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以关注我们哦~
医
案
分
享
首诊:2024年11月23日
病例:患者沙某某,男,70岁。
主诉:双小腿前侧丘疹伴瘙痒20年。
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小腿前侧丘疹伴瘙痒,丘疹呈粟粒样圆顶,皮肤颜色较正常肤色偏深,瘙痒明显,皮疹面积及瘙痒症状逐渐加重,未规律治疗。胃纳可,夜寐欠安,怕冷,小便可,大便不成形。
查体:双小腿前侧粟粒样圆顶丘疹,皮损区的皮肤表面粗糙、颜色呈褐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
西医诊断:皮肤淀粉样变性
中医诊断:松皮癣(阳虚湿蕴证)
治则:
温阳利湿、散结止痒
1、中医治疗:真武汤加减
内服:
熟附片10g 茯苓15g 猪苓30g 干姜10g
赤芍10g 炒白术10g 炒白芍10g
陈皮10g 防风10g 白花蛇舌草30g
蜀羊泉30g 土茯苓30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5g 夏枯草15g 海藻9g 昆布9g
7贴,每日一贴,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2、西医治疗:
康酸莫米松,每日一次,外用。
3、中医适宜技术:
滚针:皮损区常规消毒,用滚针(型号540)进行推滚,直至皮肤损害处微微渗血,揩干血后,涂外用药膏,每周1次。
按语:
患者老年男性,病程长,双侧小腿前侧粟粒样圆顶丘疹,瘙痒明显,病灶范围逐渐扩大,伴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积,西医诊断为皮肤淀粉样变性,中医学属“松皮癣”范畴。
李欣教授认为皮肤淀粉样变内治应遵循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患者局部皮疹粗糙、肥厚,此为顽湿瘀浊,稽留肌肤,日久不去。此患者病情迁延日久,必有正气虚衰之因由,加之患者有怕冷,大便不成形等阳虚的症状,治疗以温阳利湿止痒为主,佐以化淤散结,予真武汤加减。方中熟附片温肾助阳,茯苓、白术、陈皮、猪苓健脾利湿,干姜温散,白芍防附子燥烈之性,防风、赤芍祛风活血,白花蛇舌草、蜀羊泉清热解毒止痒,夏枯草、海藻、昆布散结止痒。本方配伍特点以温阳利湿为主,配伍祛风、散结、止痒之品,如此则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阳虚得复,局部气血调和,则瘙痒自止,皮疹得散。
滚针疗法通过深入病灶产生机械能和热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有效缓解皮肤淀粉样变的症状。李欣教授治疗此疾病采用口服中药和局部外用滚针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顾。
通过这个临床病例的学习,让我对《素问》中提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句话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更学会了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辨病,明确病因病机,才能进行合理诊疗的重要性。“桃李芬芳,诲人不倦”,感恩李欣教授对我们的指导。
❖
供稿:陈文文
编辑:周沁雨
审核:郁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