被内化,还有心理障碍。然而,我们从文献中知道,参与和繁荣之间存在关系,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集体或政治层面(Seligman 1975;Kim 等人2020)。作为人类成长和繁荣的促进者,伦理学家可以采取参与式方法来对抗内化和制度化的有害被动性。充当他人事业的道德英雄——尽管它可能获得庆祝和名声——并不是这一角色中最根本的。


力求在伦理可接受性之外获得伦理赞扬的行为


为了促进自身和他人的繁荣发展,道德制定的实施不仅要以不伤害或侵犯的方式复制(或遵守)道德可接受的标准(Racine 2010 ),脚注3而是努力超越现状,创造一种环境,使他人的能力和才干有机会以更积极和肯定的方式得到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行为改变了环境,从而树立了新的、更高的或更深远的标准。道德行为释放了潜能,使他人能够从经验中成长和学习,并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他们通过支持符合道德可嘉性的成长和繁荣,创造了自己的美学和激励吸引力(Nussbaum 2011)。


关注道德上的值得称赞之处并认识到其重要性,有助于保持面对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动力,从而制定特定的应对方案。此外,为他人福祉和健康做出重大贡献所带来的满足感现在不仅有轶事可以证明,而且也有研究证明,这与获得经济或社会优势相比,更能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和满足感(Kim 等人,2020 年)。后一种倾向实际上加剧了不平等,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即使是那些看似获益的人)(Wilkinson,1992 年;Zimmerman 和 Bell,2006 年)。为他人福祉或共享福祉做出贡献的好处也体现在那些倾向于大举投资共享公共产品并采用对话文化的国家(例如瑞典、芬兰、挪威);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分比新自由主义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更高(Raynault 等人,2013 年;Paquin,2014 年)。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简·亚当斯、马丁·路德·金和纳尔逊·曼德拉等道德榜样也表明了超越可接受性的追求。这些鼓舞人心的人物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对人类的慷慨愿景,通过在可能持续存在分歧、战争、暴力和报复的情况下创造共识、和平与正义,为所有人的繁荣创造了机会。他们将各种社会政治局势理解为人类进步的机会,以及这些人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改变了局势的性质,还为其他人的生活和生存树立了新的标准。这种与人类繁荣的更大条件和人类发展可能性的增加相关的意义的增长,体现了旨在获得称赞的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在一些心理学理论中,这种为他人福祉做出贡献并增加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重要事物的了解的现象被描述为人生的意义、意义的建构或目的(Frankl 1966、1985 ; Ryff 1989;Wong 1998;Baumeister 等2013 )。在伦理学中——尤其是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尽管并非完全如此——它代表了一个理解对情况的初步理解与其道德维度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努力进行审议和审视对情况的理解并参与情景生成,以及在不断寻求更大的道德智慧和伴随这一探索的成长的支持下实际制定和创造意义(Racine 2025)。另一种表述这一观点的方式是,在道德制定方面,如果没有开放式的支持过程(如审议,那么它就应该是道德的),以及更重要的是,没有解释为什么给定的响应场景被认为与人类繁荣有关,那么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真正合乎道德。现在,可能已经证明,某种行为与人类进步之间的预期联系是错误的(例如,同意如何有助于培养信任,从而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这是人类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应该是行动背后的明确理由。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仍然会发生一些学习。


有许多例子,无论是日常的还是非凡的,都表明人们的行为是出于道德上的值得称赞,而道德上的值得称赞被理解为对人类繁荣的追求。例如,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和其他发展挑战的儿童的教师。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与许多系统(例如教育、社会、法律、医疗)背道而驰,这些系统为这些儿童设置了重大障碍。这些工作者为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试图通过参与式方法和参与来促进更大的包容性和促进发展,让孩子们可以表达他们的担忧,成为更独立的人,被接受,并在发现有意义的生活活动时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和目的。例如,康复专家也是如此,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奉献精神,超越了职责的召唤,并按照惯例照顾面临医疗保健挑战的患者,通过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信息,让他们作为完整的人参与讨论,让他们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参与决策。这些例子可能看起来像我在赋予帮助和治疗职业更高的道德地位。确实,这些职业提供的回报通常与看到他人成长并获得受助者(或他们的父母或照顾者)的真诚认可所带来的满足感有关。但我们也可以想到这些职业之外的人,例如花时间指导年轻和经验不足的商人的商业领袖,他们无私地提供建议和开放商业网络。他们以一种将促进他们作为发展中的(商业)人蓬勃发展的方式为该人的技能发展做出贡献。脚注4


道德值得称赞的标准与幸福理论 (例如 Ryff and Singer 2008 ; Ryff 2014 )中意义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因为追求道德上值得称赞的行为是一条通往有意义行为的道路,可以让其他人成长并实现自我。此外,有意义的行为是一种向自己揭示自我的行为,使他们获得自我认知,这不仅有助于自己,也有助于帮助他人。此外,有意义且值得称赞的行为保留了与问题情境基础的深层关注 (情境意识和情境连续性) 的联系。这种与问题情境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响应的意义。因此,追求道德上值得称赞的实施过程是描述追求自己和他人繁荣的另一种方式。保持这种专注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即为他人做事具有真正的价值,即慷慨大方不会让人失去什么。它还要求不断监测和思考道德行为,以确保明确实际实现可接受行为的能力,以及在促进繁荣方面值得称赞的行为。这样,以道德为导向的变革和干预就不会沦为简单的程序考虑或合规(例如遵守法规或道德准则)。道德与人们关心的事情有关。


个人成长与相互学习


审议智慧理论以及其他形式的开放式幸福哲学都假定,基于人类的多样化经验,人们可以相互学习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因此,在这种理论和方法论导向的支持下开展的行动应该是让不同的参与者从试图克服特定问题情境的经验中学习的行动——如上所述,这需要他们作为了解世界并拥有独特世界经验的人参与其中。因此,道德制定的过程不应仅被视为实现结果,而且实现结果的过程将制定相互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无论制定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成功,都会发生一些成长和学习。正如曼德拉所说:“我从不失败。我要么赢,要么学”(曼德拉,2011 年)。这是可能的,因为道德行为被视为假设,而通过深思熟虑制定假设情景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机会(尽管不应止步于此)和了解问题情况的机会。此外,当在经验中实际测试设想的响应情景时,就会产生宝贵的学习。因此,如果愿意重新审视行为的展开过程,学习就会发生,理想情况下是相互学习,这样如果了解到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就会尽快纠正该行为。


必须强调的是,有时所寻求的结果被视为如此重要和有价值——并且来自比其他结果好得多的观点——以至于考虑到这一伟大事业的伟大,对他人强加或使用武力会被视为合法。我亲眼目睹了一种令人惊讶但令人费解的情况,这种情况肯定发生在无数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身上,正如最近的加拿大数据所表明的那样(Hango 2021)。在我攻读博士期间,我们的一位老师组织了一次围攻活动来恐吓班上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任务是展示一位新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家的作品,而老师与他的观点截然不同。展示作者作品的学生遭到了同学们一系列令人惊讶和不舒服的问题和评论的骚扰,同学们齐心协力让他难堪。后来,其中一名同学向那名学生坦白并道歉,那名学生随后意识到整个班级都被诬陷为针对他的围攻;老师事先组织了一次除被针对学生之外的所有学生的会议,以安排这次邪恶的经历。回想起来,我认为这位老师对某些理论和观点如此坚定,以至于她可能认为她正在为被针对的学生和班上的每个人提供帮助,因为她不相信所提出的观点以及提出这些观点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动机有时可能是值得称赞的,但一个人可能会变得激进,以至于追求这种愿景或理论比沿途受影响的人的福祉更重要,甚至比行动与所追求的实际理论和愿景的一致性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繁荣的理论和道德的最终目标很重要但也具有潜在危险的原因。想想中国的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斯大林的苏维埃主义以及我自己的国家加拿大的殖民主义和语言和文化同化。许多种族灭绝和其他罪行都是以实现幸福和繁荣的伟大事业或目标的名义进行的,有时是为了一小群人,有时也是为了所有人。个人发展学说中也有一些不那么暴力但仍然令人担忧的方面,它们培养了这样一种信念:所有人都可以很好,个人在生活中拥有充分的自由,因此成功只是个人意志或积极思考的问题。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道德上的值得称赞的行为也需要与道德可接受性标准进行认真的交叉检查。道德上值得称赞的行为赋予道德可接受性标准所蕴含的价值观更深层的含义,但并不完全否定它们。在这些情况下,学习不是相互的;这是一种单向互动,其中一方强加知识和被认为是优越的世界观。


我相信,如果读者考虑一下他们自己的经历,他们就会理解这些观点。在这种情形下,最终结果被认为非常重要,以至于在这一过程中牺牲了人道主义方面或人类价值观,原本有望成为一种成长的经历,最终却变成了一种萎靡不振和贫困的经历。有明显的例子表明,最初出于善意的人作弊、不诚实、窃取材料或想法,或窃取他人的功劳,以至于最终他们认为值得称赞的行为变成了不道德的行为,并被不道德的行为所毒害。因此,道德行为不能是发生这种情况的行为。它必须是一个与其意图一致的行为过程,特别是他人的成长和繁荣。否则,这种行为表面上是道德的,但实际上并非基于行为者的内在动机和对人类繁荣的实际贡献,即个人成长和相互学习的过程。脚注5


结论


伦理调查所得出的改变、实践和政策可能出于良好的意图,但我们如何才能确定它们最终是否真正合乎伦理道德?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抽象理论所忽略,这些理论呼吁忽视后果和结果。但这种理论观点与法律和社会制度中所体现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见解形成鲜明对比,伦理学不能将这个问题抛在一边。伦理干预评估的某些方面可能与领域或环境有关。例如,旨在促进某些有价值的人类体验(如自主、尊严和以同理心和信任形式出现的积极人际关系)的干预就是这种情况。有大量文献(尽管文献分散)可以帮助缩小对自主、信任等有意义的改进的范围。但伦理制定也存在潜在的程序方面(如实用主义幸福论(如审议智慧理论)所解释的那样),这些方面可以在不同的特定领域中识别和共享。然而,要得出这种观点,我们必须持有一定的伦理学观点,很可能是这样一种观点,即程序和方法论方面支持反思,而反思手段实际上可能会破坏某些目的的意义。审议智慧理论就是这样一种观点,它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幸福主义、实用主义的伦理探究观点,以及一种与当代心理学和古代智慧和哲学见解相一致的人类繁荣的基本取向。基于这样的伦理学观点,我确定了四个指导原则,它们可以帮助评估是否进行了开放式探究,以及这种探究是否努力关注和促进人类繁荣,在这里,人类繁荣不是一种固定的目的,而是一种开放和自主的取向和过程。这些标准并不是最终的,随着参与式人类繁荣研究实验的增多,这些标准必将不断发展,并将有助于将哲学伦理文献与当代心理学的实证文献联系起来。


脚注:
1. 伦理制定是一个术语,用于表示由道德审议 (Racine 2025 ) 明确指导的行动。正如审议智慧理论所解释的那样,道德审议的目的是确定响应方案,即对人类繁荣最有贡献或对人类繁荣损害最小的行动方案。虽然行动通常被认为是终点,但它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过程。因此,制定这一术语被用来明确这种复杂性。


2. 在本文中,我效仿其他人(Inguaggiato、Widdershoven 和 Metselaar 2021;Racine 2022),对伦理学和道德进行了区分。简而言之,道德指的是处理道德问题的日常和习惯性方式的领域,而伦理学是指当我们对道德的常识直觉无法提供有意义的回应时,试图解决道德问题的学科。在本文中,我尽可能地保留道德术语来表示处理道德问题的经验和习惯性方式,并使用伦理学术语来表示处理道德问题的深思熟虑和反思性尝试。这种区分与 Tversky 和 Kahneman(1974)对系统 1 和系统 2 过程的区分相似。它也源于杜威对人类习惯背景下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关系的远见卓识。


3. “道德可接受性是指追求满足不伤害他人的最低道德义务。这一义务可以通过法律和其他外在动机来认可,因为造成伤害的因素往往比产生好处的因素更明显。伤害他人(撒谎、谋杀、偷窃、不尊重)通常被认为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至少在原则上是如此。与道德可接受性相反,道德值得称赞的概念捕捉了积极追求实质性善的义务,以人类繁荣为导向,依赖于道德理想等内在动机(Gracia 2003;Racine 2010)。道德可接受性和道德值得称赞性可以被设想为反映两个根本不同但又互补的道德焦点或道德取向。”(Racine 2024,352)理想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既可以接受又值得称赞,这两个标准相互平衡。


4. 虽然我无法在此进一步探讨这个想法,但至关重要的是,社会要承认每个人劳动的价值,允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并利用自己的才能为他人谋福利,并通过实际支持体面的生活条件来分享认可,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富足而有意义的生活(Sen 1989、2002 ) 。大多数时候,我们远未达到这一理想,工作条件可能确实令人疏远。有些商品分配与这种理念不一致(例如权力和财富的极度集中),而其他商品分配则更为一致(例如确保每个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最符合这种思路的社会(例如瑞典、丹麦、冰岛)显然在采用富有成效的经济模式和人性化社会生活以促进所有人的最大繁荣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尽管总是不完美的——平衡。每个人都值得尊重的义务论主张表达了这种思想,但其明确的基础不是我们应该简单地“尊重他人的自主权”,而是我们应该培育有助于促进人类作为自主主体的发展的组织和社会模式,以及繁荣人类的其他重要方面(Martela 2014)。


5. 实用主义理论(如杜威的理论)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实践实际上“重新定位”了主体和情境,从而产生了有助于人类繁荣的潜力。这是一个深奥的标准,不容易处理,要求我们保持谦逊,确保真正实现道德上值得称赞的行为,将人类繁荣的愿望目标作为评估和重新评估我们行为的恒定标准。不这样做会导致一种简化的哲学,解决问题被视为唯一目标。新加坡的情况部分如此,一种实用主义成为官方哲学,导致粗暴的社会监管,没有对个人福祉作出实质性承诺(Tan 2012)。这不是本文的目的。务实并不意味着心胸狭窄,尽管这肯定是一种可能但不幸的失误。务实,更确切地说是实用主义,意味着在实际情况下致力于实现人类潜能的愿景。不幸的是,有时自称受到实用主义启发的现代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用主义哲学的这一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增加了实用主义的深度,避免将其转变为比粗暴的功利主义更糟糕的东西。

References

  • Aristotle. 1999. Nicomachean ethics, 2nd ed. Translated by T. Irwin.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 Baumeister, R.F., K.D. Vohs, J.L. Aaker, and E.N. Garbinsky. 2013. Som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a happy life and a meaningful lif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6): 505–516.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Bell, E., N. Winchester, and E. Wray-Bliss. 2021. Enchantment in business ethics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74(2): 251–262.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Bruun, H., R. Pedersen, E. Stenager, C.B. Mogensen, and L. Huniche. 2019. Implementing ethics reflection groups in hospitals: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evaluating barriers and promotors. BMC Medical Ethics 20(1): 49.

    Article PubMed PubMed Central Google Scholar 

  • Callahan, D. 1973. Bioethics as a discipline. Studies Hastings Center 1: 66–73.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Callahan, D. 2005. Bioethics and the culture wars. 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14(4): 424–431.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Carnevale, F.A., E. Alexander, M. Davis, J. Rennick, and R. Troini. 2006. Daily living with distress and enrichment: The moral experience of families with ventilator-assisted children at hom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17(1): 48–60.

    Google Scholar 

  • Carnevale, F.A., R.S. Rehm, S. Kirk, and P. McKeever. 2008. What we know (and do not know) about raising children with complex continuing care needs. Journal of Child Healthcare 12(1): 4–6.

    Google Scholar 

  • Cascio, M.A., and E. Racine. 2019. Research involving participant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y and differences: Ethics, autonomy, inclusion, and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ok Google Scholar 

  • Caspary, W.R. 1991. Ethical deliberation as dramatic rehearsal: John Dewey's theory. Educational Theory 41(2): 175–188.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Clark, D.A., M. Biggeri, and A.A. Frediani. 2019.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empowerment and participation: Concept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Palgrave-Macmillan.

    Book Google Scholar 

  • Cludts, S. 1999. Organisation theory and the ethics of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1: 157–171.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Craze, G. 2020.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ehumanization. In Organizational neuroethics, edited by J.T. Martineau and E. Racine, 131–146. New York: Springer.

    Chapter Google Scholar 

  • Curry, L.A., E.L. Linnander, A.L. Brewster, H.H. Ting, H.M. Krumholz, and E.H. Bradley. 201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hange in U.S. hospitals: A mixed methods longitudinal intervention study. Implementation Science 10(1): 29.

  • Curry, L.A., M.A. Brault, E.L. Linnander, et al. 2018. Influencing organisational culture to improve hospital performance in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ixed-methods intervention study. BMJ Quality and Safety 27(3): 207.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Daniels, N., and J.E. Sabin. 2009. Setting limits fairly: Can we learn to share medical resources? New York: Oxford Academic.

    Google Scholar 

  • Dewey, J. 1922. Human nature and conduct: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Google Scholar 

  • Dickert, N.W., N. Eyal, S.F. Goldkind, et al. 2017. Reframing consent for clinical research: A function-based approach.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17(12): 3–11.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Emanuel, E.J., and C. Grady. 2007. Four paradigms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research oversight. 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16(1): 82–96.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Emanuel, E.J., D. Wendler, and C. Grady. 2000. What makes clinical research ethical? JAMA 283(20): 2701–2710.

    Article PubMed CAS Google Scholar 

  • Fesmire, S. 2003. John Dewey and moral imagination.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Google Scholar 

  • Frankl, V.E. 1985.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Revised & updated ed.).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 ____ 1966. Self-transcendence as a human phenomenon. Journal of Humanist Psychology 6(2): 97–106.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Gesualdo, F., M. Daverio, L. Palazzani, et al. 2021. Digital tools in the informed consent process: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Medical Ethics 22(1): 18.

    Article PubMed PubMed Central Google Scholar 

  • Gracia, D. 2003. Ethical case deliber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Philosophy 6(3): 227–233.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Gross, O., R. Gagnayre, and P. Lombrail. 2020. Project evaluation to support autonomy in health: Why favour a pragmatic approach? Santé Publique 32(4): 301–313.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Habermas, J. 1997.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Google Scholar 

  • ____ 1991.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Google Scholar 

  • Hadden, K.B., L.Y. Prince, T.D. Moore, L.P. James, J.R. Holland, and C.R. Trudeau. 2017. Improving readability of informed consents for research at an academic medical institu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1(6): 361–365.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Hadot, P. 2002. La philosophie comme manière de vivre. Paris: Albin-Michel.

    Google Scholar 

  • Hango, D. 2021.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among faculty and researchers in Canada’s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IOP Publishing Statistics Canada, Last modified July 16. https://www150.statcan.gc.ca/n1/en/catalogue/75-006-X202100100006. Accessed May 17, 2023.

  • Hoffmaster, B. 2018. From applied ethics to empirical ethics to contextual ethics. Bioethics 32(2): 119–125.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4.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https://hdr.undp.org/data-center/human-development-index#/indicies/HDI. Accessed July 26, 2024.

  • Inguaggiato, G., G.A. Widdershoven, and S. Metselaar. 2021. Teaching theories as tools: A pragmatist approach to ethics education. Bioethica Forum 14: 5–19.

    Google Scholar 

  • Inguaggiato, G., S. Metselaar, G. Widdershoven, and B. Molewijk. 2019. Clinical ethics expertise as the ability to co-create normative recommendations by guiding a dialogical process of moral learn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19(11): 71–73.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Jameton, A. 1984. Nursing practice: The ethical issu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Janvier, A., I. Leblanc, and K.J. Barrington. 2008. The best-interest standard is not applied for neonatal resuscitation decision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21(5): 963–969.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Kihlstrom, J.F. 2013. The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ocial cognition, edited by D.E. Carlston, 786–80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ogle Scholar 

  • Kim, E.S., A.V. Whillans, M.T. Lee, Y. Chen, and T.J. VanderWeele. 2020. Volunteering and subsequ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An outcome-wide longitudinal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59(2): 176–186.

    Article PubMed PubMed Central Google Scholar 

  • Kolb, D.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 Lanteigne, A., M. Genest, and E. Racine. 2021. The evaluation of pediatric-adult transition programs: What place for human flourishing? SSM - Mental Health 1(1): 100007.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Linkeviciute, A., K. Dierickx, V. Sanchini, and G. Boniolo. 2016. Potential pitfalls in the evaluation of ethics consultation: The case of ethical counsel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16(3): 56–57.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Lippman, A. 1991.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 and screening: Constructing needs and reinforcing inequal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Law and Medicine 17(1): 15–50.

    Article PubMed CAS Google Scholar 

  • ____ 1992. Led (astray) by genetic maps: The cartography of the human genome and health care.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5(12): 1469–1476.

    Article PubMed CAS Google Scholar 

  • MacIntyre, A. 1984.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Google Scholar 

  • Makoul, G., and M.L. Clayman. 2006.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medical encounters.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60(3): 301–312.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Mandela, N. 2011. Nelson Mandela by himself: The authorized book of quotations. South Africa: MacMillan.

    Google Scholar 

  • Martela, F. 2017. Moral philosophers as ethical engineers: Limits of moral philosophy and a pragmatist alternative. Metaphilosophy 48(1–2): 58–78.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____ 2014. Sharing well-being in a work community—Exploring well-being-generating relational systems. In Emo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fabric, edited by N.M. Ashkanasy, W.J. Zerbe, and C.E.J. Härtel, 79–110. Bingle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Chapter Google Scholar 

  • Martineau J., K. Johnson, and T.C. Pauchant. 2017. The pluralist theory of ethics programs orientations and ideologies: An empirical study anchored in requisite varie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42(4): 791–815.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McClung, J.A., R.S. Kamer, M. DeLuca, and H.J. Barber. 1996. Evaluation of a medical ethics consultation service: Opinions of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00(4): 456–460.

    Article PubMed CAS Google Scholar 

  • McDonald, M., S. Cox, and A. Townsend. 2014. Toward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 that is evidence based and participant centered. In Human subjects research regulation: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edited by I.G. Cohen and H.F Lynch, 113–126. Cambridge: MIT Press.

  • McReynolds, P. 2002. Nussbaum’s capabilities approach: A pragmatist critique [Review of Wome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by M. C. Nussbaum]. 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16(2): 142–150.

  • Mischel, W. 1977. Personality at the crossroads: Current issues i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 and situation, edited by D. Magnusson and N.S. Endler, 333–352.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Google Scholar 

  • Montalvo, W., and E. Larson. 2014. Participant comprehension of research for which they volunte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46(6): 423–431.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Nussbaum, M.C. 1997. Capabilities and human rights. Fordham Law Review 66(2): 273–300.

    Google Scholar 

  • ____ 2011. Creating capabiliti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approach.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ok Google Scholar 

  • Orfali, K. 2004. Parental role in medical decision-making: Fact or fi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thical dilemmas in French and America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58(10): 2009–2022.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Orfali, K., and E.J. Gordon. 2004. Autonomy gone awry: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parents’ experienc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oretical Medicine and Bioethics 25(4): 329–365.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Paquin, S., and P.L. Lévesque. 2014. Social-démocrate 2.0: Le Québec comparé aux pays scandinaves. Montréal: Les Presses de l'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 Pekarsky, D. 1990. Dewey’s conception of growth reconsidered. Educational Theory 40(9): 283–294.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Racine, E. 2010. Pragmatic neuroethics: Improving treat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brain. Cambridge: MIT Press.

    Book Google Scholar 

  • ____ 2013. Pragmatic neuroethics: The social aspects of ethics i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118(1): 357–372.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____ 2019. Toward a research ethics culture of inclus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involving participant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y and differences: Ethics, autonomy, inclusion, and innovation, edited by E. Racine and A.M. Cascio, 255–25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Google Scholar 

  • ____ 2022. How ethics liberates experience: Insights from pragmatist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36(4): 517–536.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____ 2024. Setting expectations for ethics theor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use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67(3): 348–369.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____ 2025.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wisdom. Cambridge: MIT Press.

  • Racine, E., E. Bell, B. Farlow, et al. 2017. The ‘ouR-HOPE’ approach for ethics and communication about neonatal neurological injury.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59(2): 125–135.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Racine, E., A. Cascio, M. Montreuil, and A. Bogossian. 2019. Instrumentalist analyses of the functions of ethics concepts: A proposal to bridg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thics methodology. Theoretical Medicine and Bioethics 40(4): 253–278.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Racine, E., S. Ji, V. Badro, et al. 2024. Living ethics: A st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health ethics.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Philosophy 27(2): 137–154.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Racine, E., D. Lariviere-Bastien, E. Bell, A. Majnemer, and M. Shevell. 2013. Respect for autonomy in the healthcare context: Observation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of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palsy.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39(6): 873–879.

  •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Original ed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ok Google Scholar 

  • Raynault, M.F., D. Côté, and S. Chartrand. 2013. Le bon sens à la scandinave: Politiques et inégalités sociales de santé. Presses de l'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34(3): 121–124.

    Google Scholar 

  • Ryan, R.M., and E.L. Deci.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78.

    Article PubMed CAS Google Scholar 

  • Ryff, C.D. 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6): 1069–1081.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____ 2014.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Advances i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eudaimonia.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83(1): 10–28.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Ryff, C.D., and B.H. Singer. 2008. Know thyself and become what you are: A eudaimonic approach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9(1): 13–39.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Sartre, J-P. 1964. Les mots. Paris: Gallimard.

    Google Scholar 

  • Seligman, M.E.P. 1975.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sisco: W.H. Freeman.

    Google Scholar 

  • Sen, A. 1989. Development as capability expans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19(1): 41–58.

    Google Scholar 

  • ____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ogle Scholar 

  • ____ 2002. Why health equity? Health Economics 11(8): 659–666.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 

  • Senghor, A.S., and E. Racine. 2022.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n ethical deliberation? A pragmatist proposal for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Medicine, Healthcare and Philosophy 25(1): 309–326.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Tan, K.P. 2012. The ideology of pragmatism: Neo-liberal globalisation and political authoritarianism in Singapor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2(1): 67–92.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Wade, L., M.I. Shevell, and E. Racine. 2012. Ethics in fetal neonatal neurology. In Acquired brain injury in the fetus and newborn, edited by S. Miller, and M.I. Shevell, 288–305. Mississauga: Wiley-Blackwell [Mackeith Press].

  • Webley, S., and A. Werner. 2008. 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17(4): 405–415.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Widdershoven, G., T. Abma, and B. Molewijk. 2009. Empirical ethics as dialogical practice. Bioethics 23(4): 236–248.

  • Wilkinson, R.G. 1992.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life expectancy. BMJ 304(6820): 165–168.

    Article PubMed PubMed Central CAS Google Scholar 

  • Wocial, L.D., E. Molnar, and M.A. Ott. 2016. Values, quality, and evaluation in ethics consultation. AJOB Empirical Bioethics 7(4): 227–234.

    Article PubMed PubMed Central Google Scholar 

  • Wong, P.T.P. 1998. Implicit theories of meaningful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 Meaning Profile (PMP). In The human quest for meaning: A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edited by P.T.P. Wong and P.S. Fry, 111–140.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oogle Scholar 

  • Zimmermann, B. 2006. Pragmatism and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Challenges in social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9(4): 467–484.

    Article Google Scholar 

  • Zimmerman, F.J., and J.F. Bell. 2006. Income inequa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esting associations consistent with proposed causal pathway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60(6): 513–521.

  • Zizzo, N., E. Bell, A.L. Lafontaine, and E. Racine. 2016. Examining chronic care patient preferences for involvement in healthcare decision making: The case of early stage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in a patient-centred clinic. Health Expectations 20(4): 655–664.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73-024-10391-7#auth-E_-Racine-Aff1





科技世代千高原
透视深度科技化时代™ 探寻合意的人类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