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系列之三:带您认识后循环缺血

健康   2024-11-12 16:59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首先我们来先了解一下脑的血液分布情况。脑的血液供应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前循环又称颈动脉系统,由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双侧大脑半球。而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什么是后循环缺血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它的常见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眩晕,其次还有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视力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常见临床体征包括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其特征性表现。 



后循环缺血是如何形成的呢?



后循环缺血主要是因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壁局部形成斑块,斑块破裂栓塞血管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主要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常见的可致眩晕的

后循环血栓形成有哪些?



①小脑梗死

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③迷路卒中

④脑干梗死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它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不可调节的因素和可调节的因素。不可调节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等。可调节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TIA病史、心脏病、高凝状态、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降低体质指数、充足的睡眠地中海饮食等,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谐稳定的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



后循环缺血的预后如何呢?



目前证据表明后循环缺血的总体预后较好,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中,患者预后好者79%。但眩晕、头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信号,它可能为急性脑干梗死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患者需尽快至神经内科/脑病科寻求专科诊疗,以降低恶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点击文章了解更多↓↓

【医讯】眩晕 头晕 头昏 统统拿捏——眩晕症状门诊开诊啦

眩晕系列之二:带您认识眩晕的常见病因



END


信息来源:脑病中心—脑病科

作者:仝小玲

审稿:武晓磊

编辑:商文奕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公立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