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印尼电商圈内的几位电商卖家兄弟们聊了聊,说到明年印尼VAT(增值税)从11%涨到12%,兄弟们纷纷叹息,简直是一副“天塌了”的悲壮表情。
“赚不到钱了,真的赚不到了!” 这句话已经成了近期电商圈的日常背景音。
一、电商卖家成本“算账局”
做电商这行,说好听点是“利润掌握在自己手里”,说难听点,利润早就被各路“大佬”给分光了。来,咱们看看一单商品的利润是怎么被蚕食的:
国家的那一份:VAT + 合规成本
VAT涨到12%,这是掏空电商利润的“第一刀”。还没完,认证费用、税务合规等每年也得砸个2%-3%。一来一回,卖100块,至少15块进了国家口袋。
平台的那一份:佣金 + 广告费
平台说:“流量是我的,想赚钱,先交份子钱。”于是大部分电商平台佣金抽个10%-20%,
百分之10左右的的佣金,4%的包邮等等;广告费再吃掉10%。(我这是往保守里说的)如果你不投广告,流量就像雾霾天的太阳,压根看不到!
服务商的那一份:工具 + 物流 + 耗材
印尼是个群岛国家,物流成本高得离谱,还得算上包装耗材的钱。用兄弟们的话说,“快递费就是比货值还贵!”所以坊间常说,流水的卖家,铁打的服务商,不无道理!然后就是各种辅助工具的成本,汇损的成本等等;
房东的那一份:仓库 + 水电
电商卖家的办公室、仓库都得租,还要交水电杂费,这部分成本再抽走5%。(盲拍一个数据)就这样,房东看到每天物流车来来往往,以为大家赚了大钱呢,每年想方设法暗示要涨房租。其实,对于老板来说,不过是虚假繁荣,冷暖自知。只能咬牙坚持。
员工的那一份:工资 + 福利
电商兄弟们心酸:“做老板容易吗?熬夜爆肝的时候我没见有人心疼。到月底还得发工资,甚至员工发了年终奖,我却只能给自己发句‘再坚持一下。”然后印尼假期又多,这个假要放,那个假要钱,到了每年斋月还有一个THR(13薪);这两年,印尼员工还跟老板们要起了年底的“年终奖”。
一位印尼电商大佬的心声
二. 粗算一下,毛利高也救不了命
我们来实际算一笔账:
商品毛利:50%(已经算很高了)
税费:15%(VAT+认证等)
平台费用:30%(佣金+广告)
仓库打包、耗材、物流、售后:10%
租金和人力:12%
50% - 15% - 30% - 10% - 12% = -17%!
是的,结果是负数。甚至有兄弟调侃:“明年可能不关店,只是想体验破产的感觉。”
大家都在坚持,当商品卖的足够多的时候,可以覆盖掉一些固定成本,最终盈利。
三. 成本飞涨,电商真的不好干了
VAT上调:电商的“致命一刀”
明年印尼VAT从11%涨到12%,看似只涨了1%,但对电商的影响是直接的。这1%的增值税直接吞掉了毛利,加上合规成本,合法经营简直像跑“困难模式”。
流量争夺:广告像吸血鬼
想赚钱,先砸钱。一个不投广告的电商卖家,就像在夜晚没有灯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你可能努力踩油门,但买家根本看不到你。如今的流量成本,就像一个无底洞,投多少都嫌不够。
图片来自于网络
平台扣点:利润被“抽成”蚕食
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优化和拓展服务,平台扣点比例也在逐步提升。从原本的低佣金到现在的多项附加收费,卖家直呼“活不起”。扣点提升看似小幅调整,但当毛利被一层一层蚕食后,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利润空间被挤压,越来越多的卖家感慨:赚的每一分钱,都像是在刀刃上跳舞。听说,Shopee在2025年又要涨佣金。
四. 怎么办?还活得下去吗?
虽然形势很难,但电商兄弟们还得想办法活下去,下面是几个能缓一口气的方法:
(1)深挖品类,找高毛利商品
低价商品竞争激烈,利润薄如纸。试着转向高附加值的品类,比如电子配件、家居用品等,提升单品利润空间。
(2)优化供应链,砍掉多余环节
减少中间商,直接对接工厂。
使用本地仓储模式,降低远距离物流成本。
(3)精准投放,少烧无用的广告费
广告要精准,投给真正感兴趣的消费者。
鼓励老客户复购,减少获客成本。
(4)提高客单价,用组合销售撬动利润
“1+1>2”的打法,比如耳机+充电宝套装、餐具礼盒组合。既提升了客单价,也能多赚一部分利润。
五. 写在最后:苦是苦,但不能倒下
有人说,电商是个日进斗金的行业,但只有卖家自己知道:如今的电商,日进斗“辛酸”。
VAT涨、流量贵、物流高,环环紧扣,把卖家利润挤压得只剩“喘气的缝隙”。
然而,电商卖家能撑到今天,靠的就是一股拼劲。“不服输”,是电商人的灵魂。明年再难,咱们还得咬牙顶住!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
兄弟们,愿大家都能熬过难关,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是Robin,专注印尼电商行业观察。
扫码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