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学笃志 格物明德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华东理工大学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河南理工大学校训:明德任责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山东师范大学校训:“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四川师范大学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黑龙江大学校训:“博学审思,参天尽物。”
江苏大学校训:“博学,求是,明德。”
湘潭大学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
宋元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
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
1.博学。
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八岁入小学,学“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宋•朱熹《大学章句》:“‘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朱子说,天生人性,本来便是“虚灵不昧”的,人性本来是具备理性,能够适应万事(万物)的。
但是天生生命的禀赋,同时为气质的功能所拘束了,又为人心自已的欲望所蒙蔽了,所以有时候就昏迷不清醒了,也可说不理性了。不过,那个人性的本体,还是照样很清明的,并没有停息过。所以学问之道,就是在它发动气禀、发动人欲的时候来明白它,就立刻恢复它的最初面目。
第一句,明确“大学之道”三个层次内涵。
后人称之为“三纲”。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是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成语:
纲举目张:
纲: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
举:提起。
目:渔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张:张开。提起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
①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
②比喻抓住要领,条理分明。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论证特色: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
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文中大量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好处:
1.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
2.能够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使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递进论述方法,如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中类似论证还有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国治而后天下平”。
1.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条目之间脉络清晰。
2.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3.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
公众号:湖心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