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第三路游击区反“围剿”之高凤坡战斗

文摘   2025-01-08 19:19   甘肃  




    1934年5月间,刘志丹、杨森率领红军主力部队,再次南下关中,支援地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区的第三路游击区的反“围剿”斗争。5月10日,杨森率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在淳化县五里塬,将敌陕西保安团两个连紧紧包围,敌盘踞村落负隅顽抗。骑兵团经过激烈拼杀,全歼敌军180余人。从战斗缴获的敌军机密文件中,刘志丹掌握了敌军新的“围剿”计划:以甘肃警备第二旅仇良民的一个团和陇东民团军谭世麟部为主攻部队,由庆阳、合水一带向南梁根据地中心区域长驱直入;冯钦哉部一个营配以几百名地方民团武装由鄜县黑水寺一带向太白围堵;敌井岳秀部驻延安、保安的1个团从东、北两线进行战略配合,进击南梁,妄图一举将南梁中心区的红色政权摧毁。同时,为对付活动在照金地区的红军主力,增调马弘章骑兵团由南向北“追剿”红军,李贵清部在正宁山河一线负责堵击,何高侯部一个营和民团武装数百人在淳化、土桥一线负责堵击,冯钦哉部的两个营在杨家店、转角镇一线拦截,敌人企图切断第三路游击区与南梁中心区的联系,堵死红军回师通道,将红军主力围歼于照金地区。

    面对新的敌情,红四十二师党委在照金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行动方针。鉴于红军主力在第三路游击区处境险恶,师党委和刘志丹决定:红军主力迅速北上,跳出合击圈,回师南梁根据地,争取战场主动权。会后,立即进行了紧张的动员和部署。

    5月中旬,红军四十二师主力离开第三路游击区北返。红军由耀县照金一带出发,经香山河、油房沟,准备从马栏一带跳出敌人的合围圈。但部队在行军途中,经侦察得知沿马栏至刘家店一线都有敌重兵严密封锁。刘志丹当即召开干部会议,重新研究行军路线,决定以红三团为前卫,骑兵团为后卫,连夜急行军,天亮前赶到正宁五顷塬,绕道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高凤坡战斗遗址

    次日早晨,红军到达五顷塬南邑村以西的岘子。刚停下休息准备造饭,不料,敌马弘章的骑兵团突然尾追而至,同红军后卫部队骑兵团展开混战,冲乱红军步兵队形,致步兵火力难以展开,红四十二师骑兵团且战且退。团长王世泰即带红三团一个连在五顷塬西侧山峁上阻击敌人,其余部队继续突围。红三团阻击部队撤退后,红三团先锋连奉命在五顷塬西侧高凤坡阻击敌军,掩护主力突围。先锋连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打得十分顽强,阻止了敌军的攻势,保证了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钻进茂密的森林。红军主力转移至调令关时,又遇敌冯钦哉部一个营及200余民团的堵截,部队奋勇冲杀, 激战1天。战斗异常激烈,红军战士伤亡惨重,丢失两门迫击炮及全部辎重。有的重伤员钻进梢林因无人救护而死去,但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

    高凤坡战斗,红军主力冲破了敌军的合围圈,赢得了反“围剿”斗争第二阶段的战场主动权,粉碎了敌军在照金地区消灭红军主力的企图。但是,战斗中红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部队牺牲30余人,另有20余名红军战士受伤被俘后,宁死不屈,被凶残的敌军拉到正宁县山河镇的老爷庙内活埋。战后,当地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牺牲的红军战士安葬在五顷塬高凤坡上。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还到五顷塬一带的梢林中四处寻找负伤后分散隐蔽的红军战士,待其伤口治愈后送回部队。1934年6月,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部以寻找到的高风坡战斗中失散的正宁三嘉籍10余名红军战士为骨干,建立了第五支队,习惯上称“正宁五支队”。1935年,该部编入新正独立二营。

来源:《中国共产党庆阳历史(第一卷)》

总     编|李    敏

  责     编|朱    栋  

                     编     辑|魏    苗                     

南梁革命纪念馆
宣传南梁革命历史,弘扬南梁革命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