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货币与信用理论》100讲:第61讲 发行信用媒介的两种方法

文摘   2024-12-15 23:46   广东  

第61讲:发行信用媒介的两种方法

想象一下,你去商店买东西,但是你不想带一大把现金,也不想用信用卡。你给了店员一张“纸”,这张“纸”承诺你可以随时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钱。这张“纸”就是所谓的信用媒介。它不是真正的钱,但它像钱一样好用,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承诺,让你能够用它来买东西或者支付服务。

信用媒介就像是一张“借条”,上面写着“拿着这个,你可以随时来换钱”。这张“借条”不需要背后真的有一大堆钱支持,它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它,都接受它作为支付方式。这就像是在商业世界里的一个默契,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则来玩。

有时候,即使从法律上讲,某些东西不算是真正的“钱”,但只要人们相信它、接受它,它就能像信用媒介一样发挥作用。比如,一些小面额的硬币或者某些国家的货币,虽然它们可能不是由黄金或白银这样的贵重金属支撑的,但它们仍然被当作钱来用,因为它们是信用媒介,人们相信它们的价值。

所以,信用媒介的核心在于信任和接受度,而不在于它背后是否真的有一大堆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东西,虽然法律上不算是钱,但实际上却被当作钱来用的原因。

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创造出一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纸”,也就是信用媒介,就像支票或者银行的电子转账一样。这两种方式是:银行来发行,或者别的机构来发行。

第一种方式,银行发行。如果银行发行这种“纸”,他们会把它当作是自己欠别人的债。在银行的账本上,这不是他们赚的钱,也不是他们的资本增加了,而是他们欠下的债务。比如,银行发出去了价值100元的这种“纸”,他们不会说“我们多了100元”,而是会说“我们现在欠别人100元”。为了账本看起来平衡,他们在另一边也要记上相应的东西,比如他们手头上的现金或者其他资产。

第二种方式,其他机构发行。除了银行,其他机构也可以发行这种“纸”。这些机构可能不会像银行那样做很多贷款业务,但他们也可以创造出类似的信用媒介。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