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许勤华:中国为何能成为全球绿色转型引领者?

学术   2024-10-15 16:17   北京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容量的有限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全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世界变局,中国一方面坚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方面积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共产品与解决方案,逐渐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坚定支持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多边进程,基于中国实践引领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总体来看,新时代中国主要是立足于扎实推进国内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绿色理念与公共产品并举、国内与国际融通的基本路径,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清洁世界。

首先,坚持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方式转型,着力转变对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去十年,中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3克标准煤/千瓦时。2013—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有效的能源转型有利于逐步实现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和净零碳排放。这既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解决了中国14亿多人口的用电和用能问题。

其次,壮大绿色低碳消费新发展模式。中国积极引导全社会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这些举措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模式与消费习惯,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全球减排达20亿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中国贡献。

第三,培育产业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十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通过绿色产业带动全球绿色经济复苏与增长。

第四,新能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绿色动力。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为全球绿色转型创造了物质条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贡献。

第五,中美“阳光之乡”声明有利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阳光之乡”声明强调了中美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主义合作框架。这有助于维护和加强《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挑战。中美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并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树立了榜样。

总体来看,中国立足于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一方面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治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国际合作氛围和环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文章来源:中国网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人大国发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发院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引领社会进步和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