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解读美国认知本体论——“过程”类本体分析(二)

文摘   科技   2024-08-30 20:03   北京  

2024年5月13日,美国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发布《认知竞争、冲突和战争:本体论方法》(Cognitive Competition, Conflict, and War: An Ontological Approach)报告,系统性地对认知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组织,提出认知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将认知战本体分为行为者、过程、空间、事件、有形方法、无形方法六大类,继上一篇关于“行为者”本体的研究,本文将针对“过程”类本体进行重点剖析。

认知战本体组成架构


解读美国认知本体论——过程”类本体分析
作者:张华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0.认知战过程构成分析:主要包括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

1.生物过程主要涵盖生物黑客、人类模式、认知灵活性/行为弹性以及认知相关的生理疾病

生物黑客可被视作利用生物技术对目标受众实施影响的行为

②人类模式:行为内容、方式的定型化,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化”

认知灵活性与行为弹性:认知灵活性是一种灵活的转换心理表征,以及将反应定势转换到能够适应变化的或者不可预测的情景中的能力;行为弹性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或反应模式的能力

认知相关生理疾病:两个典型实例(社交网瘾症和哈瓦那综合征);社交网瘾症是伴随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网瘾;哈瓦那综合征典型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偏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是被美国不断鼓吹的一种所谓新疾病

2.心理过程:主要聚焦针对目标受众的“认知过程”和针对认知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
①认知过程:主要涵盖偏好伪装、错误信息、叙事网络、激进行为和阴谋论等
②治疗过程:认知行为治疗法是具备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三类治疗模式(认知重组治疗、应对技巧治疗、问题化解治疗);典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法基本技术(心理教育技术、认知重建技术、布置家庭作业、处理较广泛的问题)
3.评述从框架定位上看,“过程”类本体是认知本体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构成上看,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是“过程”类本体的两大重点分支;从作战影响上看,“过程”类本体存在产生认知影响的潜在可用手段
【理论研究】解读美国认知本体论——“行为者”类别分析(一)

【理论研究】美国认知战本体论框架:国家认知战战略与作战概念的基础

【重磅发布】2023年认知领域十大理论概念

【战术变革】OODA中的神经认知战:概念、理论与技术应用

俄罗斯认知战的核心!“反射控制”理论解析

美国防大学:认知作战的理论与机制

认知战“过程”构成分析。在认知本体论中,根据美国哈德森研究所的定义,认知本体论中的“过程”类本体,是指利用技术和信息影响认知战受众群体的相关过程,涉及团体操纵、说服和社会影响策略等。具体而言,认知本体论“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两大分支。

图. 认知本体论——过程类



1

生物过程
‍‍‍‍‍‍‍


概念: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的本意是指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过程,并塑造了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而认知域语境下,生物过程可以视作为与人类生理相关的过程。
分类:在哈德森研究所认知本体论中,生物过程本体主要涵盖生物黑客、人类模式、认知灵活性/行为弹性以及认知相关的生理疾病等子类本体,可作为实施认知战的重要考虑手段。

1.1 生物黑客(Biopink)

概念:生物黑客,又称生物朋客(Biopunk),是黑客的一种,旨在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来普及现代生物学知识。
目标:把生物技术带出实验室,打破常规实验室的限制,在不同环境下创新发展生物技术。而在认知战领域,生物黑客可被视作利用生物技术对目标受众实施影响的行为。

1.2 人类模式(Human Mod)

人类模式(Human Mod)应引申为人类行为模式,是人类个体在认知域的外在表现。人类行为模式指人们有动机、有目标、有特点的日常活动结构、内容以及有规律的行为系列。它是行为内容、方式的定型化,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化”,表现了人们的行动特点和行为逻辑。

1.3 认知灵活性与行为弹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Behavioral Flexibility

  •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概念:认知灵活性理论由斯皮罗(R.J.Spiro)等人提出,延续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的观点,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多维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定义上看,认知灵活性是一种灵活的转换心理表征,以及将反应定势转换到能够适应变化的或者不可预测的情景中的能力。

形式:认知灵活性具有两种形式——反应灵活性和自发灵活性

反应灵活性需要转变定势从而适应环境的要求。自发灵活性需要在缺少外部线索的情况下,产生两可反应定势。这两种认知灵活性提供给个体产生假设和预期的两可选择的能力,以便选择最适当的反应。

认知灵活性的生理机制与大脑前额叶有关。在个体的脑发育过程中,前额叶发展较晚。前额叶和其它的新皮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及协调、控制复杂的认知活动。认知灵活性遵循一个从童年早期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延长的倒U型发展轨迹,在生命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年达到顶峰,在生命的后期下降。

  • 行为弹性(Behavioral Flexibility)

概念:行为弹性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或反应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个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行为弹性的概念不仅涉及到个体在应对外部挑战时的适应性,还涉及到内在的心理和神经机制,包括如何有效地处理新信息、如何从经验中学习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环境或情境。

行为弹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适应环境变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具有行为弹性的个体能够迅速适应变化,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应对挑战或抓住机会。
提高成功率拥有多个行动选择可以增加成功的几率。行为弹性意味着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地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促进创新和发展行为弹性强的个体更可能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探索精神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心理健康缺乏行为弹性的个体可能会在奖赏或惩罚相关的决策中遇到困难,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这可能与某些精神疾病的特征相关,如药物成瘾等。
提升行为弹性有益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显示,行为弹性受到前额叶皮层、纹状体、杏仁核等与行为控制和奖赏相关的脑区的调控。这些脑区在处理新信息、学习经验以及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培养和提升行为弹性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4 认知相关生理疾病

考虑到人体可被视作一种复杂的“系统之系统”,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生理性疾病(Ailment)的出现。在此方面,哈德森研究所给出了社交网瘾症和哈瓦那综合征两个典型实例。

  • 社交网瘾症(Social Media Addiction)
概念:社交网瘾症是伴随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网瘾。
发展进程:社交网络发展早期主要是让用户通过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交流,采用的是在线社区的形式。随着论坛、博客和微博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站创建个性化的主页来分享信息。某些用户在反复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和体验中,产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这种依赖不断加强,继而发展为一系列强迫性的习惯或行为,比如不断刷新、零回复抑郁等,从而形成社交网瘾。
形成原因:人们这种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拔的现象是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和功能引发了人脑中奖赏系统的激活,释放多巴胺,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对个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典型症状:社交网瘾症患者具有“刷屏强迫症”,习惯使用网络用语,日常用语呈碎片化状态,即使意识到网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也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在认知战领域,当前愈发普遍的社交网瘾将驱使广大受众广泛接受相关网络的各类信息,这意味着社交网络将成为影响目标群体的重要可用媒介。
  • 哈瓦那综合征(Havana Syndrome)
哈瓦那综合征典型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偏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是被美国不断鼓吹的一种所谓新疾病,旨在指控古巴政府针对美国、加拿大等国驻古巴大使馆外交人员的认知战行动,但目前尚未查到任何科学依据。专家指出,在哈瓦那被报告出现的相关症状条件下,没有一种已知的能量形式能有选择地造成脑损伤,相关报告的大多数症状都能用疾病来解释,也就是说“没有新的综合征”。


2‍‍

心理过程‍‍‍‍‍‍‍‍


概念: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分类: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指人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

三者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统一心理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可以看出,心理过程对于认知战的实施极为重要,是应重点研究的关键领域。在哈德森研究所认知本体论中,心理过程主要聚焦针对目标受众的“认知过程”,以及针对认知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

2.1 认知过程

概念:认知(Cognition)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涵盖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多元化内容。
人类认知的三种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采用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和计划过程法。

模式识别能力:人要建立事物的模式,就必须认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等同关系、连续关系等。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可构成模式。

学习:学习就是获取信息并将其贮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学习有不同的形式,如辨别学习、阅读、理解、范例学习等。

认知过程主体分类。在认知战领域,认知过程与针对目标受众创造认知战叙事息息相关。在哈德森研究所认知本体论中,认知过程相关的本体主要涵盖偏好伪装、错误信息、叙事网络、激进行为和阴谋论等子类本体。
  • 偏好伪装(Preference Falsification)
概念:美国经济学教授第默尔·库兰提出了一种“偏好伪装”概念,即出于社会压力,人们常常在公开场合伪装自己的偏好,说一些与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不同的假话。
案例:皇帝的新衣。库兰教授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指出了这么一个社会现象,尽管所有人都怀疑皇帝并没有穿衣服,但由于害怕与他人观点不一致而招来“不便”,最后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出这一明显的事实。这将诞生出一种悲剧性结果:人人都屈从于一个假想的公共压力,导致一个荒诞无稽的谎言却被社会当作真理而接受
社会压力驱动生成公共观点。这意味着,这种由社会压力驱动生成的公共观点不仅能强迫他人沉默,而且能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迫假装成为这种观点的积极拥护者。因此,对公共观点的预期不仅导致了个体表达的扭曲,而且会自我强化为一种更为制度化、结构性的公共观点。
目前,最为典型的“偏好伪装”案例是美国的LGBT等运动,广大人民违心地承认一些“政治正确”的观点,以避免被视作异类,这将会导致社会认知的进一步割裂。
  • 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
概念:故意制造或散布的各种真假混杂的信息形成的一种信息混合体,用以误导大众, 使之得出有悖于事物真相的认知或判断
特征:具有信息属性、误导属性和意图属性等基本特征。
目的:错误信息的日益猖獗与自媒体的兴起息息相关,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在出现热点事件及舆情时,带着个人目的,故意对热点事件进行曲解,散布误导性信息,导致舆情扭曲,偏离民情民意,影响大众观点,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认知领域对抗日益激烈,错误信息的巨大效能正引起着认知战团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认知战的重要武器,已被哈德森研究所视作一种关键认知本体。
  • 激进行为(Radicalization)
激进概念: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迈过恐怖主义红线之前所普遍经历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一方面拒绝所处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逐渐接受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使用暴力,并最终很可能会发展为恐怖主义。
激进行为:实施认知控制的重点对象。激进行为被视作对社会实施认知控制的重点关注对象,应尽可能抑制激进思想、行为的产生,保障社会的稳定。
  • 叙事网络(Narrative Network)
概念:一种表征复杂事件序列或人物互动的系统,在传统的叙事文本中广泛存在。
根据网络科学方法论,叙事网络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来分析所研究事件和参与者在其自身背景下的关系、组成和活动模式。网络理论有助于理解叙事文本的结构属性及其所包含的数据。而在叙事中,个人及相关团体的意义取决于其在作者所报告的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因此,处理叙事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构建和组织作者对个人和集体联系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见证人(即从叙事中浮现出的角色)及其“证词”在文本中所反映的作用。目前,叙事网络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很难将其视为稳定而明确的概念,且没有超出社会学的范畴。
研究进展:在叙事网络研究进展方面,彼得·贝尔曼 (Peter Bearman)、罗伯特·法里斯 (Robert Faris) 和詹姆斯·穆迪 (James Moody) 等人将叙事中的事件顺序理解为复杂的事件结构,并关注社会结构和叙事之间的相似性。而通过这些相似性,又进一步验证了网络方法在分析文本中包含的历史数据方面的适用性。此外,可以通过关注事件的顺序,实现了对叙事网络的建模——即通过连接原始叙事时间中的事件,将故事时间可视化。这样构建的“叙事网络”通过因果关系将事件连接起来,即如果行动B导致行动A,那么A和B就是具备了相关性。
典型案例:这类相关性在认知战领域的最典型的案例即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党身份叙事的关联,其实质为:通过观察某些社会生活上的叙事结构,将有助于洞察在一段限定的时间范围内的见证者中身份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认知战领域,叙事网络可作为对目标人群思想转变程度的重要表征方式,被哈德森研究所列为“过程”类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阴谋论(Conspiracy Theroy)
概念: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定义,阴谋论是指“将已发生的事或现象视为因既得利益者在背后密谋而导致的一套理论, 特别是认为某种隐蔽但有影响力的机构要对不明原因的事件负责”。
案例:神话传说。阴谋论在人类文明早期就已经广泛存在,最典型的是各个古老民族的神话传说,这些就已经具备了阴谋论的核心要素——即用大众能够理解的基础知识,去解释未知的“神秘”领域,最终得到一个逻辑似乎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
发展:而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阴谋论所承载的大量信息较之前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统途径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已成为国际传播领域一种长盛不衰的现象。可以说,“只要真相的复杂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阴谋论就永远有市场。”
认知战领域的阴谋论攻防。在认知战领域,阴谋论在相当程度上塑造着大批受众对某些事件、某些国家的心理认知和事实判断,也参与对事件、环境和国家的形象建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可利用具备绝对说服力的事实,对不利于己方的阴谋论进行戳穿打击;另一方面,可主动出击,制造更为完善的“阴谋论”,寓防于攻,争取认知主动权。

2.2 治疗过程

哈德森研究所将“对认知相关疾病的心理治疗”作为“过程类”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治疗的焦点是协助来访者作出心理行为方面的改变,恢复或重建期受损的心理功能,主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精通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以及行为改变理论和技能的治疗师实施,以帮助那些因为某些方面的心理功能受损,并导致其出现生活、学业或事业方面的适应困难的患者。

  • 认知行为治疗法——具备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

此方面,哈德森研究所将认知行为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这一认知战“过程类”本体的典型实例,以针对那些认知能力受损的受众提供帮助和支持。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贝克的认知治疗理论和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纠正理论等。其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感、行为及其反应均与认知有关,认知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是各种内部和外部不良刺激所致,同时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影响认知;学习理论则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包括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即使是适应性行为和习惯。 反之,不良行为也可通过学习得到矫正。 

认知行为疗法是两者的结合,它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影响认知的改变。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 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三类治疗模式

认知重组治疗:旨在确定一个更适应的思考方式,避免不恰当的思维对情感和行为造成的困扰;

应对技巧治疗:发展提供系统性方法和技术,以应对各种应激场景;

问题化解治疗:将认知重组治疗和应对技巧结合起来,寻求处理较广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典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法基本技术

心理教育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他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原因,通过解释和提问等方式,使来访者了解有关认知理论,明白心理治疗的机理,增加病人治愈的希望和信心;

认知重建技术:包括识别自动性想法、核心信念;识别认知性错误并体验自己的真实性情绪;

布置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的模式,让来访者在实践中巩固良性认知方式;

处理较广泛的问题:让来访者在被辅导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有效地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

评述



(一)从框架定位上看“过程”类本体是认知本体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类本体强调实施认知影响的相关“过程”,是哈德森研究所认知本体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概念构成上看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是“过程”类本体的两大重点分支

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是两大重点分支——前者强调对受众群体的生理性影响,后者聚焦对受众群体的心理性影响,两者都对认知战的成功实施起到关键赋能作用。这两大分支又由大量子类本体构成,展现出精神病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具备极高的思维跨度和知识深度。

(三)从作战影响上看“过程”类本体存在产生认知影响的潜在可用手段

“过程”类本体展现的是在认知域中施加影响的潜在可用手段,有助于从科学的角度关联分析各个本体对于成功实施认知战的作用,值得持续深入研究。举例而言,心理过程中的阴谋论和错误信息,就是一种典型的“舆论战”方法;生物过程中的认知灵活性,通过多维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认知影响在人群中的推广。

参考文献: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12月
李祺远 认知灵活性及其研究方法述评 2011
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entry/10.1007/978-3-642-27772-6_340-2
李滢滢 行为弹性的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神经机制研究 2014

王萍大学生社交网瘾的成因分析 2014

(全文完)


Build a community

Share the future in cyberspace

认知认知
share the future in cyberspac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