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立意如何准稳新深

文摘   2024-11-13 00:02   江苏  

高考慧作文

议论文立意如何准稳新深:关键词阐释法

 2024年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抵达未知之境”是一道“读写结合型”作文,根据本套试卷现代文阅读I牵引出了话题。学生可参考现代文阅读中国和人类的航天探索历程来诠释此题,如探索永不止步,充满信心再度启程,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不惧失败坚持不懈等等。

试题命制的方式很新颖,审题难度不大。学生至少可以写出比较传统的精神风尚类作文,可供使用的例子科学界体育界应有尽有。这一类作文,跑题的学生几乎没有,但同时,新颖别致的作文也少之又少,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是平凡之作,只能得个平均分。

为什么越是看似好写的作文越是写不好呢?因为你觉得好写,别人也觉得不难;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呢?

小雅老师告诉你:审题立意这第一步就要迈出与众不同的舞步,后面的旋律才能跳得好。

立意这一步是为作文的大厦夯实基础。

第一步首先要准确,准确是考试拿分的第一要义。

其次要稳健,先求稳再求新,剑走偏锋要不得。

然后才是新,有新颖之处,才能吸引人。

最后就是深,有深刻的思考,这是新高考作文“思辨性”的考查要求。

2024年新高考II卷的作文原题如下: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姨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授向逼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第一段是材料的叙述语,概括了现代文阅读I的主要内容。第二段是材料的引导语,引出本次写作的任务话题。    

把这句话分解一下,有以下几个词语: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其中“未知之境”是关键词,无论什么结构什么立意都不能缺失。

立意1.平面诠释法

分论点1.当一束光刺破了长久的黑暗,当神秘的黑匣子被打开,“抵达未知之境”的第一个注释是“探索”

分论点2.当港珠澳大桥建成的刹那,当青藏铁路通车的瞬间,“抵达未知之境”的第二个注释是“不惧”

分论点3.当内心的热情不断燃烧,当雄心推动着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抵达未知之境”的第三个注释是“超越”

评析:这三个分论点抓住“抵达未知之境”这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关键词,用了三个精神品质去诠释。这三个精神品质的提炼本身没什么难度,但是本架构清晰地表明作者在“注释”,这就是在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立意2.纵深诠释法

分论点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探索于个人,为凝聚自我之目光,抵达未知却充满希望之境界。

分论点2.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探索于民族,为探寻振兴之出路,抵达可知的时代之家园。

分论点3.时序流转,丹心永固,探索于人类,为点燃致远之篝火,开辟未知之世界,抵达遥远之未来。

评析:这三个分论点从个人、民族、人类三个层间构建起对“抵达未知之境”的认识,境界由小到大,逐层深入。这正契合了引导语给出的暗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中的“人类”“我们每个人”二词。绝大多数同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还可以构建“向内探索”“向外探索”这样两层,也是一种条理清楚的方法。

立意3.问题诠释法

分论点1.何为“未知之境”?“未知之境”是尚未开拓的领域,是现实围堵起来的广阔天地,是舒适圈外未知的风险与阻拦,是敢于突破藩篱的海阔天空。

分论点2.有人说,未知领域的不确定性太多,在当今这个本就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为什么不选择安稳的生活呢?我答:世界因探索而进步,人生因探索而多彩。

分论点3.又或曰:既然探索未知之境如此重要,那我们应如何去探索广阔的未知之境?一曰做敢于冒险的“拓荒者”;二曰做笃行不息的“践行者”。

评析:三个分论点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提出疑问并给以解答。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是使思维走向深刻的办法,建议同学们审题立意时也这样自问自答。

立意4.诗句诠释法

分论点1. 抵达未知之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认清无知,发现未知。

分论点2. 抵达未知之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不惧艰险,执着探索未知。    

分论点3. 抵达未知之境,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变未知为已知,进而求索新的未知。

评析:以王国维的求知三境界来诠释“抵达未知之境”的三境界,真是再恰当不过。诗词大挪移,不仅要符合话题,还要简单熟悉,避免繁琐生僻、生拉硬扯、过度解释。为一个科学话题注入诗词的文学魅力,我们的写作探索之旅会丰富无比。

立意5.条件诠释法

分论点1. 抵未知之境,须怀九天凌云之志。

分论点2. 抵未知之境,须尽日拱一卒之功。

分论点3. 抵未知之境,须乘与时偕行之势。

评析:这一类的分论点比较容易想到,好处是行文干脆利落,论点突出。当然用多了也会产生不好处,那就是容易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用得多了就没有新意了。 

 

    

安东之子
教育交流 文学爱好者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