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U20年 | 武汉创意天地:艺术与科技在这里融合发展

企业   2024-11-28 17:39   湖北  


2006 年春,在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一个座谈会上,集团总裁黄立平作为专家成员,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引起了关注。自此,他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要做一个文化创意主题园区,让原创艺术从业者在这里放心搞创作、谋发展,让有创新、创意思想的艺术人才愿意留在武汉、建设武汉。

他找到时任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的姚华(现任集团助理总裁、武汉公司总经理),开始谋划这件事。随后的几年,他们带队赴伦敦、巴黎、旧金山、芝加哥、纽约、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考察各种文创园区和城市创意功能区项目20多个,如巴黎蒙马特高地、纽约SOHO街区、北京798等。还重点拜访多位在外地发展的武汉艺术家,交流园区规划和产品设计的意见。

历时数月,姚华牵头编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炉,内容非常丰富,厚达6厘米。报告不仅对国内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运营逻辑进行了总结梳理,也结合武汉本土特色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见解。这份报告递交到洪山区,立即引起了重视,不久后,洪山区政府提出要沿珞狮南路打造一条“创意大道”,创意天地园区就在核心区。

  武汉创意天地实景

这给所有人带来了信心,不过,眼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少。

创意天地处于城市的欠发达地带,泥泞的马路、低矮的各式民居、大片的农田、荒芜的野草……交通不便,形象糟糕,谁都觉得这里与艺术和创意格格不入。   

和国内很多文创园区不同的是,创意天地是新建园区,而那时成熟的园区都是改建,有一定的资源积累和储备。在城乡接合部,从无到有、从 0 到 1 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尚没有先例。

集团领导采取了独特的策略——跳脱常规,以高瞻远瞩的规划来化解矛盾。

黄立平认为,规划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首先要求规划设计者充分了解艺术创作对空间的需求,同时对创意产业多样性工作特征和生态有深刻的认知,还要具备丰富的国际文化背景和审美眼光,具有将超现实的想象和情怀建筑的物质化媒介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为此,集团邀请旅美艺术家、空间设计师李全武担任主创设计师,并组建了包括喻肇青、胡德伟、华昌琳在内的创作团队。

  武汉创意天地鸟瞰图
所有工作都围绕园区发展理念来展开:艺术与科技融合,无边界创新,尽可能将广义创意产业要素聚集起来,构成复合型文创产业生态,使整体文化和产业功能充分发展。园区建设内容包含美术馆、实验剧场、艺术酒店、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工坊、艺术商街、办公楼宇等。在规划布局上,外高内低体现城堡意向,以美术馆为精神堡垒,结合艺术商街形成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外围高层办公楼宇解决与城市的关系界面。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的合作,尽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双方面临诸多挑战,如观念碰撞与差异,但凭借对项目成功的共同追求,这些难题最终一一得到解决。双方高度默契,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的互补。创作团队的国际视野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项目团队的思路;而项目团队在建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优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接地气的建议,确保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011年,经过多年精心筹备,创意天地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第一次与大家见面,创意十足的开工仪式让很多人印象深刻。除了常规的歌舞演出,项目组织了鲜见的无人机表演,直接把活动的开幕词传到了时任市委书记阮成发的手上。当时很流行的街头行为艺术铜人,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拍照互动。
  2011年创意天地开工典礼
随后的几年,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围挡后的建筑让很多人充满期待。2014年10月,项目正式开园。挂着很多“俄罗斯方块”的一栋栋“白盒子”建筑,让人们眼前一亮,马湖改头换面了。
位于园区中轴线的合美术馆,是集团投资建设的公益性民营美术馆。之所以定位为当代美术馆,因为当代艺术既关注当下,又面向未来。集团希望借由这座精神堡垒,让当代艺术走近普通大众,激发出更多人的创新与创意。这在产业园区领域,算是一件创举。“当代艺术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在一个强调创新的园区做一个强调创新的美术馆,非常吻合。”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说。
  合美术馆外景
自2014年开馆至今,合美术馆已经运营十年,以年均展览十场的体量形成了以重要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展为主,涵盖文献手稿展、青年艺术家展、建筑研究展的整体格局。十年来共举办97场展览,近200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合美术馆展出,90多位美术史学者、批评家、策展人、艺术机构负责人参与或出席了合美术馆的展览及活动,1000余场公教活动,近300万参观人数,与国内20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约18万。   
园区招商过程中,姚华团队一直把艺术家视为园区的灵魂。因为他们代表了艺术的原创性,项目希望通过艺术家的原创作品和原创思想,改变当时以模仿为主流的创作形式,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让创新创意在园区生根发芽。
开园后,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尚扬、王度、傅中望、冷军、魏光庆、周向林、宋克静、鲁虹、肖丰、徐文涛、徐爱国、王旻、郜少华、陈波、李继开、唐骁、朗雪波、林欣、郑达、李文、王尊、詹蕤、孙菊香、周行、胡梦醒、王爽、柯明、陈扬帆等都在创意天地设立了工作室,近百位青年艺术家也纷纷入园,这里成为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稳定且大尺度的空间,创作更加随心所欲。”不少艺术家如是说。
  2014年首批艺术家进驻创意天地
随艺术家一起来到园区的,还有他们的圈子。很快,视觉书屋、亦言堂剧场、播普画廊、瓷氣堂、近觉空间、星巴克、萨丁伯格西餐厅等陆续开张了。走在园区的每个角落,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年沉淀,园区现已成为艺术展览聚集地,除了合美术馆,芷美空间、佑品空间多个场馆的艺术展览轮番上新。视觉上的冲击,往往也会带给人们思想上的启迪。现在,创意天地成为武汉市的网红打卡点,来合美术馆拍大片成为时尚青年的一件趣事。
  芷美空间展览现场
作为全国新建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天地从规划建设开始就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家看到了这些年武汉发生的深刻变化,看到了创意产业对改变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时任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的黄楚平同志在考察了创意天地后,兴奋地评价道,“创意天地魅力无限、活力无限、潜力无限。”    
规划、建设,都围绕艺术从业者的需求来,但是实际招商的工作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那时,洪山区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项目招引企业得从武汉其他区域甚至其他城市去找。那时候,大家最关注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还不成气候,在园区招商最关键的几年,由于地铁8号线的建设,通达园区的主干道野芷湖西路长期打围,路面崎岖不平,企业来园区实地调研多有不便,有的企业客户还没到园区,就摇头表示“环境太差”。前期储备的好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因为对区域发展信心不足,很遗憾没有留住。
一次次头脑风暴后,项目团队决定先让园区有“人气”,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园区接连上演,武汉国际爵士音乐节、殷梅舞蹈中国首秀、3D科技与概念服装展、创意市集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走到普通大众面前。这些活动让人们对园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马湖有一个艺术范儿十足的园区创意天地,开始在坊间流传。
  2015年法国舞蹈家灵魂之舞
2019年举办的第一届武汉国际创客艺术节让很多人难忘,这是一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活动历时3个月,策划了7个单元的活动,涵盖“创客制造”工作坊、“开合未来”科技与艺术融合展览、“面向未来的新媒体艺术”论坛、“未来磁场”文创活动、“创造未来”优秀项目路演等多元内容。其中,“创客制造”工作坊深受好评,活动不仅安排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创客实践,还邀请10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与艺术家、科技企业共同打造作品。科技企业优必选、理惠诚、杉帝科技分别与不同艺术家联合打造了多件科技感与艺术感兼备的作品,成为艺术为科创企业赋能的有效探索。活动得到了主流权威媒体的重点关注,传播量达1000万人次。   
 2019年 “开合未来”科技与艺术融合展览现场
这次活动也成为政企合作与校企合作的典范,园区以此为契机与武汉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创意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实践等工作。后来,在卡司互娱、南拳互娱等园区企业面临招聘难的时候,园区及时对接高校帮他们有针对性找到合适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有个显著特点,企业规模不大,专业门类却是五花八门,覆盖面特别广。姚华团队决定一栋楼一个主题,围绕产业上下游聚集相关企业,形成相辅相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最快见效的是游戏产业,园区的5号楼成为名副其实的“游戏产业大厦”, 聚集了掌游科技、乐谷游戏、团团互娱、团玩科技等多家游戏企业,涵盖游戏研发、运营、发行推广、人才培训等各个环节。武汉游戏产业基地也落户于此。 
  游戏产业大厦一楼大厅
此外,他们还希望在其他几栋高层里面打造广告传媒、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主题,也引进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比如道森传媒、丽兰传媒、大方设计、孙菊香工作室等等。这项工作,至今我们仍然在做。
随着直播的兴起,园区正在打造直播基地。直播领域武汉头部企业卡司互娱2018年入驻园区,在园区一路成长壮大。2023年,卡司互娱引进杭州直播电商龙头企业杭州天音、杭州新烛落户园区,进一步壮大了园区的直播产业链。
精臣、齐物科技、秀谷科技等一批科创企业在园区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在园区注册企业有2000余家,入驻企业600多家,其中包括10余家上市公司、50余家规上企业、1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5000人。早晚高峰,园区的年轻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2024中国(武汉)集成电路供应链峰会活动现场
在园区,大家既是邻居,更是伙伴。通过园区举办的“园区企业交流会”等资源对接活动,不少园区企业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如游戏产业大厦的企业掌游科技业务拓展,空间升级,室内装修设计施工由联雅设计操刀。随着园区资源池的不断扩大,类似这样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园区的产业生态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中。

自园区2014年开园以来,丽岛物业就开始守护着园区每个角落。2019年,创意天地物业服务中心升级为创意天地运营中心,开启新的探索,服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基础物业板块,而是融入数字化服务、综合运营服务、产业服务,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生态。
“先天的产业基因,是我们服务的底色。”集团助理总裁、丽岛物业总经理贾子华说。在实际的工作中,丽岛人始终牢记三句话:一是把基础服务做强,优化园区环境,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二是把企业服务做优,持续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三是把产业服务做长,与区域内的各种平台建立较强的信任关系,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
  2021年大学之城就业节春日游园会现场
近年来,结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运营中心持续优化运营服务体系,依托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从金融、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构建全面的赋能保障体系。企服管家们运用“三联表”,以企业服务全跟踪形式,促成服务闭环管理;通过举办各类交流活动、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人间烟火气,创意好时光”理念,举办一系列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商业活动,激活园区商业氛围,丰富园区文化内涵。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园区的企业入驻率仍保持在90%以上,展现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2023年惠企政策宣讲现场
“服务一定要离企业更近”,这是运营中心总经理王小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何给企业做服务,她亲自做表率。过去一年来,平均每月她会亲自上门拜访园区企业核心岗位负责人近10次。“‘物业管家’变成‘企服专员’,工作很有挑战性,不过大家都在努力适应这种转变。”她说。
         

 

历经十年发展,创意天地从0到1,练就与众不同的气质。在这片创意与活力源源不断的地方,还会孕育出哪些新果实,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编辑整理 / 张秋菊
视觉 / 沈文婧
责编 / 丁杰


中电光谷
中电光谷(股份代码00798.HK)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代表项目: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武汉创意天地、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