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故事119||张振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教育   2024-09-01 08:33   广东  

▲原创视频,建议全屏播放


张振华

执信中学2001届校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助理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制剂与助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农药学会农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科技助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科技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奖励

并多次获评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北京市委员会的“社会服务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一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张振华就带我们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先去看的是药械中心,眼前一排排比常见的用于航拍的要大得多的无人机,被广泛地使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功能各异,刷新了我们对中国农业的认识。


然后参观实验室,一小间一小间的,下班的时间早就过了,学生们都还在埋头工作,有博士,有硕士,有人在做新化合物合成,有人在养斑马鱼等水生生物,按照国家的农药管理办法,这些模式生物是用来试验农药毒性的。张振华告诉我们,现代农药的安全性非常高,有着严格的标准。在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0年,张振华主要从事小分子抗真菌剂和磁性纳米微球的合成与应用两个方向的研究。


执信6年,想起来全是开心的事


1995年,小学毕业的张振华以竞赛生的身份进入让他感觉又新鲜又漂亮的执信校园,在这里,不仅开始了他学霸的一生,也让他度过非常美好的6年时光。上大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非常怀念在执信中学的生活。


 ▲张振华初二时与同学到珠海圆明园秋游


张振华现在回忆起执信的生活,不是上了什么课学了什么知识,而是运动会、踢足球和打篮球这些好玩又开心的事。


执信特别重视体育运动,不仅有校运会,甚至还有水运会。一些学校,一到高中,体育课会改成自习课,但是执信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放了学大家还会去踢球、打球,很晚才回家,中午打了饭,很多同学拎着饭直接去了球场,球场边经常坐满了女生,特别是校队训练的时候,张振华不是校队的,因此特别羡慕校队的那些同学。当年班上的风云人物“学霸”杨莹,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体育还特别好,是校长跑队的,每年校运会都能帮班里拿一两个第一名回来。


 ▲张振华(前排左一)与同学踢足球


执信的学生不循规蹈矩,而且老师也不太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放任的,只要不过线就好。张振华现在还记得很多男生们做出的“捣蛋”的事。初中楼的天台上有模拟天文馆,只有天文小组的同学可以用,他们不服,就想办法中午去撬锁。更“惊人”的是,有一次学农,正好碰上NBA总决赛,是印第安纳队对湖人队,张振华就带了一个小电视机去,中午大家窝在厕所里看篮球,晚上看足球,还把被子挂窗户上,防止漏光。


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兴趣班,张振华觉得执信的学生们是按着自己的天性发展的。初二暑假的时候,他参加了无线电测向比赛,除了比赛焊装测向机,还要用自己装配的测向机在公园里跑来跑去找电台打卡,现在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非常有趣。


 ▲张振华(前排中)与同学合影


班上的事情,老师会和学生商量


执信的氛围也是张振华喜欢的,老师们都是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可能会怎样,都会咨询学生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直说,非常平等、自由和开放。这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对张振华的影响还蛮深的,后来他自己带学生,也会这样做。


 ▲张振华与林佩华老师合影


在执信,除了初一第一个学期,班长和班委都由同学们自己来选;运动会怎么组织,谁上场也是同学们决定,老师不会干预,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对张振华影响很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就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协同的关系;不会觉得学习好的同学就被优待,出风头的反而是体育好的同学;大家的个性都能很好地发展,还有同学在写连载小说什么的。


在班里,同学关系特别好,有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初二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输给了隔壁班,大家于是决定削发明志,班长杨莹带头去剃了个平头,女生带头剃了平头,男生也不含糊,还有人剃了光头,一起好好读书。


 ▲张振华(第四排右二)初中毕业合影,第二排左一为戴芸老师


执信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强行要求,不会按照规范性的要求让大家一定要怎么样。另外,执信的老师不仅不严厉,还很有趣,班主任戴芸让张振华印象深刻,她经常在考试前跟大家说“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戴老师说话也非常形象,她会说“你学习的时候就像在地上捡钱,你要先捡一百块的,再捡十块的,然后才捡五块的”;她还跟大家开玩笑“你们经常是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锅”。她的这些“名言”,张振华怎么都忘不掉,一直记到现在。


张振华高中开始谈恋爱,他说,在执信也没听说谁会因为恋爱学习变得不好,老师不会去禁止,但也不会完全不管,他们会引导,高中班主任周帼雄会说“人的核心就是要对自己负责任,对别人负责任”。周老师教化学,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人的感情,就像量杯里的溶液,一辈子就这么多,你付出一次就少一点,少了就是少了,没办法补回来,你现在用得多,将来你的感情就会少。”当时同学们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印象非常深刻。


周老师还经常教大家如何彼此尊重,建立平等的关系,她曾经给同学们上过大家印象深刻的一课。当时有一对年级风云人物谈恋爱,有一次放学后,男生去打球了,女生帮他打了饭,但是男生很晚才回到教室,女生不太高兴,两个人就蹲在办公室的旁边赌气,刚好周老师经过看到了,这时,同学们都围过来看热闹,要看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周老师让男生去学校外面买了一份热饭回来,并让女生去办公室吃,那两份凉掉的饭,就让男生自己吃了。“就是这些很小的事情,给我们都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执信学生在大学很有优势


竞赛班的同学,学习都挺好,在小学总能拿前三的张振华入学第一次考试就“考砸”了,班上50来个同学,他考了38名,觉得天都要塌了,然后一看全年级近300人,自己还能排在100名以内,又觉得自己好像还行。


“说实话,我们当时真的没有像很多人想像的那么努力学习,强度也不是很大,学习还是很开心的;另外,老师教得好,大家对学习很有兴趣的,没有那种被逼着学的感觉。”张振华很快发现,上课你听不听,没人管你,如果你听懂了,就做自己的事情好了,作业也是,有一些是必须要做,有一些你可以自己看着办。没有觉得特别大的考试压力,所以也过得很幸福,即使高三暑假,也不用提早结束回去上课。


上大学之后,张振华发现虽然大家成绩都挺好的,但是执信的同学会不太一样,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综合能力都比较强,再加上体育也好,在大学就比较吃得开,容易跟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很多人到了本科,或是读研的时候,会不适应这个学习的跨度,张振华却能够轻松面对,因为执信的老师教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学习方法。在大学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方法,知道如何去学习,面对一个新领域时,可以迅速地掌握它的精髓,张振华现在回想起来,这都是当年在执信打下的基础。


 ▲张振华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合影


高考失利,张振华被第二志愿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学应用化学。硕士和博士是在北京大学完成的,读的是有机化学,然后去美国葛兰素史克抗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做药物化学研究,2013年作为人才引进,加入了中国农业大学。


 ▲张振华(左三)在葛兰素史克抗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影


 ▲在葛兰素史克抗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在费城感恩节聚餐


很高兴我的工作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张振华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两块,一是传统、纯粹的化学,研究农药新品种和新的生产工艺,实现高效环保的目标。新农药的研究,为了植物保护的同时,也是为了食品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只有控制了病虫害才能保证粮食的丰收,化学农药的使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张振华的工作就是去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高效且安全的新农药,特别是杀菌剂方面。张振华说,新农药的研发除了要通过对人的安全性评价,还要通过包括水生生物,比如藻类、鱼类,也包括其他生物,比如蜂鸟、蜜蜂等动物去做环境安全性的评价;在应用端研究的同时,也跟现在最新的技术去结合,比如说无人机和自动化器械的使用。新型工具的使用,更方便整个应用方案的调整。张振华说:“就我从事的工作和我所了解的来说,现在的食品安全是很有保障的,特别是大城市。”


 ▲2018年长沙水稻田试验,前排右二为张振华


 ▲2019年新疆棉花田间试验


除了在大学从事理论研究,张振华还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科技助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科技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做一些跟农村实际发展相结合的工作。他参与了一个叫做“科技小院”的项目,去农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立学生工作站,让研究生驻扎在当地,跟老师一起去了解当地的需求,然后结合最新的技术去解决农村一线的问题。


 ▲张振华(前排右二)作为九三学社委员出席平泉苹果保鲜技术成果推介会


“这项工作对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关键的。我和其他老师合作,在京郊的农村,包括承德,做了一些农村科技小院项目,主要做山地果园,针对果树的一些病虫害防治和果品的提升做出了一些小的成绩。” 2019年,张振华应邀参加了建国70周年国庆观礼,还观看了晚会,工作得到了认可,他很高兴,这也说明国家是非常重视农业科研人员的,也非常重视农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落地。“这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另外一方面,我自己觉得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儿。做研究、发表高水平的文章,是一种成果,但对于我来说,更让人高兴,或者说更让人有动力继续做下去的,是你做的东西能解决实际问题。”


 ▲张振华应邀参加建国70周年国庆观礼


农业研究依赖于基础学科,比如说依赖于生物学、化学,需要依靠信息科学、自动化和机械等方面去带动整个农业学科、食品健康的发展应用。张振华认为,中学生学农不要只局限于体验下田,应该在方式上有所改变,让学生们去学习和了解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应用,支撑国人吃饱肚子的,其实是工厂化的农业,中学生要知道无人机打农药以及大型机械的应用,知道滴灌一体化,知道标准化农田、标准化果园等等。


 ▲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张振华在实验室工作


张振华认为,中国农业发展总体而言是走在国际前沿的,但是育种、农药、基因技术等,与国际上最好的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是需要去追赶的。“有人会说,这些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其实,对于我来说,也不能叫做任务,就是有这些事需要我做,我就去做了,本身就有兴趣,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条件去做一些真正的科研,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跟老一辈的科学家相比,今天的条件好了很多很多。”


 ▲张振华在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


张振华的另一方面的研究是磁性纳米微球的合成与应用。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跟广州的一个公司合作,将这项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核酸检测中。


享受生活,做喜欢的事


工作对于张振华来说,是特别累又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乐在其中,做出了成绩,他非常喜欢去田间地头,这跟他喜欢户外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张振华和太太都是北京大学山鹰社的成员,经常和朋友相约去爬雪山、越野跑、攀冰,户外活动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分,然而,他的心态却是放松的,他说:“就是带着一种去玩去旅游的心态,能走就走,能爬就爬,不一定要登顶,心态比较平衡。这也是一种生活,那句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在那里。仅此而已。” 


 ▲张振华与北京大学登山队队友登雪山


 ▲张振华业余爱好越野跑


张振华想对执信的学弟学妹们说,第一,好好享受你的中学生活,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升学压力很大,但其实越往后走,你会觉得之前的日子越幸福,因为在中学的时候,升学压力再大,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把高考考好,这样的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等到大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考研还是工作,到底要去做什么,是需要你去决定的。工作以后,就更难了,生活会变得非常复杂,除了工作,还有家庭,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面对。相对来说,中学阶段的生活是简单的,要好好享受。


第二,做自己喜欢的、觉得有意义的、愿意投入去做的事情,因为只是这样,你才可能去做一辈子。就我自己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是享受的。我们要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要乐在其中,如果每天工作时想的是做它为了赚钱、为了完成任务就很容易痛苦,也做不长久。要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是比较偏门、比较小的领域的事情,只要你有兴趣,能够长久地坚持,就是非常好的,并且你一辈子都会乐在其中。


 ▲张振华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


张振华也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去了解中国农业大学,这是一所非常好的985、211、双一流大学,在专业领域排名最前。“我们学校是一所专业型的学校,有六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那些有名的综合性的大学,它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也就两三个。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也不只是学纯农业的,它的专业是很广泛的,包括药肥、土地资源、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育种,甚至延伸到大健康食品,以及医学相关、机械智能化等等,是一个大农业的范畴,很有意思。在985院校中,录取分不算高,但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非常高,另外,读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特别像理学院化学系,基本上排名前50%,都能保送研究生,而且不单是保送本校的,还包括更好的综合性大学。”


张振华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使命感,他希望更多优秀的执信学子可以加入到中国农业研究的行列中来。


 ▲张振华(前排左二)在辽宁东港示范繁殖农场做田间试验


走在校园里,张振华一边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校史,一边带我们去看学校的试验地和试验棚,茄子辣椒等菜蔬长势很好,菜地边的杏树硕果累累。张振华感慨:“在北京市区的校园里,有这么一大块地,非常难得,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张振华还让我们留意校园里的绿化带,种的是园艺学院的试验品种,说话间,我们走过了一小片月季花田。



视频制作:陆子亮

撰稿/编辑:曾冬梅




我们在寻找杰出的执信校友

有意义的执信故事

欢迎自荐或推荐请留言给我们

谢谢!



往期回顾
执信故事118||曾湖仙:给学生们天空和大海
执信故事117||陶斯亮:公益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执信故事116||钟文凯:让世界因我而不同
执信故事115||黄樱:开心工作,认真生活!
执信故事114||邝丹妮:全运会会徽背后的品牌人生
执信故事113||季颖:择一事、终一生
执信故事112||吴亚伦:执信告诉我,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优秀
执信故事111||叶世雄:我在执信中学当了七年校长
执信故事110||林佩华:教育最大的技巧是爱
执信故事109||郭湘闽:在虚实交织的空间中感受从容
执信故事108||刘仕森: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作品
执信故事107||区又君:我就是一个“高级渔民”
执信故事106||罗乐:科学家就是不断探索未知的探险者
执信故事105||林宝权:避战乱疏散韶关,频辗转艰难办学
执信故事104||刘蔓莉:管得很严很宽的德育主任
执信故事103||徐岸汀:执信让我尝到了自由探索的乐趣
执信故事102||刘小清:心血管的守护者
执信故事101||彭雅丽:人生不设限
执信故事100||何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执信故事099||洪少帆:思政课就是直面人生的问题
执信故事098||朱文鹏: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执信故事097||沈潇:科技梦想在执信启航
执信故事096||刘玲玲:执信就是我的一生一世
执信故事095||刘杏满、黄碧玉、陈小颖:新中国第一代航测女兵
执信故事094||黄灼:创业是我生命中最有激情的一件事
执信故事093||杨道仪:执信百年历史丰碑上闪亮的名字
执信故事092||林纯莹:最美援外医生
执信故事091||廖奉恩:一力担当首任校长,开拓创新功不可没
执信故事090||黄忠:亦师亦友书写太极人生
执信故事089||刘草明:与调皮学生“斗智斗勇”的小草老师
执信故事088||扶而立:为到达彼岸而不懈奋斗
执信故事087||廖威明:家国情怀,心之所向
执信故事086||林端 、饭卡:两代音乐人的执信情
执信故事085||周葆春:我是一个精神富翁
执信故事084||向芯、王向:从一棵小草开始,改造未来之社会
执信故事083||都昌其:箫笛飞声,生活处处是语文
执信故事082||关天朗:14岁那年,他创造了历史
执信故事081||罗学群:把孩子们的病治好,特别有成就感
执信故事080||澳洲分会:执信校友在澳洲的心灵家园
执信故事079||尹捷:用自己的方式“代言”广州
执信故事078||林道江:为执信呐喊,不遗余力
执信故事077||一家四代执信人的百年传承
执信故事076||霍凯扬:用游戏还原广州,让城市发展被看见
执信故事075||姚毅鸣:执信的包容让我一路 “天马行空”
执信故事074||校友会新西兰分会:联结校友和母校的桥梁
执信故事073||蒋晓斌:把家建成一座“重庆乐园”
执信故事072||黄盛华:我想让南粤足球走向世界
执信故事071||谢振宇:有了理性才能更感性
执信故事070||梁卫昕、沈孟滔、冯华江、钟南:执信合伙人
执信故事069||执信中学校友会香港分会:让执信人在香港有个家
执信故事068||许丹华:从风流学生到金牌编剧
执信故事067||张宝贤:我希望能让人们记住那段革命历史
执信故事066||韩锐:善打“逆风球”的投资人
执信故事065||杨安坪:捐赠朱执信烈士纪念珍邮,助力博物馆彰显百年荣光
执信故事064||周眉笑:无私才能无畏
执信故事063||胡世雄:一个不起眼的专业,我做到了华南第一
执信故事062||黄国平:荣获法国总统颁授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执信故事061||庄国华:义购执信先生墨宝,捐给百年校史馆藏
执信故事060||刘志伟:让广州阳光拆迁彰显和谐力量
执信故事059||郭泽伟:成就他人,成就自我
执信故事058||杨希云:我将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执信
执信故事057||邱进:我最看重的是幸福感
执信故事056||陈俊:从事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执信故事055||肖海鹏:我是医生,这个角色一直没变
执信故事054||罗畹华:革命生涯起步于执信
执信故事053||丘建发、童恺旻、徐郁峰:首座跨珠江人行桥上的“执信力量”
执信故事052||杨超:我干的都是救命的活
执信故事051||孔国辉:86岁的花样年华
执信故事050||潘智勇:换个赛道,让人生更精彩
执信故事049||伍楷舜:让万物互联融入大众生活
执信故事048||陈超:为“打工人”建一个“理想国”
执信故事047||熊迈&刘慧:我们是兄弟
执信故事046||许凌:我一直在转型
执信故事045||从学生到教师,他们一生奉献母校
执信故事044||孙希希:安静的生活冒险家
执信故事043||洪灏: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
执信故事042||曾俊健:工作与读书是两条平行线
执信故事041||梁嘉华:当爱好成为事业
执信故事040||詹德虹:打赢一场教育战“疫”
执信故事039||王少卿:职业女性需要强大的内心
执信故事038||廖觉娴:无论台下多吵,她往讲台一站就安静了
执信故事037||郑城:每一个案件都全力以赴
执信故事036||李灿佳:把荷包蛋煎出世界水平,也是人才
执信故事035||梁树华:画山画水讲唐诗,爱生爱校育桃李
执信故事034||赵旸:为中国制造业做好一块“砖”
执信故事033||孔繁乐:企业家华丽转身书画家
执信故事032||张彦琦&邹晖:第一对回母校拍婚纱照的校友夫妻
执信故事031||回母校教书育人,15位年轻教师共话“执念”
执信故事030||江明:有提前量的人生
执信故事029||郑丹莹:10万例眼科手术守护光明
执信故事028||钟文勇:我想让这个古老的品牌在中国亮起来
执信故事027||陈磊华:大道至简,专注邮箱领域20年
执信故事026||高琳:我将中国元素带进了宝马设计团队
执信故事025||何磅礴:从非典到新冠,抗疫是一生的使命
执信故事024||缪燕飞:你听我讲的故事长大吗?
执信故事023||老三届:半个世纪的情怀,归来仍是“少女”
执信故事022||刘尚文:种稻、养鸡鸭,做半农爸爸
执信故事021||沈晖:梦想于建筑,成就于汽车
执信故事020||许刚&黄晶晶:缘起执信,27载风雨同行
执信故事019||余振坤:60岁还当班主任,65岁学做校长
执信故事018||唐俊京、唐俊膺:百折不挠更卓越
执信故事017||黄劲松:心外科的每一天都可以写一本小说
执信故事016||黄劲:第一件作品就获国家级大奖
执信故事015||林培汉:财务自由之后
执信故事014||温亮富:从“执信传奇”到国标舞传奇
执信故事013||话剧、煤油灯和名师
执信故事012||禤广辉:我为朱执信先生作传
执信故事011||冯栩贻:百岁师姐与校长相约百年校庆
执信故事010||王琛:每次疯狂冒险,都将自己推出舒适区
执信故事009||黄鸿川:从学生社团“玩”到福布斯精英榜单
执信故事008||罗宇华:体重不够上不成清华,是一件幸运的事
执信故事007||梁慧超:在三级防护下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
执信故事006||陈珍莉:大年初一,她带执信学子上广州春晚
执信故事005||伍竹迪:飞越天安门的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
执信故事004||刘峰:他21岁从名校休学创业,29岁当选全美华人杰青
执信故事003||王斌:崇德瀹智 服务社会
执信故事002||何明光:执信6年,我认识了自己是谁
执信故事001||秦桂芳:68年前,她从执信起飞,成为国家记忆

来源:广州市执信中学校友会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ixinxch@zhxhs.net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终秉承“崇德瀹智”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改造未来社会之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