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洋溢着安宁喜乐的祥和氛围,承载着辞旧迎新、再踏征途的美好祈愿。但在此欢乐时刻,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廉洁过节通知里的纪律“红线”格外醒目,每一位官兵都应以身作则,模范遵守。
民间有云,“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如何过节,始终是检验广大官兵,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的一道重要关卡,堪称一块精准的“试金石”。1928年冬,贺龙同志率领部队挺进湘鄂边的崇山峻岭。彼时,大雪封山,条件异常艰苦,部队甚至连盐巴都难以保障。临近元旦与春节,炊事员费尽周折弄到些许盐巴,特意炒了一碗含盐的辣子。贺龙尝了一口后,便毫不犹豫地将这碗辣子倒进大锅坚定地说:“我们官兵一致,有盐同咸。” 再看1941年春,西北留守兵团骑兵旅教导队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时,捕获几只金钱豹。春节过后,朱德总司令前去视察,看到院子里的豹子皮,称赞皮子品质上佳,并答应给教导队增拨2000发子弹。教导队领导商议后,决定挑选一张豹子皮送给总司令。然而,下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时,坚决拒收。他严肃地表示,党有严明规矩,绝不能送礼,一张豹子皮能做几套衣服,自己白拿就成了“剥削户”。这些先辈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代之功堕于忽微”。节日期间廉洁纪律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以礼尚往来之名,收送礼品、礼金、购物卡等进行利益勾兑、权钱交易,即便通过电子红包、快递物流等“隔空送礼”形式也绝不允许;严禁以任何形式公款吃喝、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或组织隐蔽聚会等。这些规定,为每一位军人的行为清晰划出了“红线”。正所谓“防微杜渐除隐患,细微之处见真章”。节日期间,广大官兵之间不妨以一通电话、一句问候、一段视频来传递真挚情谊。这种简洁纯粹的交流方式,既契合节日欢乐氛围,又严守纪律要求,不失为一种佳节传情的优佳选择。还有一种拜年的形式就是“团拜”。延安时期,毛主席为了杜绝春节下属向领导送礼滋生不良风气,就把同志们召集到礼堂中,人手一碗清茶,进行“团拜”。大家欢聚一堂,庆贺新年,既融洽了内部关系,又倡导了清廉之风。
“举头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慎独行。” 然而,现实中仍有极少数人对“红线”缺乏敬畏。他们觉得过节时,与老战友、老朋友、老部下、老上级吃顿饭、喝顿酒,顺带赠送些土特产,不过是人之常情,不值一提,无伤大雅。更有甚者,心存侥幸,自以为行事隐秘,无人知晓,不会出事。“杨震拒金”的故事,或许能给这些人敲响警钟。东汉时期,被尊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曾举荐王密为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途经昌邑县,夜宿馆驿。夜深人静时,王密怀揣十金前来相赠,以谢知遇之恩。杨震坚决拒绝。王密急切地说:“此时深夜,无人知晓。”杨震正色道:“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王密听后,羞愧不已。
“细微之处显精神,滴水穿石见真章”。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开了先例,便如“石上磨刀日见其短,林间伐树频闻其倒”,极易一发不可收拾。需谨记,三思而后行,方能行稳致远。一盒不该抽的烟、一瓶不该喝的酒,或许就是思想防线松动的危险信号;一次违规的请客吃饭,极有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开端。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部队官兵的廉洁形象,更会破坏军队内部纯洁的官兵关系。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以“清风正气融成墨,襟怀坦荡凝作毫”,书写一副横批为“悬鱼贺春”的对联。时刻警醒自己,节日“红线”不可触碰,清清爽爽迎接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