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市级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此项工作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和运行管理单位评价,围绕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等方面展开,为推动首都水务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标”为尺度,“准”为准则。2021年,水利部全面启动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修订工作,相关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市水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评价标准,不断进行修订,支持有条件的水管单位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根据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加强“标准化”在水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实施全行业的“贯标”。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市级评价工作是全行业贯标的‘关键一步’。”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阶段我们将标准化管理评价划分为水利工程评价和水管单位评价两部分,工程评价就像是给水利工程做一次‘全身检查’,看看管理得好不好;单位评价则是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来一次‘深度访谈’,看看各单位是否尽职尽责。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来确定不同环节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2024年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市级评价工作中,全市共70项水利工程和1个水管单位申请“评选”。前期,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到各单位指导标准化建设。评审阶段,专门制定了严格的方案,成立了专家现场检查工作组,并对评价标准进行集中培训学习。
评审组通过查看工程实体状况、查阅资料、检查记录等方式评价各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并依据《北京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最终70项申请工程评价的水利工程中,有63项达到了市级评价标准。1个申请单位评价的水管单位顺利通过,11座历年通过评价的小型水库全部通过复核。
自北京市开展标准化管理评价以来,全市水利工程在“场区文明、人员行为规范、工程运行安全”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单位通过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标准化“样板”。
密云水库管理处五年多来,共计梳理完善规章制度111项,编制印发了标准化管理手册、制度手册、操作手册等;实施消隐改造、维修维护等各类项目50余项,确保了水库枢纽运行安全。修缮整治63处闸站点,增设各类标识标牌3000余块,做到颜色统一、标识齐全。利用“技术比武”“职工大讲堂”“自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持续加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对照标准、规范管理”的工作管理思路和模式,从软件上助力闸站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柳林泵站、西台上泵站、雁栖泵站、杏石口泵站等站点达标工作。
此外,水管单位逐步提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巩固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成果。凉水河管理处作为首家应用市水务局新档案管理系统的单位,早早实现了档案数字化,各类技术图表上墙明示,制度编制涵盖标准化管理各方面工作。十三陵水库管理处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创新技术,发明了简单实用的启闭设备,提高启闭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获得国家专利。京密引水管理处通过完善水工设备操作规程,解决怀柔水库闸门启闭过程中的震动问题。大宁管理处创建泵站智能运行管理创新工作室,以“新技术推动泵站智能运行”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手段和方式。环线管理处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充分利用智能阀井系统建设成果,打造了无人值守站点,实现了井下工况自动监测,助力运行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近7成水利工程被认定为北京市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凉水河管理处两家单位被评为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单位,凉水河管理处、密云水库管理处两家单位被评为北京市标准化管理单位。
水利工程全行业“贯标”后,运行维护流程将更加规范,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处置,水利工程在设计和使用寿命内安全、稳定地运行,效益也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水务部门注重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结合,力求完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推动水务行业领域向高精细化水平发展。
下一步,市水务部门将在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2030年前全面实现全市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来源:市水务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处、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务中心、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编辑:扇扇
校对: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