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伟纪念文集》| 南梁根据地革命斗争片断回忆(上)

文摘   2024-12-21 22:36   甘肃  

 南梁根据地革命斗争片断回忆

蔡子伟
我原在国民党统治区北平做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四年夏天,因组织遭破坏,环境恶劣,不宜继续在原地工作,经组织同意,从北平回到陕西。在西安见到了黄子文同志(当时他是渭北游击队负责人),经黄介绍并由渭北游击队护送,我们一行数人一同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堡。到后不久,谢子长同志从陕北来陕甘边,他知道我在北平时参加党组织的情况,经谢证明,立即恢复了我的党组织生活。我初到南梁时跟随部队行动了一些日子,后即做地方党政工作,组织上决定我担任中共陕甘边特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特委书记先为张秀山同志,继为惠子俊同志),同时先后兼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及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政治秘书长、文化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我在南梁工作只有一年多,时间虽短,但根据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生动事实仍记忆犹新。现就记忆,浅述于后。


我去南梁时正是陕甘边红军和马鸿逵骑兵部队在五顷原刚打过仗,沿途看见当地山梁两边梢林里丢失的一些红绿色标语,油印机等。红军被冲散后都钻了梢林退却。过了几天,陆续都跑回来,队伍又很快整顿起来了。红军战士都是贫苦工农成分,政治觉悟很高,革命意志坚定,还有少年先锋队队员。他们过去都是地主的放牛娃,缺吃少穿,被迫参加革命,勇敢活泼,十分可爱。进入苏区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红军名不虚传,真是一支打不烂、压不垮的铁的队伍。

当时,南梁是我第二路游击区的中心。以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扩大,是继谢家寨、照金之后,陕甘边苏维埃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九三三年夏天,红二十六军在军政治委员杜衡(后来叛变革命)的错误决定下,离开根据地,南下终南山,被敌重兵包围,敌众我寡,弹尽粮绝,使红二团(红二十六军主力团)遭受严重挫折。一九三三年七月,陕甘边特委和部队党委在陈家坡举行了联席会议,决定重新恢复红二十六军,建立了第四十二师,下辖红三团和红四团。会议清算了错误路线,使红军又回到正确路线上来了。此后,根据刘志丹同志提议,陕甘特委和四十二师师委决定以南梁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三路游击区:第一路陕北,以安定为中心;第二路陇东,以南梁为中心;第三路关中,以照金为中心。南梁地处第一路和第三路游击区的中间地带,自然地把其余两路连接起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此,陕甘红军游击战争,就以烈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了。

从一九三四年秋至一九三五年夏,由于我军大量消灭敌人,敌人慑于红军威力,恐慌逃跑,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先后占领了延川、延长、靖边、定边、安塞、安定等六个县城,并解放了陕甘地区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大片工农政权,北起定边、盐池,南抵三原,东至延安,西达庆阳、曲子、环县,幅员数千平方公里,使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期间,陕北地区的红二十七军也建立起来了。这时陕甘边一带,除正规部队红二十六军之外,仅地方游击队就发展到二十多个。在不断发展武装力量和建立人民政权的基础上,陕甘边和陕北分别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陕甘边和陕北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同志任军委主席。为了统一党和部队的领导,一九三四年底,成立了党的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志丹同志任军委主席。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皆受西北工委的领导。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迅猛发展,为建立巩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成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奠定了基础。



我初到南梁时,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尚未成立,只建立了临时政权——革命委员会,主席是习仲勋同志。革命委员会设有下列机构:财政委员会、土地委员会、粮食委员会、肃反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各委员会的负责人叫委员长。记得当时的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是杨玉亭,土地委员会委员长是张步清(后换成李生华),粮食委员会委员长是呼志禄,肃反委员会委员长是郝四,文化委员会委员长由我兼任。陕甘边下属的赤安县党的主要负责人是张策,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是赵玉文,庆北革命委员会主席先是强加珍,后是李丕福,记得南区(正宁旬邑一带),当时叫工作委员会,但政权性质与革命委员会相同。

当时,革委会和军委会都住在南梁堡附近的寨子湾等村庄,但经常活动的中心是荔原堡,这是个大村,户数和人口多,位于大川,地处白马庙川、玉皇庙川、二将川等几个大川的交界,交通方便,这个村里有个大庙,有戏台,有大块平地,并且每隔几天有一次集市,所以我们开些较大的会,进行宣传群众的工作,大都在此地进行,我几乎是经常住在这里办公的。

那时,苏区的群众团体主要有贫农团、雇农工会、妇女会、赤卫队、儿童团等,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对苏维埃各项工作特别是支持革命战争,扩大红军与土地革命等均起了很大作用,它们是革命政权的有力支柱,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纽带和桥梁。

一九三四年夏秋之交,在革命斗争蓬勃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武装力量不断加强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筹备召开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和成立苏维埃政府,记得作了两个月的筹备工作。刘志丹同志、习仲勋同志、马文瑞同志、吴岱峰同志等和我一起在陕甘边豹子川红军干校住了好些天,有时开会商量具体办法,有时分头进行工作。刘志丹同志为大会起草了政治决议案和军事决议案,政治决议案是将要大会通过并付诸实行的主要文件。我及其他同志起草了财政、土地、粮食等决议案及其他一些文件。整个大会的筹备工作几乎都是在荔原堡和红军干校进行的。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就在荔原堡的一座庙里大厅召开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它使革命委员会临时政权正式转变为苏维埃政权,它是这个地区由不十分固定的游击区域转变为巩固的根据地的主要标志。

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办法是:按照人数比例产生代表,工人、农民、军人、妇女等各界均有代表,照顾到各个方面。这个办法完全参照中央苏区的经验。会议期间,完全由代表民主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的委员,它和过去由群众团体推举革命委员会机构和领导成员的办法有所区别。

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十一月七日那天,在荔原堡庙前广场的戏台前,举行了群众庆祝大会,晚上还演了戏。

大戏台下面是一片宽敞的平地,能容纳几千人。出席大会的除正式代表外,周围数十里的群众也都赶来参加了。这样的盛会,在当地说来,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说:“我们几辈子人没有见过这样的大事情。”整个荔原堡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气氛。大戏台上,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一条巨幅红色标语,上面写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大戏台下,几千人云集在场地上,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场地四周,镰刀铁锤红旗和各色各样的彩旗交相辉映。人如海,旗似浪,锣鼓震九霄,口号若雷响。此情此景,生动地说明革命节确是劳苦大众的最盛大的节日!

代表大会开始了,在热烈的掌声中,刘志丹同志首先讲话,接着习仲勋同志讲话,郝四同志和工农兵等各界代表都发了言,会场一片欢腾。会议首先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和军事决议案以及其他决议案,接着选举习仲勋同志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边金山为副主席。原来革命委员会下属各委员会的负责同志,被选举为苏维埃政府各委员会的委员长。

代表大会最后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边区红军和游击队、赤卫队,全副武装,雄赳赳,气昂昂,通过主席台前,无比壮观。

大会号召:各地代表要把会议的精神迅速传达下去,要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武装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把武装斗争推向新高潮,取得更大胜利。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边区党政军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工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极大地推动了根据地各方面的建设。

代表大会以后,赤安县革命委员会和庆北县革命委员会先后转为苏维埃政府。接着下列各地也成立苏维埃政府并选出了主席,如华池(白焕章)、安塞(王聚德)、甘泉(田凤年)、淳耀(冯正宝)、旬邑(王进西),还有宁县、正宁等县革命委员会也先后转为苏维埃政府。另有一些新开辟地区成立了临时政权,仍叫革命委员会,其中有定边、靖边(阴云山)、中宜(边德荣)、红宜(赵建国)、肤施(刘秉温)等。


革命的武装斗争,不仅推动了政权建设,同时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而经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崭新局面又给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以雄厚的基础。

分配土地。一九二八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井冈山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亲自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我们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南梁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就是根据中央土地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进行的。当时,我们拟定了一些具体条例,大体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在一些人口少荒地多的地区,给地主分了些坏地,使其生活有出路);给富农留少量的土地,以够其吃用为限;团结中农进行土地分配,没收的土地按人口分给贫雇农及缺地少地农民,先分川地,后分山地。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曾发生过一点儿曲折。原任土地委员长张步清,是横山县人,本来家庭出身贫困。但在分配土地时,他的经济地位已起了变化,贪图个人发家致富,自己开了许多荒地,并开始进行雇工剥削。所以运动一开始,他就不积极,工作疲疲沓沓,当我们批评他为什么迟迟不抓运动的时候,他却说什么:“白手起家,自食其力嘛!他们(指其他地主富农)和我一样,有什么可以分的。”志丹同志听了非常生气,对我们说:“关键在于这张老头了,他变了,怎能把运动搞下去呢!”后来经研究决定,撤销了张步清的土地委员长职务,以示处分和教育。任命李生华同志为土地委员长。这一组织措施,大家一致赞成。李生华同志原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后来他开小差跑出来,参加了革命,年纪轻,工作热情很高,经常和我一起出去检查和安排分配土地的工作。有时天黑了,我们就在老百姓家留宿,或者住在破烂的窑洞里。到了吃饭时间就在老百姓家吃。就这样,走东村,串西堡,工作有了较大开展。

分地时,我们紧紧依靠贫农团和雇农工会。由于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分配土地的运动进行得相当顺利,像玉皇庙川、白马庙川、二将川、白沙川、豹子川等几道大川的村子分配土地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地富分子威风扫地,人民群众扬眉吐气。

在分配土地的同时,划了阶级成分。群众对自己的阶级成分很重视,以做贫雇农为荣耀。我们也有个别错订成分的现象,经群众提出,很快就纠正了。

来源:西北革命历史网

总     编|李    敏

  责     编|朱    栋  

                   编     辑|赵文嫣                   

南梁革命纪念馆
宣传南梁革命历史,弘扬南梁革命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