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 担当作为
【人物小传】温剑,男,党员,特色医学中心医疗保障中心信息科负责人,工程师,硕士。参加工作20余年来,累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获发明专利3项,主持完成课题2项,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获嘉奖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凌晨时分,特色医学中心第一住院部7楼,灯火通明。旧机房内,机器轰鸣,犹如一首奋进的交响曲,在静谧的夜晚中显得格外嘹亮。温剑的身影在机房内穿梭,他的目光在每一个设备上停留,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白天完成了一天的业务工作后,从下班后17时开始,温剑就在信息科和门、急诊之间穿梭,一边检查搬迁的准备工作,同时安排各工程师夜间工作前的轮班休息;一边在门、急诊做好迁移前的医疗保障支持。在当天0时前,最后一名患者离开急诊大厅后,他对新机房搬迁团队宣布:“新机房搬迁的大战即将打响,我们筹备已久,如今是时候展现我们的实力了。请大家按照既定方案,各就各位,全力以赴。”
温剑成长在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医。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将红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分享自己的从医经历,引导温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于是温剑从小就对军医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他知道,军医不仅是救死扶伤的使者,更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温剑学会了勇敢、坚强和无私奉献。在学生时代,温剑对通信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信息化对国防军事的重要意义,高考时毅然决然的报考武警技术学院(现为武警工程大学)通信工程系无线通信专业。
参加工作后,温剑从基层干起,自愿放弃了机关工作,在中队每天和战士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执勤、一起训练。同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服从上级安排。调到信息科工作后,温剑迅速完成由一名行政管理干部向专业技术干部的转变。作为年轻干部,他在工作岗位多学习、多思考、多锻炼、多实践,做到“脑勤、嘴勤、手勤、腿勤”。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长为信息科主任。
温剑担任科室主任后,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新门急诊楼和综合保障楼的建设和启用,中心医疗技术和范围不断进步拓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更需要信息化支撑;二是社会信息化进步的迫切性支持我们在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汇聚点新机房的如期使用就至关重要。面对时间紧、工作杂、任务重的现实情况,温剑没有退缩:“这是一场硬仗,在天津市都无先例可学习,此次搬迁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对我们团队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中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所以再难我们也要攻克。”
搬迁工作开始前,温剑组织团队进行了周密的筹备,组织了3次搬迁讨论会、2次搬迁说明会、1次技术交底会、1次搬迁协调会,最终制定出停机时间最短,操作风险较低,容错率较高,对临床业务影响最小,但实施工作量较大的方案。温剑多次强调,一定要把可能会出现的难点险点想在前面。
经过2个夜晚的连续奋战,机房搬迁工作终于圆满完成。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得力,在搬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和数据丢失。温剑站在新机房的中心,熬红的双眼环顾四周,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他轻轻拍了拍身边一位团队成员的肩膀,微笑着说:“我们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将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新的机房布局合理、设备齐全,为中心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保障。工程师们也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感到自豪和满足,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随着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心新门急诊楼的启用,信息化系统及配套设备也全面升级,官兵就医诊疗全程优化,就医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在门急诊楼大厅,几名官兵来到一排崭新的自助挂号机前,按页面提示轻松完成了自助挂号;科室外的候诊区显示屏提示“军人优先就诊”字样,系统实现自动叫号功能;军人家属专用窗口前,自动提供优惠结算。门诊部程晨主任说:“通过温剑主任团队提供的新技术,优化了诊疗流程,提升了就医体验。”医学影像科利用“智慧医院”技术,医师能快速分析诊断影像资料。科室主任介绍,温剑主任团队主导的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系统正向智能化升级,能自动生成机构化智能报告。军人体检信息系统将健康管理与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疗疾病为核心”到“以全面健康为核心”的转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心还设立远程会诊平台和医疗帮扶系统,开设“互联网医院”,满足基层官兵线上求医问药需求。温剑说,我们将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在其他领域展开合作,使中心更好地纳入全军联勤保障体系和驻地医疗保险体系,更好地通过智能化诊疗服务官兵。
温剑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探索者,更是医疗事业的忠诚卫士,他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回首过去,他感慨万分;展望未来,他信心满满。他将继续带领信息科这支优秀的团队,不断学习、探索、创新,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通讯员: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