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以关注我们哦~
医
案
分
享
首诊:2024年11月23日
病例:患者沙某,女,51岁。
主诉:发现双下肢紫红色皮疹20年余。
现病史:患者20余年前不慎烫伤以致左下肢胫前皮肤破溃,自诉伤口愈合后原皮损处出现红色丘疹,瘙痒显著,皮肤日渐粗糙,皮疹范围较前扩大并增厚,渐及右下肢,呈对称性改变。患者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予糖皮质激素外涂后瘙痒症状略有改善,皮损未见明显消退。近年来皮损处瘙痒反复难忍,夜间尤甚。为求进一步诊治,慕名前来李斌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淞南)工作站李欣教授带教门诊求诊。发病以来,患者无畏光、龋齿、脱发,未见口腔黏膜损害。刻下患者双下肢见紫红色扁平丘疹和斑块,右下肢皮疹表面部分结痂,皮损周围可见抓痕及色素沉着。胃纳可,小便可,大便略干,夜寐欠安。
查体:双下肢胫前可见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成块,边界清晰,表面粗糙可见蜡样薄膜,上覆少许鳞屑。舌红苔腻,中有裂纹,脉弦滑。
诊断:
西医诊断:扁平苔癣
中医诊断:紫癜风 湿热瘀结证
治则:
清热利湿止痒、凉血解毒祛瘀
中医治疗:
内服:
大青叶30g 野菊花15g 丹参10g
牡丹皮10g 当归10g 莪术30g
薏苡仁30g 龙葵30g 土茯苓30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5g 大枣15g
白花蛇舌草30g 蜀羊泉30g 夏枯草30g
每日一贴,水煎服,分早晚2次。连续服用2周。
二诊:2024年12月6日
患者双下肢皮疹较前改善,丘疹略有消退,右下肢皮损颜色变淡,瘙痒减轻。纳眠可,二便调。
查体:双下肢胫前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部分皮损融合成斑块,成苔藓样变,未见肿胀、溃破。舌红苔薄腻,中有裂纹,脉弦。
中医治疗:
内服:上方中药加半边莲15g,半枝莲15g,忍冬藤30g。
每日一贴,水煎服,分早晚2次。
按语:
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四肢皮肤,常伴有黏膜损害,亦可累及毛发、指(趾)甲等。其典型皮损表现为瘙痒性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皮疹通常呈相对对称分布。西医大多予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对症治疗,但往往病情反复,皮疹难消,疾病难愈。
本病属中医学“紫癜风”范畴,外因多责之于风、湿、热、瘀,内因多为肝郁脾虚,或阴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本患者发病时为青年,气血旺盛,易化热伤阴,后因热水伤之肌肉皮肤,热邪入里,郁久化毒,且脉络受损,气血瘀滞,故而发病。加之患者平素喜食肥甘,久则脾失健运,酿生湿热。因此治以清热利湿止痒、凉血解毒祛瘀。夏氏外科对于顽固难愈之慢疾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此类疾病大多挟毒,且多为热毒。方中大青叶、野菊花、蜀羊泉龙葵清热解毒以祛热毒。本病病程较长,邪遏肌表,久病入络,瘀毒难泄,故用丹参、当归、莪术、牡丹皮活血凉血以畅达气血、消除瘀滞。方中白鲜皮、地肤子燥湿止痒,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消肿散结(改善肥厚性皮损),土茯苓尤治下肢湿热,薏苡仁健脾祛湿,大枣安定中焦,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湿止痒之功。二诊时患者下肢皮损较前改善,瘙痒减轻,加用半边莲、半枝莲、忍冬藤以加强清热化瘀、活血通络的功效,腠理宣泄,则邪有出路。李斌教授认为部分藤类药物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气血经络畅达则脏腑皮毛得以濡养,瘙痒自除,苔藓得消,收获良效。
本病虽表现为皮损肥厚粗糙、皮肤干燥瘙痒等一派血虚风燥之象,切不可将熟地、黄精、首乌、麦冬、玉竹等一众润燥之品簇拥而上,这会使得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在治疗上需把握根本病机,清热化瘀为要,可酌情加入滋阴养血药物。
❖
供稿:范 倩
编辑:周沁雨
审核:郁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