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 与中元节有关的诗词

文摘   2024-08-17 22:31   江西  

“鬼节七月半”

道教称为中元节,

佛教称为盂兰盆会。

周汉时期:

《礼记》记载:“(七月)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说在夏历七月,当年的第一批粮食就成熟。天子要取一些新收获的谷物先供奉于太庙,象征邀请祖先来一起品尝丰收的喜悦。


佛教传入中国后,将雨安居结束之日对应到了夏历七月十五

《盂兰盆经》讲述孝子入地狱救母失败的故事。说只有在七月十五准备上好饮食供养众僧,才能帮助孝子母亲解脱地狱倒悬之苦( “盂兰盆”梵语意为“解倒悬”)。 


唐朝、宋朝、明朝皆以道教为国教,“中元节”也变得越来越盛大。


道教提出“三官大帝”和“三元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天官生日,赐予吉祥福运;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地官生日,赦免亡魂之罪;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水官生日,解除世人厄运。


宋代中元节连放三天假,从宫中到民间都隆重庆贺:

普通百姓用鲜花祭祖以告丰收,朝廷则公祭前线阵亡将士。

晚上迎来中元节的高潮:逛夜市放河灯。 

夜市长街人如潮涌,到处是美食小摊和戏台演出。

官府则在河边放江灯万盏,“以享江海鬼神”。

高悬燃灯祭祀孤魂野鬼,将夜景装饰得好似星空:“祀无祀之鬼,夜以竹竿燃灯,天际联缀数枝,如滴如坠,望之若星”。


宋朝亡于蒙古,草原没有七月半习俗,因此元朝废除了中元节假期。

由此还产生一个传说:某年七月半蒙古入侵南宋,居民为了逃难只好提前一天过中元,因此北方过节多在七月十五南方则多在七月十四从十三到十五都被认为是中元节,则或许是宋代三天假期的遗留。


从元朝开始,中元节不再是法定节假日。但民众过节的热情并未受到影响,只是放河灯从朝廷出钱,变成了民众和寺庙道观自己掏钱。


中元日午

杨万里〔宋代〕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中元

仇远〔元代〕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
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
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
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中元节有感

郭之奇〔明代〕

钹鼓哓哓化楮衣,人心泉意两凄其。

雨后风前云树色,晨昏几作晦明吹。

朝团碧叶幽光渺,夜结青燐暗影窥。

虫沙何日非人变,猿鹤千年动我思。

倾觞谁氏子,涓涓哭望想天涯。

尚有精魂殊地隔,其殁其存家未知。

始知病何须哭,而得何足悲。

君看南北纷纷者,人鬼推迁尽易居。


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

李之世〔明代〕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

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纳兰性德〔清代〕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

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

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

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

觉其鬃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

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

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

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

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

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鬼,恐芸胆怯,未敢即言。

芸曰:“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栗。

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

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清】沈复《浮生六记》


湖心看客


湖心看客
分享学习体会,读书感悟,阅读推荐,人的精神情感交流,主要是文学,历史,心理方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予以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