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事|“天启”启航

科技   2024-11-06 12:08   北京  

汇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创力量,展现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研历程,讲述首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故事。新一季《小家大事》向“新”而行,乘风启航。
《小家大事》栏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新华网联合出品,本期将走近2023年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项目入选人、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吕强,讲述他与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的故事。


吕强,2023年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项目入选人、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吕强和团队正在自主建设并运营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计划于2024年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发射组网。

启动

转折点。2017年,原本从事高轨通信卫星研发工作的吕强转入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研发“赛道。提及自己当初的选择,吕强说,“2015年我国拉开商业航天的发展序幕,2017年,我们从国家需要出发,深入研判未来商业航天和空天领域发展趋势,在对技术复杂度、市场应用前景、民营企业定位等多因素权衡后,选择在低轨通信卫星领域创业。2017年9月,“天启星座诞生了。

天启星座。“‘天启是我们团队为星座共同命名的。希望通过带动卫星物联网产业发展,给卫星通信和商业航天产业有所启发。同时,给使用者在能力提升和赋能方面有所启示。实现对商业航天产业新的“带动和“赋能是吕强和团队对“天启星座寄予的美好期待。2018年10月29日,“天启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当时,在发射现场的吕强既激动又紧张,伴随着第一颗卫星顺利入轨,他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但是,对于吕强和团队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为实现“天启星座组网,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消费级的卫星系统

科技服务于人。吕强介绍到,他们的目标是要把卫星通信做到消费级,包括技术指标和成本的消费级。“我们的愿景是让卫星通信深入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打造大家能够支付得起,并且有价值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吕强和团队需要把整个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降到最低,通过技术指标的创新,把终端功率降到最低、续航能力提升到最强,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容量。

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卫星星座是一个系统工程,卫星自身可靠性设计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吕强和团队对整个卫星平台进行扩展,将卫星重量由10公斤提升到50公斤甚至更高,同时提升它的可靠性、载荷能力等各方面性能,降低终端压力。“卫星的设计从小到大,性能从弱到强,从支持大的行业终端到支持消费级终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技术突破。吕强认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是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关键。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无数个在发射场两点一线的生活、一次次技术突破……正是将自身精力和技术都奉献给这个产业,吕强和团队才在自主建设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的赛道上实现了“领跑

通连万物

多场景应用。“这个是个人应急报警终端。它的设计非常简单,只需露出天线,通过一个按键,无论你在任何地方,你的位置都可以通过天启卫星传回后台,它在各种应急场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吕强介绍道,“天启星座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海洋、林业、农业、应急等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以及个人应急救援、智能救生衣等个人消费领域。吕强和团队通过“天启星座正在为实现“真正的消费级卫星通信不懈努力,卫星通信走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遥远。

38星发射组网。2024年9月20日,“天启星座29星—32星“一箭四星成功发射,此次发射完成后将有29颗星在轨组网运营,将实现平均十分钟时间分辨率的全球覆盖。“天启星座”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38星发射组网,继续打造全球天地一体的低轨卫星物联网生态系统,同时打开卫星物联网消费级应用的新局面。“今年,我们会完成‘天启一代所有部署,明年开始规划‘天启二代建设。吕强相信,天启系统会不断更新迭代,每年都带来新的改变和突破。作为“天启星座背后的研发工程师,吕强将带领团队向下一个新目标“启航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重点培育面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工程师提供交流发展的平台,助力首都工程师成长成才。

来源: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

北京科协
——根植首都地区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察和科学叙事。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