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U20年 | 武汉光谷软件园:从荒郊到科技产业聚集地的蜕变

企业   2024-11-19 17:00   湖北  
2000年7月,武汉华中曙光软件园公司成立,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01年2月9日,光谷软件园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完成1061亩土地的征用,平整土地530亩。2002年,光谷软件园一期工程建成6栋研发楼,面积2.82万平方米。

集团助理总裁彭涛参与了光谷软件园的开发建设,他在华中曙光软件园时期就已经在这个项目上任职。他记得,当时第一版的规划是希望模仿硅谷,做一个比较低密度的建筑,即密度低、容积率低、楼高也比较低。

随着联合置业的入主,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规划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黄董觉得从经济上的逻辑来算,觉得原来这个力度太低了,需要把建筑的高度拔起来,要和未来的城市楼宇的高度相匹配,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有前瞻性的。”

  光谷软件园平面图
集团助理总裁姚华曾负责光谷软件园的招商工作。她回忆,“当时关山大道交通非常不方便,我们引进招商银行时,企业反映出行不便,为此我们专门跟武汉市的公交系统联系,希望公交能开进来,当时公交集团还犯嘀咕:这么点人,怎么结算?”
为了实现第一路公交车直达,政府出面,组织园区跟公交公司召开多次协调会,最后还是园区答应给予公交公司补贴,公交公司才同意开通了第一条到光谷软件园的公交线路。由此可见,当时外界对这一片区的开发速度并不看好。

实际上,首期开发改造出的3万平方米办公楼卖了大半年,一平米都没有卖出去。为了破局,集团总裁黄立平力排众议,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决策。他将原来规划中的一部分住宅用地挂牌转让,舍弃掉住宅开发的盈利收入,将软件园的开发面积从政府原来规划的1平方公里,缩减到800多亩,从而保持现金流,聚焦园区建设。

同时,通过把这块土地底价转让给东湖高新区政府,换取政府旗下科技投资公司,用土地开发的增值收益来购买园区办公楼,引入科投旗下投资的科技企业,从而以组团定制的方式,一次性售出10万平方米,由此奠定了光谷软件园的基本格局和价格基础。据姚华回忆,2005年对光谷软件园是一个转折点,销售额在那一年翻了10倍,几个大客户都是在那个时候谈下来的。


解决了资金问题,紧接着面对的是如何根据项目定位招引来合适的企业。“开工建设以后发现一个问题,把整个湖北省软件产业的企业放到软件园来,一栋高楼就够了”彭涛说。
为此,光谷软件园的开发运营团队改变策略,并不拘泥于当时国内尚未发育成熟的“软件产业“的定位,而是把握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趋势,深入梳理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

团队抓住企业的痛点,以服务为导引展开招商,同时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企业情况和实际购买能力,将招商对象锁定在了华为、IBM等制造业龙头,微软、EDS等全球软件服务巨头,以及银联、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有经济实力的国内金融企业身上。

  光谷软件园
事实证明,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引入产业龙头和大型金融机构,不仅解决了光谷软件园前期开发运营的现金流回笼,也吸引了更多上下游的产业链资源,实现了园区开发和产业运营的良性循环。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园区提供了多样化的办公空间,既有多层和高层的研发楼宇,也有独栋的企业公馆,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定制。针对IT企业需求,园区专门打造了“软件开发测试平台”、“视频会议中心”、“软件园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在政府支持下,入驻园区的企业还能享受到税收减免、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租金补贴等政策优惠,从而构建起一个吸引产业聚集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2006年,拥有人才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武汉获批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光谷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而光谷软件园则在之后成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

经历十多年的变迁,曾经被视为“荒郊”的光谷软件园,如今已经成为繁华的城市中心。一批批新经济企业在这里孵化成长,不仅仅带来了产业的技术创新,留住了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城市活力与希望。

《长江日报》曾以“光谷独角兽生态圈悄然形成,一栋楼走出两家‘独角兽’"为题聚焦F4栋。《中国光谷》公众号也曾关注到“接二连三”走出准上市公司的E2栋。
F4和E2等明星楼的出现,印证了光谷软件园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中发挥的作用。光谷软件园里,各类孵化器如留学生创业园、青年企业家孵化器、创库咖啡、百度游戏孵化器等,让这里的“双创”氛围浓厚。目前,园区就业人数超过4万人,企业400多家,科技类企业约占60%。光谷软件园不仅成为企业迈向上市的“风水宝地”,还是光谷“瞪羚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光谷软件园
在位于光谷软件园F6栋的总部,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志军站在专利墙前,自豪地介绍着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变迁以及所取得的荣誉。而这些荣誉几乎都是在光谷软件园的见证下获得的。

2019年,中海庭入驻光谷软件园。张志军直言,当初选择软件园是因为这里有专业的技术环境,作为专门为科技类企业打造的园区,软件园的设施、环境和服务都十分专业,能够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

此外,丰富的资源配套和产业氛围,也为中海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软件园内,我们可以方便地接触和交流其他企业,共享业务资源和技术经验。”张志军说。

入驻光谷软件园之后,中海庭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中海庭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取合规高精度地图全要素审图编号的甲级导航电子地图企业,行业地位牢不可破。
科技巨头可以找地方建总部,中小企业则需要有人给他们搭空间。作为光谷软件园的建设方,中电光谷开发该园区的初衷就是为了给中小微企业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空间。同时,因为海康威视、惠普这些行业龙头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创业企业自动聚集,逐渐形成产业生态,也有效促成了他们自身的不断壮大。

随着园区企业的逐渐聚集,对企业需求的日益了解,光谷软件园的园区生态和配套服务也日趋成熟。走进园区,仿佛走进一座公园,围绕中央的大片人工湖,一排排建筑沿湖岸层层展开,渐次升高,疏落有致,让不同方位的办公楼都能欣赏到湖光水景。从规划图上看,园区至少留出了近3/4的面积来做园林和公共空间,建筑占地不到1/4,这也让光谷软件园有了“商务花园”的美誉。

除了园区环境,让企业拍手称赞的还有园区配套和运营服务。在当时,光谷软件园不仅有可供上千人同时进餐的大型食堂,酒店、超市、商务咖啡吧、网吧、单身公寓等一应俱全。这在今天也只有少数园区才会配备,但2008年前后,下了班可以到食堂就餐就是园区程序员们引以为豪的事情。

“我们的运营服务是从空间开始的,从光谷软件园的第一家企业签约入驻,这样的服务就开始了。”集团助理总裁、丽岛物业总经理贾子华说,得益于园区企业和业主的信任,集团旗下各运营团队一步步从空间服务延伸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工商注册、业务资源对接、人才招聘、活动策划、政企对接等多元服务,但凡企业有需求,作为园区运营方能够提供的,都会纳入服务范围。

  光谷软件园鸟瞰图
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服务也在不断升级。2020年7月,中电光谷旗下丽岛物业将原来光谷软件园3个物业服务中心合并为一个运营中心,提供的服务有基础物业服务、设备设施维保服务、基于企业员工的生活服务、基于企业经营成长的服务、与政府对接培育产业生态服务五个方面。

其中,企业最看中的经营成长服务和生态培育也是中电光谷的服务重点。园区企业慧联无限董事长胡昱说,他们在初创期、成长期,获得了中电光谷天使轮、A轮等多轮数千万元融资。基金的加持,使其物联网解决方案迅速推向市场,加速了商业化进程。

一直以来,中电光谷努力当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园区每年会举办创业大赛、政策宣讲、创投辅导、人才招聘等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在光谷软件园,创业不孤独,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有合适的阳光和土壤,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天。

作者 / 丁杰
视觉 / 沈文婧
责编 / 张灵芝

中电光谷
中电光谷(股份代码00798.HK)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代表项目: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武汉创意天地、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