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电影报》精选 82.8: 索菲娅·罗兰 小白玉霜·沈丹萍·黄宗英

文摘   2024-11-10 19:33   中国  




《戏剧电影报》创刊于1981年1月。

当年是森森每期必买必读的报纸。

这份报纸很吸引人,第一版和第四版是彩色印刷的,这在当年的报纸里十分少见。

报纸戏剧、戏曲和电影内容各半,文章短小精悍。

 


报纸确实不如杂志容易收藏,纸张薄脆,尺寸又大,折叠的话又破坏了完整性。尽管如此,森森还是精心收藏了很多期。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散失了大半,这些年又花了很多时间一点点从网上购买收集。

遗憾的是,目前我收集到的报纸只从1982年1月底,总第57期开始,前面56期暂时无法收集到。遗憾留到以后再弥补吧。

森森为您原版复刻报纸4个版面的内容

也为您精选介绍《戏剧电影报》部分精彩内容。

让我们回到八十年代,旧梦重温。


可点击大图细看

沈丹萍:我在东京认了一个妈妈

我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四年级的学生,严格地讲,我是一个还没有踏进电影界大门的青年。

听到要去日本参加《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开拍典礼,我是在香港,正和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合拍一部反映三十年代歌女悲惨命运的片子《一代歌后》。当时我非常震惊,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喜悦和激动。真是夜不能寐,怀着一种焦灼的心情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一月八日,我同北京电影制片厂汪洋厂长乘坐日航班机去日本。记得我在香港看过一部片子叫《樱花恋》。影片中有很多富有日本民族传统特色的舞蹈和民歌,我一下就被它吸引住了。它虽然反映的是古老的过去,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东京,我多了一个妈妈,她便是我儿时就仰慕的著名演员黄宗英老师。她的真诚和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我,赵丹老师和黄宗英老师他们创造出如此灿烂多彩的艺术业绩,但与人的交往却是非常谦虚的。

在几天的接触中,我们已是非常亲密的母女了,我叫她妈妈,她叫我女儿。

在这次中日合拍的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里,她扮演我的妈妈,如果我真的能有这样的妈妈,我将是非常荣幸的。她会给我知识,教会我对事业要有恒心和追求。

有一次,我们去吃日本菜,我不敢吃生鱼片,妈妈就说:"阿慧,我也是不敢吃生鱼片的,可这是演员特殊的生活经历,你应该尝试一下。”于是她自己先吃了一大块生鱼片。

当时我很感动,她无时无处不在关心青年演员的成长,连最细小的生活细节她都在教我如何去学习和体验,如果将来我能学到比吃生鱼片还要多的知识,那我一定要感谢这位妈妈的启发和诱导。

但黄宗英老师的心情十分矛盾,她甚至不愿意做“妈妈”,拍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会使她不断地去想念已故的赵丹老师。

我第一次开始憎恨死亡,我感到了死亡对活着人的打击要比对死者更加残酷。

我们去日本的浅草观音禅堂,妈妈给她和赵丹老师最疼爱的女儿、菊子姐姐买了两个很漂亮的日本娃娃。妈妈说菊子姐姐很早就失去了童年的生活,如果菊子姐姐能在收到这份礼物时回忆起童年,妈妈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与此同时,我也接受了妈给我的两个和菊子姐姐一样的娃娃。我和菊子姐姐都超过了玩娃娃的年龄,但妈妈说,在她的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在这块异国的土地,我感到一种超乎一切的母爱在温暖着我。天气充满了寒意,但我的心中却是沸腾的,我无法准确地描写我当时的心情,只是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敬意占据了我的心灵,这是我平生接受的最为珍贵的礼物,将永远地保存!

妈妈,您就答应做我的妈妈吧!您常说:“我们的生命在艺术中,只要艺术活着,我们便是永存的!”

祝福您,妈妈。

索菲娅·罗兰:14岁参加选美‍‍‍

索非娅住在离那不勒斯不远的小城镇波佐里。他们很穷,透过破旧的窗帘,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大海。

1940年战争的硝烟也波及到波佐里。小城有一家弹药厂,敌机日夜轰炸,居民们只得躲进阴暗的隧道。这些日子给年幼的索菲娅留下的印象是混杂的。到处是战争的恐怖,充满死亡的威胁,眼见的是饥饿伤残,碎石瓦砾。

战争中,索菲娅亲眼看到了德军血腥屠杀的罪行。

在亲身经历了恐怖、饥饿和残酷的环境后,她真正体验到一种幸存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至今。

盟军征服意大利后,索菲娅家的大门朝美国士兵开放了。母亲为他们弹琴,妹妹为他们唱歌,使那些家在千里外的士兵们在这里寻到了家庭的温暖。

1945年索菲娅十一岁时战争结束了。她深深感到母亲为了维持这个家吃尽了苦头,费尽了心血。战后不景气的年代也充满了饥饿和寒冷。然而怕羞胆怯的索菲娅这时却迷上了好莱坞的电影。她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充满奇幻的世界。

十四岁的索菲娅发育成丰满而标致的姑娘了,罗米尔达早就为女儿选好了职业,现在到了给女儿做准备的时候了。她教女儿弹琴、走路的姿态和上流社会的所有礼节。 
1948年在波佐里举行了一次选美比赛,第一名可获得去罗马的两张车票。罗米尔达为女儿报了名。年仅十六岁的索菲娅获胜了。然而罗米尔达决定将这两张车票保留到索菲娅再长大些,具备一些女演员的技巧后再用。她把女儿送进了一所表演学校,用自己教授钢琴得来的钱付学费。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罗米尔达听说好莱坞的一部大型影片《往何处去》将在罗马拍摄,要招聘数干名临时演员。她和女儿立即打点行装,乘火车来到罗马。

这种招聘简直是一场混战。应聘的人远远超出了招聘的数字。竞争是激烈的。结果罗米尔达母女二人都被录取了

电影拍完后,索非娅决定留在罗马,当了模特。她住在一间很小的屋子里,交了些朋友。为了生活,她什么工作都干,电影临时演员、模特、店员等等。

她下定决心如果得不到她所期待的成功的话,决不离开罗马。她完全继承了母亲的理想、意志和美貌。

小白玉霜和她的演唱艺术

小白玉霜演唱的评剧,为广大的评剧爱好者所欢迎,人们称之为“白派”艺术。

小白玉霜家境贫寒,很小就被卖给白玉霜做养女,取名李再雯。

她的第一个老师李文质,谙熟白玉霜的演唱技巧,在他的传授下,小再雯一开口就有“白派”味儿。

再雯自幼扮演丫环、彩女,和母亲同台演戏。

她十六岁那年,母亲白玉霜离开戏班一段时间,正在大家急得没办法时,不知谁出了个主意:挂出“小白玉霜”的戏报,临时让再雯应付一下,结果意外地受到热烈欢迎。白玉霜壮年去世后,小白玉霜便正式挑起了母亲的戏班子。

小白玉霜的嗓音条件不如白玉霜浑厚,但她的音域却宽,能很美地唱一个半八度,而白玉霜的声音基本上只限于一个八度之内。

解放后,小白玉霜又得到新音乐工作者帮助,因此,她的剧目和唱腔都与母亲有显著区别。

小白玉霜不仅演出以表现旧社会妇女的悲剧故事为主的“白派”传统剧目,如《秦香莲》 《杜十娘》 《朱痕记》等,还演出了一批现代题材的新剧目,如《金沙江畔》《小女婿》《苦菜花》等,为白派艺术开拓了广阔的题材。

评剧《秦香莲》被称为“白派”唱腔集锦。小白玉霜运用演唱艺术把秦香莲的性格发展,表现得层次分明、真切自然。

在“闯宫” “琵琶词”两场,小白玉霜着重发挥了“白派”唱腔低回婉转、哀怨凄凉的艺术特色,戏到“杀庙”一场时,为了表现人物的满腔激愤,她把唱腔的调门提高,速度增快,力度加强,“公堂”一场中,秦香莲斥责陈世美的唱段更是慷慨激昂,大大地突破了"白派”唱腔原有的格调。


在《金沙江畔》中,为了塑造好金秀的音乐形象,几位音乐工作者帮助小白玉霜打破“白派”唱腔的成规,在改变唱腔色彩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如“小酸枣”一段唱,调门比通常高出四度,旋律的跳跃也有所加强,整个曲调明快、活泼,恰当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定乐观、蔑视困难的精神面貌。

《戏剧电影报》82年5:龚雪同志,任重道远!

《戏剧电影报》82.6 :导演陈方千有大招,张瑜·龚雪跟女排联欢。

《戏剧电影报》精选82.7:从村姑到一代歌后!

森森老电影画刊
最精美的老电影图片,最高清的老电影视频,欢迎进入森森的老电影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