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混知10年,我从一名“漫画家”堕落成“资本家”

企业   2024-08-14 17:00   北京  
开卷君按近日,由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办,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24出版品牌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围绕“品牌聚势 · 定力未来”这一主题,混知的创始人陈磊,以《内容的边界》为主题,分享了混知对知识传播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以及对于内容多维度的思考发散以及更多内容衍生的可能性。

在我接到“2024出版品牌发展大会”的邀请时,我整理了一下“混知”的品牌延伸:从自媒体,到图书、文创、餐饮及更多领域。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人畜无害的作家,看到这些头衔,心里在想:这哪里是作家,这是资本家。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我已经干了这么多事情,我一直在埋头画我的漫画,我依然还是这个团队的主要创作者,还没赚到什么钱,我就以一个资本家的形象来示人了。我觉得心里很忐忑,我到底是怎么从一个自认为人畜无害的漫画家,堕落成一个“资本家”的。

最开始,我没有想过要做这么多东西,那时我只是一个会画漫画的汽车设计师而已。有一天我下班读了一些历史书,突发奇想,把书上的知识画成了漫画,随手发到了网上,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大家忽然发现,原来这些历史知识,通过几篇漫画,十几分钟就了解了。读者希望把这件事干下去,于是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件事情再做更多的尝试。最开始我画的是历史漫画,后来我开始思考,是不是也可以做物理、化学、经济学。于是在2015年的时候开始做知识漫画,用自己的方法去呈现各种各样的知识。一路走到了今天,大概有十年了,到现在,我们很多的方向也都在探索之中。

“知识赛道”让混知拥有稳定的企业价值

“知识漫画”是我们在不经意间选出的一条特殊的赛道。“知识漫画”将知识和漫画这两种其实不太兼容的东西不经意结合起来。
首先来说知识,我们永远在追求知识,知识是持续稳定的价值。比如我今天写的一篇论文,也许十年之后还能够被引用,因为知识的价值是不变的。所以我认为知识第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的刚需,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内核。

用漫画科普知识和写一篇作文的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一份艺术创作更多追求的是个性,追求的是不可复制;知识这个东西是硬核的,是可以分解和拆解的,讲述知识也是一个可以方法化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做更多的拆解,可以变成流程,可以变成机制,可以变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步骤。所以这两个特征给我带来非常重要的启发:知识可以给我们的创作带来无限宽广的内容边界,而且可以把一个创意工作,变成一个流水线化的作业,可以规模化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其次来说漫画,漫画有很强的文化和艺术属性,文化艺术属性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能拉近作品和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有IP、互联网的属性,这就意味着漫画具有能让内容更有传播力和商业化的潜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慢慢地一路发展下去。到今天为止,全网的粉丝量大概在4000万,出版“半小时漫画”“知识点有画面”“超级大脑”等系列图书,涉及历史、人文、科技、自然、健康、经济等领域,总发行量大概在4000万册。

在内容传播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开始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当小朋友读完漫画的历史之后,会极大地激发创作欲望,会自己动手把这些人物全部都画在自己的衣服上。我们在很多的签售活动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朋友,会把我们的漫画,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除了知识本身的传播之外,还可以用漫画的IP来进行文化的传播。所以后来我们借由IP开发了我们自己的文创,T恤、文具礼盒、闪卡牌等。

混知IP文创
知识传播和IP传播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读者在读漫画科普书时会爱上那些历史人物,当大家在传播这些IP人物时,同样会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人物在书里都做了什么。

IP运营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


说完了IP和漫画,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团队的核心,混知真正的目的不是画漫画,而是传播知识。知识传播不仅仅只能依靠纸张和油墨,还有很多可以去发掘的手段和方式。

我们开始去寻找更多的方式去传播知识,例如把小朋友带到甘青大环线,开发了游学产品,进而与各地文旅展开合作。我们还在上海中心开了一家“混知书店”,书店是一个很好的线下空间,不仅能让我们和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更重要的是,书店能够提供一个空间,让我们能实现更多的传播知识的手段和方式。比如我们会做线下读书活动,不但给小朋友讲书中的知识,还把我们的创作方式教给大家,还会带着小朋友把刚才听到的知识,用漫画的方式梳理清楚,小朋友在这样的活动里,不只是傻傻地坐在那里听课,还很享受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引进各种各样的设备,混知书店有中国第一台大飞机的商用模拟器,我们利用它和小朋友们讲解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每个操纵杆和按钮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我们也请到了专业的飞行员,给小朋友全面讲解飞行知识。书店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手段去实验、探索、尝试,同时书店还是IP产品完美的展示场合。

开书店并不会带来什么经济价值,如果没有好的“家底”,劝大家尽量不要开书店。已经开了书店怎么办?在书店里做更多能赚钱的事,例如餐饮。在混知书店既能看书、学习,还能喝咖啡、吃一顿湘菜。在这个书店所有的陈设,所有的装修全都是用了我们的漫画IP,用了我们的设计。

混知的“过度方法论”


在混知的发展历程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或说我们目前认识到的经验或者教训有哪些?

前面提到,在品牌发展中我们选择了一个还不错的“知识赛道”,“知识赛道”进入门槛并不低,混知的团队每天的工作是学习,每个人的案头都有成堆的书,真正到画漫画的时候,整个的内容生产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整个创作过程,80%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和梳理知识,团队的成员首先需要很强的学习和梳理能力,同时更加需要在这个时代有一些能静下心来的品质。

并且,知识的价值长效而且持久,积累效应非常明显。比如近期发布的一篇关于LPR的文章,这篇文章不是我们刚刚创作出来的,几年前就在公众号发表过,但重新发布时,依然在一天内获得了五六十万的阅读量。知识是经久不衰的,它为混知团队提供了持久且稳定的价值和基础内核。

哪些东西是今天做得并不好,或者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把它称为过度的方法论,我能从一个在家里画漫画的小创作者,忽然做成今天像“资本家”一样的角色,中间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研究一套方法论,我们剥开所有领域内容的表象,去寻找最核心的方法。

混知今天有超过100位的创作者,用同样一套方法正在拆解几乎所有不同的领域,我们可以用这套方法给大家讲历史知识、同样用这套方法给大家讲物理知识、剖析经济学知识,我们用同样一套呈现的方式,把这套知识给大家呈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是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

但也因为如此,我们总想在所有事情中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这反而让我们在不同领域里遇到许多“诱惑”,难以聚焦。例如,常常会有各行各业的伙伴和我们探讨合作,讨论怎么用漫画做投教或者做博物馆的介绍。混知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就把我们的触手伸到了各处。我们在运营这么多内容,利用这么多方式的时候,还是感觉相当吃力。

比如我们设计的体恤,只有胸前的图案跟混知本身相关,整个体恤的生产过程、策划过程、研究过程和混知的核心毫无关系,但光这一件体恤就可以耗掉创作团队很多的心力,更不用说后面还有很大的书店去运营。

我认为,混知在这个地方因为过度追求方法论,过度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有时候经常没有守住底线,就把触角给伸出去了。哪只伸对了,哪只伸错了,我们今天依然不知道结果,我们也将会继续探索知识赛道,创造更大的“混知价值”。






更多嘉宾发言内容
请持续关注北京开卷微信公众号

- THE END -



北京开卷
关注北京开卷,将开卷最新原创数据,分析报告以及图书市场的最新资讯呈现到您的手中,助您科学理性制定书业决策,与您合力促进书业市场化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