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山西汾酒厂百年老照片

美食   2024-12-16 20:30   山东  

老照片是距今较为久远的历史瞬间的定格。研究或欣赏经过岁月沉淀的老照片已发展成为一种颇富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壶中岁月认为较之于出版物、电视片等,它对于历史而言最具有展示的意义,同时还有见证历史、考订正误、体现价值及满足观众观赏需求等多重作用。

老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正是由于真实性以及对过往历史的留存与记忆,老照片越来越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宝贵资源。研究或欣赏经过岁月沉淀的老照片已发展成为一种颇富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基于此《壶中岁月》特推出老照片系列,旨在通过老照片还原白酒真实历史,展示当年的风采,保持历史的原貌记忆,从而形成独特的酒类记忆方式。今天壶中岁月特推出《百年汾酒》!



1961年5月6日 王文西、袁钟润

山西省轻工业专科学校酒精及饮料酒酿造工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由教师率领,今年三月初到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厂实习。汾酒厂老工人向他们介绍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厂的技术员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有关酒的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生产实习,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同时初步学会了实际的生产操作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们还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图为教师正在讲解酒精的精馏。

同上

酒厂化验室技术员徐惠珍(右三)指导学生作滴定酒醅酸度试验。

同上

这是有30多年制酒经验的老工人魏庆云(右三)给学生们讲解我国名酒竹叶青的配制过程。

同上

在实习过程中,师生们和老工人成了知心朋友。图为师生们在制粞老工人刘银山(中)家里作客。【还有一张家庭照】

1961年6月21日 王文西

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扶植汾酒生产,在汾阳县的古老的杏花村汾酒厂用政府投资,进行了扩建,现在它已成为一座大型半机械化的酒厂,年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0余倍。
这是有30多年制酒经验的老工人申德錄(左一)、唐培荣(左二)和厂长苏友三(右二)、技术员杨兆春(右一)在一起品定汾酒的色、香、味。

同上

汾酒厂的竹叶青酒配制车间。

同上

汾酒厂经过几年来的扩建,已成为一个大型造酒厂。图为过滤车间的一角。

1964年7月10日 王传国

在1963年全国名酒评比会上,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和竹叶青均被列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荣获了金质奖章。
记者最近走访了杏花村汾酒厂。这里的职工胸怀大志,高瞻远瞩,在荣誉面前,戒骄戒躁。他们在继续保持汾酒传统特色的情况下,积极提高汾酒的质量。1964年上半年,这个厂酒的产量、成本、合格率等技术经济指标都比1963年同期有进步。
这是工人在配制竹叶青。 

同上

解放后,杏花村汾酒厂进行过三次扩建,这是扩建设施之一——可容纳六千多坛汾酒的大酒库。汾酒装瓶出厂前,都要在这里经过较长时间的储藏。这是仓库管理人员在检查库存老酒的转化情况。

同上

汾酒厂装瓶工段已改成半机械的流水线操作。

同上

图为大批汾酒和竹叶青在装箱。

1965年6月11日 周树铭

著名的山西省杏花村汾酒,经过科学分析实验总结后,进一步掌握了它的酿造规律,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一轻工业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和山西省轻化工业研究所、杏花村酒厂等单位,在山西省轻工业厅领导下,组织了汾酒科学实验小组,对200多个项目,进行了2600多次试验,取得了相应的数据,初步认识了汾酒的本质和生产规律,找到了提高酿造汾酒的门径。
5月下旬,第一轻工业部在杏花村酒厂召开汾酒科学实验鉴定会议,对汾酒进行了品尝。由于汾酒质量提高,受到了全国评酒委员的称赞。

同上

把科学实验的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又提高了汾酒的质量。这是新生产出的汾酒正在装瓶。

1978年2月6日 王文学

汾酒厂去年名酒生产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一月又更上一层楼,出酒率、质量都大幅度提高。这个厂生产的久负盛誉的色、香、味具佳竹叶青酒源源出厂。

1978年5月24日 王文学

汾酒厂在提前41天完成1977年国家计划之后,今年汾酒产量继续增长,优质酒率不断提高。
这是具有酿制竹叶青酒多年经验的老师傅郝成万(左)和青年工人一起研究提高竹叶青酒的质量。

同上

杏花村汾酒厂的酒库。汾酒酿成后,在这些酒缸中贮放一段时间,以提高酒的质量。

同上

汾酒厂工人正在将汾酒装箱。

彩照 同上

包装竹叶青酒 同上

1979年9月7日 吴森辉

汾酒厂职工积极增产汾酒和竹叶青酒,已提前四十天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这两种酒畅销国内外。每年可向国家上缴利润七百万元,换取外汇二百万美元。

1981年3月25日 董荣贵

汾酒厂不断改进装璜包装,产品更加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该厂生产的汾酒、竹叶青酒分别荣获1979年、1980年国家金质奖。去年,全厂职工平均每人为国家创造财富一万多元。

1982年8月9日 董荣贵

汾酒厂最近建成一座大酒库。这座酒库面积为15000平方米,可贮酒3000多吨,投产后将大大增加这个厂的贮酒量,进一步提高汾酒和竹叶青等名酒的质量。

1986年1月25日 周树铭

汾酒厂1985年生产汾酒8000吨,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图为该厂的包装车间。


就让你领悟着时代的冲击……

▲90年代汾酒厂东门

恢弘大气的汾酒新厂门

建筑总是年代最诚实的呈现,

新办公楼的琉璃瓦,

是建筑底色,更是汾酒底气!

2003年之前的综合楼

▲新综合楼见证了新世纪汾酒的腾飞

自然,厂区扩展的不仅是面积,

更是汾酒的销量和业绩。

70年代末厂区远眺

1992年,汾酒扩建工程,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出酒

▲今天,现代化的保健酒园区和气势磅礴的中国汾酒城

一条围裙,

见证了汾酒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凡贡献,

同时也孕育了汾酒的现代企业文化。

70年代成装女工工作服

80年代成装女工工作服

90年代末劳动之余的快乐合影

从7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工作服变化,体现了汾酒生产现代化管理的不断提升

从无到有,由粗到精,

一台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里,

默默孕育着令人惊叹的神奇!

成装女工检验出口竹叶青酒

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

是设计,是内容,也是主题,

多姿多彩的包装酒瓶,

彰显了这个时代的情感态度

审美情趣。

一个品牌走过几千年,

亦拥有自己的骄傲与感动,

而这些老照片就像,

记忆里的一个个闪光点,

值得回味的岁月被定格成了永恒

“汾酒老物件”

汾酒过往40多年在每一位喜欢汾酒人心中,构建了一座时光博物馆。而这40年汾酒的改变,不正是几代汾酒人点滴奋斗的累积吗?

下面的这些汾酒知识,更会让您全面的了解汾酒,成为汾酒专家:

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成就了汾酒的二次辉煌;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新中国成立后,汾酒蝉联五届全国评酒会的金奖。这就是汾酒历史上的四大辉煌。然而,无论是南北朝时期还是唐朝,当时并无蒸馏技术,当时的汾酒不过是谷物发酵酒(米酒),与今时今日的清香型典范似乎无法等同,但将两者的关系看做一脉相承的始末,似乎更为合理。但无可置疑,汾酒历经数千年的酿造工艺传承及发展,成为中国名酒之始祖



汾酒为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的渊源可追溯至1875年,当时的“尽善村”(注:杏花村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唐朝,当时因村落广植杏树酿酒而取名“杏花村”,后因明末闯王李自成路经杏花村畅饮汾酒,倚马立书“尽善尽美”而改名“尽善村”,直到1956年才恢复“杏花村”地名)生产汾酒有三家较大的酒坊:“宝泉益”、“崇盛永”和“德厚成”。后来宝泉益将两家酒坊并入,更名为“义泉泳”,其生产的“高粱汾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一举夺魁,荣获甲一等优胜金质奖章。1919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立,1932年义泉泳以9600银元的价格全部转卖給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汾酒生产进入公司化经营时代。但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濒临倒闭。19486月汾阳解放后,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在收购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的义泉泳酿酒厂和德厚成酿酒厂的基础上宣告成立。1951年,在古老的杏花村土地上,建立了崭新的杏花村汾酒厂。



汾酒以晋中平原盛产的高粱“一把抓”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酒的发酵沿用传统的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清蒸二次清”。所谓“清蒸二次清”是指采用两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放入埋入土中的“地缸”发酵,约28天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放入瓷罐经过经过三年存放后再按比例调配勾兑方为成品。汾酒的“清”除了与酿造工艺息息相关外,与杏花村当地的空气、土壤和水源也有直接关系,这里的空气土壤非常微生物生存,形成了独特的“汾酒微生物体系”,此外“古井亭”的井水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成分,不仅利于酿酒,且对人体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1954年,地方国营汾酒厂改名为山西省榆次专区地方国营杏花村汾酒厂。1958年酒厂更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杏花村汾酒厂。199312月,原山西省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改制,成立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不同年代的汾酒在产品包装和商标应用上也有不同的特征,解放前的汾酒以陶瓷瓶为主,造型各异。50年代汾酒的主流瓶型为压盖玻璃瓶(类似啤酒瓶)和扁平玻璃瓶,早期为山西省专卖实业公司出品,酒标上有巴拿马大奖章图标;后期除了有玻璃瓶还有白瓷瓶。“文革”期间生产的酒商标为“四新牌”意为“立四新,破四旧”,瓶子分玻璃材质和白瓷材质。70年代中后期继续沿用60年代末开始使用的“古井亭牌商标”,除了白瓷瓶外,还有压盖玻璃瓶。80年代初期,出现过不同艺术造型的瓷瓶汾酒,使用塑料盖,玻璃瓶的盖子则更换为螺旋铝盖材质。80年代后期粗颈铝旋盖玻璃汾全面取代之前的瓶型,称为玻璃汾酒的主流瓶型。1992年汾酒瓶盖开始使用喷码。



杏花村地区一直盛产美酒。其盛酒的器具也形态各异。酒瓶上大都标有杏花村或者酒坊名称的字样。这一组民国时期的“汾酒”,大概也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具历史的“汾酒”了。


80年代早期,汾酒厂工人正在检验竹叶青酒外观


生产线上的女工



品名:古井亭牌兽头瓷瓶汾酒

参考年份:5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红星牌奖章杏花村汾酒

参考年份:5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古井亭牌奖章汾酒(压盖玻汾)

参考年代:7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古井亭牌奖章汾酒(黄标)

参考年代:7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四新牌汾酒(压盖玻汾)

参考年代:70年代中期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长城牌玻璃瓶汾酒(出口)

参考年代:70年代末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古井亭牌瓷瓶汾酒(辫子汾)

参考年代:70年代中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长城牌瓷瓶汾酒(出口)

参考年代:70年代末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古井亭牌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8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汾字牌双耳白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80年代初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古井亭牌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8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汾字牌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8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5°



品名:小盖玻汾

参考年代:8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60°



品名:大盖玻汾

参考年代:80年代末-9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5-53°



品名:汾字牌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9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古井亭牌紫红标汾酒

参考年代:9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双龙黑瓷瓶汾酒

参考年代:90年代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纪念澳门回归老白汾酒

参考年代:1999

容量规格:6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建厂五十周年纪念汾酒

参考年代:2002

容量规格:500ml

酒精度数:53°



品名:纪念巴拿马获奖95周年汾酒

参考年代:2010



品名:古井亭牌(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

参考年代:八十年代



品名:古井亭牌特制北方烧酒

参考年代:八十年代


80年代早期汾竹白玫小酒版


80年代的汾酒海报




壶中岁月
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弘扬白酒文化,倡导老酒收藏,定格历史,收藏记忆,中国白酒收藏爱好者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