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台天泵缓缓收起“臂架”,历经20小时的不间断作业,温潮减河工程葛渠分洪闸首块闸底板浇筑圆满完成,标志着葛渠分洪闸工程从基础准备转入主体施工,为后续工程搭建框架奠定整体质量与进度基础。
▲日间施工全景
葛渠分洪闸位于温榆河左岸葛渠村西,是温榆河水进入温潮减河的第一道分洪闸,建成后可将温榆河洪水提前分至潮白河,从而减轻下游北运河行洪压力,与流域内蓄滞洪区联合作用,将北关闸上100年一遇洪水降低至50年一遇洪峰流量。
为保障本次大规模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市水务建管中心牵头组织施工单位及业内专家深入开展咨询论证,精心打磨混凝土施工方案。
对于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而言,温度至关重要。如果结构体内外温差过大,可能产生温变裂缝,造成质量缺陷。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施工期间,市水务建管中心专家全程在场指挥调度,现场项目部在多个关键点位布下“监测网”,实施高频次、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与记录,全程精密控温。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准确采集各项数据,实时根据技术方案和现场工况灵活调整材料配比和浇筑工法,实现对闸底板基础质量的精准掌控,为工程整体的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
▲施工现场
本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使用智能加热系统。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骨料与拌合水的温度,反馈调控加热功率,确保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适宜。模板表面设温度器,实时监测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时调整养护措施,维持适宜温度。同时,还使用智能蒸养机,24小时调节保温棚内湿度。保温棚外罩的保温被由工厂3D裁剪,现场拼接高度吻合,保温效果好。
施工现场,2台天泵巨臂挥舞,同步浇筑,30辆混凝土运输车往来穿梭,高效运转。每罐卸载的混凝土都要依次经过测温、塌落度、含气量等一系列严格检测工序,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等各班组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整个现场秩序井然,忙而不乱。根据进度,葛渠分洪闸主体工程计划于2025年汛前完成。
温潮减河工程起点位于温榆河左岸葛渠村西,自港北村北入潮白河,全长约13公里,是“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8月全面开工以来,市水务部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成功克服年度降雨偏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圆满达成年度建设任务。
▲浇筑作业面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总量的29%,土方回填总量的26%,混凝土浇筑总量的10%,整体形象进度达14.6%。2025年,市水务系统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冲刺工程土方开挖与回填任务。同时,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施工组织,加速推进桥梁、水闸、穿京承铁路等重点结构施工,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尽快完成交叉管线迁改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工程建设!
此外,近期温潮减河工程关键节点六环路及通顺路电力迁改已顺利完成。温潮减河工程与六环路、通顺路交叉,需对道路进行临时导改并新建跨河桥梁,市水务建管中心联合属地单位现场踏勘,查询线路走向及下游用户,优化完善后的迁改方案,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尽量缩短迁改周期、减少涉及设施,并减少对周边照明、交通设施的影响。迁改工作较原定计划提前6个月完成,为加快推进后续六环路及通顺路导改和路改桥施工创造了必要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来源:市水务建设管理事务中心
编辑:碧涵
校对: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