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那些“大咖”乱吹如何用新媒体做好楼盘的营销,又有多少楼盘利用抖音、快手等工具做好营销呢?就个人观察和了解,成功的概率不到20%,往往我们所看到的是关注人少、点击小红心的人更少,造成浏览量只是楼盘或公司内部几个人在看。新媒体,在房地产行业不少楼盘被笑称为“自娱自乐”的媒体,做吧?没有啥效果;不做吧,大家都在做,真正的“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这得先从新媒体的特点说起。
一、楼盘等重大资产其消费属性所决定的
楼盘新媒体吸粉数量少、浏览量少,这是由于卖房子这类大宗商品,相比传统手机、空调等商品具有两大显著特征:
1、不能通过看到广告后直接下单成交,而必须要先上门,因此广告只是解决认知度的问题而不是成交量的问题;
2、消费周期长,具统计,中国人换房的频率大约是15年左右。也就是间歇性的关注人群相对少。
正因为以上两大原因,这种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很少能成功成为一个大V号,这是从“根”上说起的。这种现象绝非仅仅只有房地产行业所独有,比如:汽车销售行业等有相同或类似之处。
二、营销策划团队自身的认知误区所导致的
1、认为必须要配置一个庞大且强大的策划团队,很多人认为做好新媒体营销,背后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庞大且强大的团队。当然了,如果有一个庞大或强大的团队更好了,而事实上却有少数楼盘背后确实准备了一只强大且庞大的团队,最后的结果依然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认为必须要有非常昂贵或专业的拍摄工具,包括不限于:摄影棚、无人机、专业的拍摄器材等。当然了,个人也不反对有这些比较专业的工具作为支持当然也就更好了。
那么,自身认知的误区到底在哪里?个人认为主要是思想包袱没有从传统纸媒体年代跳脱出来,为什么?
三、新媒体与纸媒体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1、新媒体有主动推送功能,也就是新媒体有“点-多点”的传播功能,而纸媒体却是“点-点”的传播功能。比如,可以通过新媒体花钱“上热门”的方式选择特定的城市或特定的人群进行传播;
2、新媒体有被动推送的功能,一个好的作品,会引发观众点击“小红心”,引发更广泛的传播。
这里,有一个关键请注意,无论是新媒体的主动推送功能还是被动推送功能,其内容都要吸引人。但是,多少营销人还停留在过去纸媒体时代的思维,急着将房子这种大宗商品卖出去,不断的根据产品的亮点打广告,于时我们在新媒体上头放的广告内容与传统纸媒体没有任何两样,不信请看以下纸媒体时代大家的这些作品吧?
怎么样?这些传统纸媒体的广告的思路被悄无声息的带到了新媒体时代,就是不停的围绕产品的亮点来打广告:
...认筹两万抵五万...
...稀缺绝版户型...
...高品质低密度生活社区...
......
试问,这样的广告投放出去,谁会給我们点击“小红心”?观众已经足够厌烦了这些广告词了。而新媒体营销要想观众主动帮我们点击小红心,就得内容上足够吸引观众,只有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营销策划与产品策划分离,根本不提产品的任何亮点(部分广告),充分发挥广告学的“诱饵”原理。
相关超链接:《营销广告的“诱饵学”原理》
所以,个人认为,利用新媒体做楼盘营销确实有一定难度,这个观点个人并不否认。但凡事并不是100%的概率,在一个读书氛围很差的班级,也不能自暴自弃吧?还得力争上游吧?
[案例]:定州尚府壹号楼盘利用新媒体做营销,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个成功案例背后四点个人总结提炼:
1、利用董事长这张“网红”脸做IP,虽然个人也不太赞同董事长做网红,但公司规模小、阶段性偶尔一用还是可以的;
2、多少镜头都是生活朴实化,就是给人感觉“随便拍的”、发生在邻居家的故事,不少“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段,根本没有剪辑或特殊处理...
3、利用多个矩阵在推;
4、多少内容压根不提自己的产品,拍一些公益性、搞笑性、有温度的,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观众才能主动帮忙点击“小红心”,引发更广泛的传播...
楼盘广告是解决不了成交量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必须得上门看过之后,故楼盘的广告只能解决最广泛的认知度的问题,思维不跳脱出来,无论是新媒体营销还是传统纸媒体营销都不会带来流量。
广告嘛,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