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会成立,抓的第一件事就是……

文摘   2024-12-15 20:03   甘肃  

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各级工会干部积极带领边区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出了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光辉篇章。


陕北的工人运动


1924年前,整个陕北没有工人群众组织,只是在榆林有几个封建行会的组织。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绥德建立了秘密组织,开始组织和发动陕北工人、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5年,在震撼世界的“五四”反帝革命风暴影响下,陕西工人、学生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展开了积极的斗争。这一时期,在绥德也成立了木器业、铁匠业、石匠业、砖瓦业、泥木匠业和担水业等几个工会。到了第二年秋季,职工会在陕北许多地方建立起来了。盐滩、炭窑、私人工厂和作坊的工人,也建立了工会组织,开展了政治和经济的斗争。从此,陕北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1935年3月,陕北和陕甘边两个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红色区域以后,恢复工会组织的时机日趋成熟。7月间,中共陕北特委把重新筹备工会工作的任务,交给特委委员高长久同志,并且从党校和团委调来几个同志,共同做陕甘晋省工会的筹备工作。
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地处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封建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影响,自然灾害频繁。革命前,这里的人民长期遭受封建军阀和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农业经济更加衰退,在这种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根本谈不上近代工业,仅有的一些家庭纺织业及小手工业作坊、盐池、炭窑等也日趋停滞。工人阶级队伍主要由雇农、店员、手工业工人及交通运输工人组成。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首先抓的第一件事,是着手研究在苏区如何组建工会的问题。经过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初步弄清了苏区工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制定了雇农工会、手工业工会和苦力运输工会章程。这几个章程发下去不久,各县、区、乡都相继成立了工会组织。1935年10月发展会员达1万余人。
在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的第五天,刘少奇同志就召集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的同志开会。会上经过讨论,成立了“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为了交流工会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问题。11月初,又在瓦窑堡召开了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全总西北执行局的全体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讨论和修改了工会的章程,起草了“工会选举法”,决定了把“陕甘晋省工会筹备会”改为“陕北省总工会委员会”。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筹委会合署办公。
1936年2月20日,在瓦窑堡召开陕北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陕北省工会委员会,高长久被选为委员长,管瑞才为国家企业部长,王秀卿为女工部长,刘呈云为秘书长。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他们抓的第二件事,是动员工人努力生产,参加红军,支援前线。红军到达陕北后,正值隆冬季节,红军战士和干部都还穿着薄不禁风的破单衣。工会就发动全体工人和所有城镇的妇女,组织缝纫队,赶制棉衣、棉鞋。就这样,不到一个月,使红军战士全部穿上了棉衣和棉鞋。
1936年初,中共陕北省委提出了在3个月内完成扩大4000红军的计划。同年2月5日,陕北省总工会筹委会向清涧、延川、子长等地发出通知,提出动员600多名工人参加扩红的任务。要求各县工会要保证完成和超过。陕北省工会还派出干部深入各县区做扩大红军的工作,迅速掀起了工人参加红军的高潮,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的动人景象,完成了省委给予的扩红的任务。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他们抓的第三件事,是组织成立黄河水手工会。1935年11月初,在陕北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报告,其中提出在边区成立黄河水手工会的任务。陕北省工会筹委会立即向沿黄河(从绥德枣林坪到宜川)各县工会发出通知,要求迅速清查统计黄河水手数目和组织状况。不久,他们便在瓦窑堡召开了黄河水手工人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了黄河水手工会委员会,下设若干分会。当时黄河水手工会有会员五六百人,组成若干小组,每组9至14人,摆渡一只大船。还组织若干支武装游击队,配合河防部队巡逻沿河岸线,防御敌人的侵袭与破坏,并向河东境内进行地下工作,黄河水手工会是陕北省工会的一个部,也称水手工人部,它是陕北一个很坚强的工人组织。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后,为了推动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组织中国红军人民抗日先锋军,准备渡河东征,开赴华北与日直接作战,1936年元月,党把造船和船工的征调选拔任务,交给了黄河水手工会。
1936年2月,黄河水手工人先后造出大船20多只,提前完成了任务。2月20日晚,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在20多里长的黄河水面上强渡。英勇的黄河水手利用简陋的木船、羊皮筏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两万多红军安全地运送到黄河东岸。


边区的工人运动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3日延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的最前线”。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扩大会议,提出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根据国共协议,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在此期间,刘长胜、刘群仙、廖似光等同志先后调往江苏、湖北等地工作,全总西北执行局名存实亡。
边区党委为了加强边区工会工作,同年11月26日,边区总工会召开临时执委会议,成立了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毛齐华同志任筹委会主任,抓紧进行筹备工作。
1938年4月17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边区总工会章程和战时工作纲领,并且发表了大会宣言,正式宣布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这标志着陕甘宁边区工人群众组织的统一,从而使边区的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年10月,党中央为了加强全国,特别是对各根据地工运的领导,以张浩(即林仲丹)为主,成立了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筹委会。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参议会召开时,在145名参议员中,就有不少优秀工人。工人参议员的产生,完全是由工会主持自下而上民主选举产生的。到第二次参议会改选时,有更多的工人被选为参议员。
1942年5月5日至9日,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了公营工厂工会干部会议。据统计,这时有会员56954人。有分区工会4个,县工会30个,区工会合并为61个,乡工会合并为1112个,工厂工会70个。
1943年5月17日,边区总工会精兵简政,与青救会、妇联会合署办公,成立抗联会。农村各级工会亦并入抗联会,主要由抗联会领导。边区总工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工会转入工厂工会。

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图为开幕典礼。

1944年5月1日至25日,边区总工会与边区政府共同在延安召开工厂职工代表大会。由于工厂职工的增加及原有执委的减少,大会于24日补选沈鸿、陈振夏、赵占魁等18人为边区总工会执委,使执委总人数达到49人,候补执委7人。会上还推选7名常委负责日常工作。这时,边区总工会已拥有会员60956人。

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这次大生产运动的具体目标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同时发展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动员大会以后,边区军民掀起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高潮。
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工会工作非常活跃。运动一开始,边区总工会就成立了生产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既管上面机关单位的生产,又管下面厂矿企业的工业和农副业生产。所有的机关单位都分为两套人马,其中一套是专门组织农副业生产的,把所有能够参加劳动的人,都组织起来挖地、种粮、种菜、打柴、纺织、缝衣、做生意,把工农商学兵“聚之于一身”。边区总工会工作人员除了组织工人群众参加大生产外,自己也种粮、种菜、烧木炭、纺毛线,做到了全部自给,减少了政府的负担。
1939年3月10日,边区总工会在安塞召开了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发动各级工会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生产,做到当年秋收后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并要求动员全体职工参加大生产运动,多开荒地,增加收成。边区总工会还把改善公营企业工人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战时生产作为最重要的经常任务。各县、区工会主要是发动农村雇工和农民在一起,扎工、变工开荒,增加农副产品,并且整顿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1940年和1941年,国民党搞了两次反共摩擦,并且在边区周围修建堡垒,加紧对边区的封锁,使边区的财政经济发生更大的困难。1940年4月,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会上提出:以全力来加强抗战动员工作,以巩固与保卫边区,坚持抗战到底。1941年1月26日,边区总工会发出《工会工作方向》《组织工作方向》《文教工作方向》等3个重要文件。其中主要是号召边区全体职工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在抗战两周年宣言中,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拥护中央西北局给边区工会1941年的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工会领导工人积极参加经济建设,保证完全实现边区政府当年经济计划;要求各厂工会提高工人的劳动热忱和生产技术,发起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要求农村工会要响应政府开荒60万亩的号召,动员工人开荒、改善种植法;动员工人家属与女工参加当地纺织合作事业。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质量,激发劳动热忱,发挥边区工人创造性,边区总工会于1941年3月颁发了《关于迎接“五一”生产大竞赛的各项办法》和《奖励模范劳动者的办法》。并且成立了竞赛评判委员会。党中央对边区总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边区工人群众也是极大的鼓舞。延安附近几十个工厂参加了这次生产大竞赛,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选出274位劳动英雄。

大生产运动情景

1941年4月,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由于边区厂矿企业的发展,会上决定增设边区总工会产业部,进一步加强对边区厂矿企业群众生产工作的领导。
1943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集结几十万军队,企图“闪击延安”。7月7日炮击关中军分区,准备掀起抗战以来的第三次反共高潮。7月9日,延安举行三万民众大会,动员边区人民行动起来,为保卫边区而奋斗。会后,各工厂工会又分别组织工人集会,提出了“加紧生产,准备战斗”的紧急口号。广大职工一致提议每天除10小时工作外,增加义务工一小时,星期天只休息半天。由于我党在各方面又做了充分准备,蒋介石亲自策划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有完全发动起来就被迫停止了。
在这次大生产运动中,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于边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由于广大职工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使边区的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原来全边区耕地约860万亩,粮食产量约110万石,到1942年,全区耕地面积扩大到1248万亩,粮食产量增加到148万石。1943年和1944年粮食产量又都分别增加到181万石,除消费外尚余22万石。
边区的公营工业、私营工业和合作社营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据1944年统计,公营工厂发展到97个,职工6170人。这时,边区能够炼铁,制造强酸,修造机械,生产军需品、玻璃和陶瓷等。边区的煤炭、石油已经达到全部自给,纸张和布匹达到了半自给或接近于半自给。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已完全克服。
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胜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边区军民的生活,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特别是边区工人阶级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发展了边区的工业,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中国工运

总     编|李    敏

  责     编|朱    栋  

                   编     辑|魏    苗                   

南梁革命纪念馆
宣传南梁革命历史,弘扬南梁革命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