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云南网关注
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原文如下
2025年1月18日上午,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昆明隆重开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实施第五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边境新村建设。建成34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
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及下一步部署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怒江州:全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当地丛林茂密,栖息着200余种珍稀鸟类,依托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河村摸索出“传统种植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旅游服务促进群众增收的路子,成为怒江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样板”。
“如今三河村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三河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美丽图景是怒江州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怒江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张素萍说,2024年,怒江州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的21项重点任务22项指标,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怒江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怒江州大力发展草果等乡村富民产业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州三个边境县(市)草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11.45万亩,带动16.5万“果农”人均增收3400元。积极对接上海市浦东新区、广东省珠海市等地采取免费集中输送的方式外出务工,截至目前,边境县(市)共集中输送5637人外出就业。深入推进“10个乡愁领地”和“10个特色庄园”规划建设,边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比2021年低于10万元达标数增加50个村,增幅172.4%;一村一品,比2021年增加达标数51个村,增幅71.7%;农民合作社数比2021年增加达标数1个村,增幅1.3%。
“怒江州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省人大代表、 福贡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高级农艺师方云虹说,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公共场所、主干道两侧等区域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认知率达到100%,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自觉。
怒江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涌现出了人民楷模高德荣、“托厄哈扒”桑南才等2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武警怒江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等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时,投入2168万元实施了122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精品打造,开展“普及普通话社区”建设,持续深化“语润怒江”推普品牌,建设教育基地、主题馆、主题公园、广场等,不断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宣传的教育体系。
张素萍表示,下一步,怒江州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两污”治理、教育医疗、文化润边、强基固本等,抓实巩固提升,将边境一线打造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的安全线、稳定线、富民线。全力做好各项巩固提升工作,确保79个沿边村成为怒江州乡村振兴的典范、稳边的示范、富边的样板。
普洱市孟连县:依托资源禀赋,深耕兴边富民发展沃土
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啊村的陇海村民小组,边境线长3.5公里,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是距离勐阿口岸最近的村寨,也是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边境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陇海村民小组通过不断深化警地共建,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将党建、维稳、边境管控及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军警地“强边固防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网格管理娘子军”,并常态化开展“家家飘国旗、户户上一线、人人守家园”等行动,形成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合力,对边境一线实行24小时值守、24小时巡逻,构筑起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策群力的边境管控体系,切实将“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落到实处。
“陇海村民小组探索“边贸+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陇海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35万余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82万元,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省人大代表、孟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志东介绍,自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孟连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大方面19项指标,不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夯实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锻造了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全面过硬的党员队伍,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呈现出组织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目前,孟连县11个沿边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建设,带动沿边9066户35649人实现了现代化幸福生活。
省人大代表李庆元说,下一步,普洱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资源转化利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旅游城市,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守祖国疆土,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保山市腾冲市:“民族”“边境”上融入“红色基因”,构建边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在保山市腾冲市明光镇自治村,傈汉两族人民和谐共处,共同编织着美好生活的画卷。近年来,明光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五彩画笔”精心描绘出自治村组织有力、产业兴旺、人才汇聚、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景象。
近年来,腾冲市抓好边疆治理示范工程。立足多民族、多宗教实际,切实履行确保边疆安全、维护边疆稳固的重大政治责任,把党建引领作为构建治理格局的主导力量,在“民族”“边境”上融入“红色基因”,构建边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着力抓实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深入实施“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持续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员户中开展挂牌示范活动,实施红旗飘飘工程,让鲜艳的党旗、国旗飘扬在边境一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四双工作法”“十户联防”等基层治理经验,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农村治理新格局。
省人大代表、腾冲市残联党组书记杨梓雨表示,2024年以来,腾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法治意识。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完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长效机制,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让边疆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守边固边中淬炼升腾。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一方产业”鼓起边疆群众“钱袋子”
近年来,勐海县坚持以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建成了打洛镇曼蚌村、西定乡西满村、布朗山乡章家老寨等一批强边固防示范村,坚定不移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实施“红旗飘飘”工程,依托国门党校、讲习亭、革命遗址等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各族儿女厚植家国情怀,以“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责任担当,日夜驻守边关,“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牢固。
“2023年,勐海县12个沿边行政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达21.9万元,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共生图景正在边境地区徐徐展开。”省人大代表、勐海县布朗山乡新竜村副主任玉应苏说,勐海县共建成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159个,被评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边境村寨的普遍形态,也加快了“家园变花园”、“青山变金山”的转化进程。
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勐海县聚焦热区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以“茶、粮、糖、果”为主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将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总结推广“村企合作55”、“村企235”收益分配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群众增收。同时,立足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完善边民互市一二三级平台建设,开展“边陲露水街”活动,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打洛镇累计3500余人加入边民合作社,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左右,有效繁荣双边经济,提升双边群众收入。
省人大代表刀文表示,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争当“旅居云南”新品牌的领跑者;聚焦交通、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切实保障民生福祉,提升边疆治理水平,让社会更安定、边疆更安宁。
德宏州:树立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 “德宏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国唯一试点,形成“德宏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德宏全面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从边到村、城、通道、境内外联防一体化“五道防线”,形成扛牢撑稳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各族群众共同组建“禁毒联防队”“边境安全巡逻队”等,先后涌现出“全国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排南相等一批守边护边先进典型。
在德宏州芒市,中山乡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从村情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将产业旺、生态美、文化兴、治理好、百姓富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乡间道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一项项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一幅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山乡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芒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昭介绍,2021年以来,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紧扣19项指标建设任务,全力推动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为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截至目前,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9项指标建设任务全部完成,4个边境乡镇产业基础稳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边境居民就业、创收渠道深入拓展,收入稳步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高燕 陈慧君)
本期编审:韦浩然
本期编辑:陈婧怡
文章来源:云南网
投稿邮箱:mhxzzbx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