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开区(八十九)丨鸟栖佳处

文摘   2024-11-14 17:54   四川  

鸟栖佳处

李淮



今年仲秋的一天,是爱鸟人士一年一度考察、观测与迎接远方候鸟回归德阳的日子。天空气温下降,飘着雨点,我们-行人身披白色雨衣,拿着相机、无人机,携带资料,仍兴致勃勃地沿旌湖边查询观赏。

这支考察队伍共60来人,有年龄七旬退休老人,有年富力壮中年人,有中学生、小学生,男女老少,年龄虽然不同,却都是爱鸟者。大家加入这个队伍有好些年了,活动都是自愿的。先是策划好路线与活动程序,然后在群里通知,或者点对点联系。于是,无论是寒冷的初春,还是酷暑的夏日,或是秋天的雨幕,抑或冬季的萧瑟,都挡不住爱鸟人前进的步履。一行人浩浩荡荡沿着青衣江桥、黄河大桥、步行道往南前走。王老师带着小儿子,他今天的任务不是“鸟口”普查,主要是教娃娃认鸟。王老师指着天空中一只肥胖麻雀说,认得不?小朋友马上说:它今年在我们家的鸟巢里养它的儿子来的,我去喂它吃米米。

我们的导游是读一年级的王老师的儿子,他把白色雨衣穿身上,下摆长了,他妈妈帮他在雨衣下面打了个结,雨衣就不会在雨水地面上拖来拖去。他手里拿着标志性爱鸟小旗帜,兴高采烈地走在队伍的前面。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在“鸟口”普查活动中,我负责发放三角形状标志的蓝色小旗和登记参加活动人数,还要把几位老师观察到的鸟儿数量登记在一张事先打印好的表格上。负责观察鸟的种类与数量的老师们担负了重要使命,那天,两人或三人一组,有管拍照片的,有管瞭望的,有负责数鸟的,有招呼前后队伍的联络员。记录的数据在我们微信群“鸟歌文化”中公布,最接近实测数据的前后两组数据的会员,可获得奖励。

位于经开区的柳梢堰鸟类较多,这里从荒坡地变成树成行,鸟语花香的生态公园演绎着浪漫与诗意。自然生态环境好了,鸟儿们愿意在这里栖息游玩,人们喜欢在这里休闲。人与鸟同行,鸟与城同在,彼此照亮和谐共生。

一只绿头鸭在浅水处游弋,它的旁边有两只小鸭,它那灵活的黄褐色眼珠,左顾右盼,似乎在四处巡视,像飞机的雷达捕捉着目标。一会儿,它微微地扬起头,一声声“嘎嘎嘎”地呼唤,不知是从岸边的水草里,还是旁边潜游的湖水中,小鸭子,突然冒出小脑袋,一个,两个,三个……它们聚集在绿头鸭妈妈的身旁,洗翅膀,打水花,随后排着整齐的队形,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呈一条直线游向了远方。

在水面景观处我们停留,用望远镜四处搜索,很快,一位女士发现绵远河西岸芦苇丛边有几只小䴙鹈,可能是一个家庭,因为距离远,我们看见的䴙鹈有点小,实际上,它们的身材要比观测到的大些。公园处浅浅草地上,因为下雨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形湖泊,几百只本土鸟儿红色丝光雀,在那里停留嬉戏。我们不愿打扰它们,就远远地观察,只见它们在浅水处追逐、走动、低头啄食,又活泼又安详。在密集的芦苇丛前面,大家排成鸟翅膀队伍,在领队的口令中,双手起飞,一上一下,酷似鸟儿飞翔的翅膀起舞。摄影师用无人机拍下这组镜头,说,远方的红嘴鸥、细嘴鸥一定看得见我们这样的欢迎候鸟仪式和欢迎的队伍。公园湿地处,有市民自己养的两只鸟儿在放飞,黑色翅膀白喙的鸟,飞出去,在空中盘旋一圈,又回到养鸟人的手上。引得几个小朋友围观。

雨停转阴,接着渐渐转晴,明晃晃太阳升上天空。半小时后,有人脱了衣服,喊热;走了两座桥的路程,有人拍拍肚子,说饿。队伍又往前走,小朋友掉队,被队友背在了背上,四个多小时走了近5公里路程,此次“鸟口”普查任务圆满收官。当天观测有16种鸟,234只,通过网络,我们把数据马上汇总到了成都。

德阳旌湖一带,已经有一万来只鸟儿生活栖息在这里,鸟类达60多种。鸟栖佳处,人居好城,此话不假。人们观鸟爱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愈来愈强,这座城市,因此越来越美……




作者简介

李淮,女,祖籍山西,现居德阳。作品散见于国内诸多公开发行的报刊。已出版散文集《风景这边独好》《读客》。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德阳经开区特聘作家。




编辑:德阳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德阳经开区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