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申遗答辩会——昆明仁泽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活动
你身边有什么文化遗产吗?
你知道申报文化遗产需要哪些环节吗?
今天,就请你跟随昆明仁泽中学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走进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申遗答辩会”。
本次活动由年级语文组老师主办,围绕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通过举办答辩会,旨在鼓励同学们多发现身边的文化,保护并传承优秀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凝聚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也涵养着一个地方的精神。本次活动,我们从身边的文化遗产入手,让同学们先了解自己的家乡,又从家乡文化中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答辩会中,每个班级构成一个“申遗”小分队,为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立项,申请将本小组的项目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申报的项目。初二2班通过“小云”的自述,呈现了“云子”的兴衰起落。随着剧幕拉开,我们看到了一颗棋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国强则民安,国破则民弱。动荡的年代,容不下一颗棋子的生存与延续,而今国富民安,几经毁灭的云子终于又能在璀璨夺目的聚光灯下与同学们惊鸿一面。
初二3班同学在寻找劳动“号子”的过程中,带领我们回忆昆明特色小调,《小乖乖》《小河淌水》《螃蟹歌》......一首首小调如水从一代代昆明人的记忆中淌出,流到今天的报告厅,成了我们解读文化背景的密码。城市兴起,农耕文化逐渐消失,昆明调也孤独地活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中。3班同学的声声吟诵,似一股有力的电流,唤醒了老昆明人的记忆,带我们走进一个纯真朴实的年代。
要说云南的茶,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定是“普洱”,一款足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座城的茶。茶出青山,搓、揉、晒、炒几经“磨炼”,终于祛除生涩,取一缕回甘,一缕清香,一缕山林野味,一口生津,两口清心,三口耳聪目明。普洱茶本生于高原旷野,一身朴实无华,只因世俗虚浮,唯利者哄抬,原本醇厚亲民的茶叶变成千金难求的珍品。初二4班的同学们,在现场冲、泡、点、斟,还原了普洱茶原本的自由与纯真。
说起澄江,你一定知道,但说到“关索戏”,十之八九的人没听过。这是一种流行于澄江县小屯村的小众剧种,不过“它”的故事却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展示现场,“关将军”身披战甲亲临现场救助百姓,“刘关张”挥刀齐武率军破敌,初二1班的同学们用精彩的演绎,还原了一种古老戏剧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关索戏,这种在众多外来文化充斥之下即将消亡的戏剧,台上装点着小屯村村民指点江山扶危济困的英雄情怀,台下承载着一方百姓自立自强实现乡村振兴的朴素愿望。通过申报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关索戏能不限一隅,有朝一日也能走出澄江、走向世界。
现场答辩环节,同学们扮演起“评审专家”的角色,既对每一个“申报项目”进行细致的追问,也对每一个文化项目报以最真的尊重与热情。
答辩会在同学们创意的展示、精彩的演绎中缓缓走向尾声。正如李晨熙老师点评的一样,我们用最真实的考察、最精彩的答辩和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大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从国庆假期开始“立项”,每个小组的同学们在假期分工进行了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工作,分别从项目的概述、文化历史价值、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方面汇总信息,形成项目“申遗报告书”。又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剧本写作、PPT制作、音视频剪辑、剧幕排练等工作。
截止14日下午所有项目申报完毕,同学们仿佛经过了一场时间赛跑,也经历了一场文化洗礼。短时高效的活动任务,不仅锻炼了同学们语文学科搜集资料、信息概括、充分表达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合理分工、时间规划、高效做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走进家乡的街头巷尾,触摸文化的一缕一脉,让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文化对一方人性格的塑造、精神的涵养,从而保护并传承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文化自信!
昆明仁泽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组
202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