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似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的气息。
大家都在关注房价是否会下跌,但其实,还有更让人忧心的事情正在悄悄酝酿,这些事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多年。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冷清得就像冬天的大街。就说我们这儿的二线城市,有个王姐,她家有个120平的房子,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卖,本来想卖200万,结果呢,等了一年多,看房的人都没几个。
王姐也是没办法,只能把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到了170万,但还是没人买。房产中介都唉声叹气的,说这二手房的成交量比去年少了四成,好多房子都堆在那儿卖不出去。
三线城市的新楼盘,开盘一年多了,卖出去的房子还不到三成。开发商为了卖房,又是打折又是送车位,可就是没人买账。以前那个热闹劲儿,现在都没了,真是让人愁得慌。
房地产这边不行了,经济也跟着受影响,失业的人就像潮水一样。有个李哥,在一家大房企干了12年,本来觉得自己挺稳当的,结果还是被裁了。现在他天天跑招聘会,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光是房地产,那些跟房子相关的行业,比如建材、装修、家具,订单也少了,工人没活干,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好多家庭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现在啊,消费降级这个事,是越来越明显了。全国上下都在经历这个。为啥呢?主要是三个原因。首先,大家手里钱少了,不敢随便花了。就像李哥,失业后家里收入少了一大截,以前每周下馆子的习惯也取消了,买东西也都得精打细算。其次,东西贵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猪肉、蔬菜价格都涨了,普通家庭的日子更难过了。最后,大家的消费观念变了,现在都追求性价比了。以前爱买名牌的,现在也开始买实惠的东西了。比如服装店,名牌店生意差了,平价店反倒还行。
从2020年开始,年轻人中间流行起了“躺平”。小张,一个95后,毕业后就上班了。面对又苦又累的工作和高房价,他选择了“躺平”。他说:“拼死拼活也买不起房,不如活得轻松点。”现在他下班就玩游戏、追剧,对未来也没啥想法。
他身边很多同龄人也是这样,不再把买房、升职当目标,更想享受现在。有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超过六成的95后、00后都不愿意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
01
现在人口问题闹得挺严重的,都开始说“危机”了,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愿意生娃的人真心不多。去年全国才生了954万个娃,这数字可是创了新低啊!生育率也跌到了0.677%,这么低的数字,连人口正常更替都维持不了。为啥大家都不想生了?生活压力大,养孩子又贵,好多人都觉得,生孩子太累了。
到2024年,60岁以上的老人都占了22%了。这意味着啥?养老压力大了,年轻人得照顾老人,这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劳动力少了,经济咋发展啊?
三四线城市的人,都往一二线城市跑,结果老家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小县城五年间人都少了10%,房子空着,经济也没法发展。这叫“空心化”,看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以前买房能赚钱,现在可不一定了。房地产的好时候过去了,房价现在是涨也不是,跌也不是。你要是把钱全扔房子里,说不定得赔个精光。咱们得换换脑筋了。
现在压力大,工作累,但身体是自己的,得好好照顾。万一病倒了,那可就啥都没了。所以,抽空跑跑步、做做操,保持健康最重要。
这时代变化快,不学习真不行。多学点有用的技能,比如编程、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找工作赚钱的好手艺。别让自己在职场落后,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别太焦虑,愁这个愁那个的,没啥用。面对现实,乐观点,啥困难都能挺过去。别整天苦着脸,积极点,生活也会对你笑。
投资也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买点房,买点股票,还得分散着来,比如买点黄金、国债或者稳当的基金,这样风险小。这个理儿,虽然老,但真管用。
大家别老盯着房价了,现在有更多的事值得我们关注。人口危机、经济形势,这些都是咱们得面对的。
别怕,动起来,改变自己,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往期文章推荐阅读
李嘉诚再开金口:未来十年,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家庭,将面临住房等6大难题,要及早做准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约1500亿元
现在高价卖掉房子的人,都将后悔?中央定调:2025年房地产或开始一轮暴涨?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一点点的启发,很期待你留下一个赞+在看。谢谢,亲,祝您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