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岁的他,入路仅 6 年,却已在这个岗位上成长为一名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实现了从懵懂无知的新手小白成为独当一面的作业负责人。他不仅克服了恶劣的作业环境,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班组中的佼佼者。他就是柳州工务段柳州探伤车间双轨工区 2 班职工彭宜彬。
黔桂线绵延起伏的山峦间,黄色工程车穿梭其中,“10月16日6时45分,双轨工区 2 班在打场站进行钢轨探伤作业......”在打场隧道深处,一束微弱但坚定的光芒穿透了昏暗,照亮了脚下这 条承载着千万人归途与梦想的铁轨。这光亮来自作业负责人彭宜彬所戴的头灯。其实,这个自信的年轻人,刚到双轨工区时,对隧道内的工作环境极不适 应。隧道中视线昏暗、通讯不便,闷热的环境让他感到十分困扰,尤其是面对探伤小车复杂的波形图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积极转变思想,调整心态,下定决心把困难当成一种挑战,不断“升级”。
“全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工长韦少权是彭宜彬的师傅,韦少权深知 “以赛促技”的重要性,时常对小彭敦敦教诲:“要多参加各级专业比赛,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彭宜彬牢记师傅的教导,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探伤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手工检查到超声波检测,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新技术。夜深人静时,总能看到他在灯下研读资料的身影;工作之余,他主动向老师傅请教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凭着这份对探伤的热爱与执着,让他在各项比赛中大放异彩,先后获得2021年“振兴杯”铁道行业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铁路第六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员工种个人全能第七 名;2024年集团公司无损检测员(钢轨探伤)焊缝探伤第二名、理论成绩第三名,个人全能第三名。
“滴滴”“砰砰”,黑暗的隧道中,便携式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发出的声音与手锤敲击钢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打破了隧道的寂静。闷热的环境使汗水逐渐浸湿了作业人员的衣背,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彭宜彬推着钢轨探伤仪,目光如炬,仔细地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波形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裂纹或损伤。
当眼前有一束光线从隧道另一端透进来,长达 2 公里的双线隧道作业即将完成,但彭宜彬作为作业负责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仍然紧盯着波形图,向着最后的几十米线路缓缓前行。
供稿 |梁柳玉
供图 |柳州探伤车间
编辑 |邱高军
校对 |覃文愿
二审 |冉旭
三审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