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 | 《梦溪笔谈》中的治水智慧

政务   2025-01-06 17:01   北京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有一部杰作如同璀璨的明珠。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本科学著作就是北宋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内容极为广博,涉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地理、生物、化学、医药、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以及文学、史学、考古、语言文字、音乐、绘画等人文科学众多学科领域,在水利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对后世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括画像


时逢常州、润州等地发生旱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沈括向朝廷建议“令本路计合修水利钱粮,募阙食人兴工”,也就是以工代赈,这既解决了灾区百姓的吃喝问题,又满足了两浙地区兴修水利的劳动力需要,可谓是一举两得。



匠心独运·治水妙策

沈括所处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他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同时以“求知不教一疑存”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对研究水利尤有志趣。早在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沈括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他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先后带领当地百姓开通了100条灌溉渠,修筑了9座堤坝。这不仅解除了当地水灾威胁,而且“得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

汴渠是宋朝京城(开封)的水路交通要道,是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按规定每年都需要疏浚一次,后来这项工作逐渐被懈怠,致使20多年汴渠未被疏浚。王安石将其列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1072年,沈括奉命前往。在治理工作中,他进行实地勘察,亲自测量了汴渠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沿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以“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到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高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其中单位精确到了寸分。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工程完成后,仅仅四五年时间,就取得引水淤田17000多顷的显著成绩。

沈括晚年潜心著书,写下了《梦溪笔谈》,他在总结心得时说:“目睹其验,始著于篇。”书中关于水利的部分,也多是他自己在治水活动中的真知灼见以及对劳动人民实践结晶的科学总结。




来源:中国水事

编辑:天天

校对:安安

水务人都在看

“超期服役”达10年!常喝的桶装水水桶你是否也忽视了这些?

防冰“神器”详细讲解来了→

新年伊始,快来!领取你的电子证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润京华
北京市水务信息官方发布;百姓节水、用水等便民信息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