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先贤的故事
编者按
初大告 (1898—1987),山东莱阳人。原名初铭音、 初诰,字达杲。著名英语翻译家和语音学家。少年曾读 私塾,并常习作诗词。1914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山东省立 第一师范,1918 年考入北平高等师范英语系学习。1923 年至 1927 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英语研究科学习。1929 年 至 1934 年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任讲师。1934 年秋,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语音学。1938 年回国后至 1949 年,历任河南大学英文教授、重庆 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兼教务长、中央大学英文教授。1959 年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馆长。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 理事会理事,第三至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教授。
语言学家
初大告对英国文学、戏剧和英语语音学深有研究, 并精通世界语,是我国推广世界语的先行者之一,曾在 北京外国语学院开设世界语课,生前曾当选为中华全国 世界语协会理事。在英语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著有《英语语音学讲义》、《英文教学法》、《中英文法的比较》、《英语发音法》等。还积极发起和参加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汉英词典》的编写工作。
翻译家
早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剑桥大学留学期间,初大告因翻译中国诗词和老子《道德经》而享誉英国学界。他是较早进行中文典籍英译并获得成功的中国学者之一,曾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海外汉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其他译著有:《中华隽词》、《中国故事集》等英译本(在英国出版)。
参加五四运动
1919 年 5 月初大告参加五四运动被捕。五四运动中,同源于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北京高师二校学生是中 坚力量。当时被捕的共有 32 人,其中北京大学许德珩、易克嶷、江绍原、杨振声、潘菽等 20 人,北京高师杨明轩、陈荩民、初大告等 8 人,其他学校学生 3 人和市民 1 人。后来被捕的人士在民众的声援下获释。
初大告和同时被捕的许德珩、潘菽、杨振声,这四位当年五四运动中的狱友在以后的岁月中,始终继承发 扬着“五四”爱国、民主与科学精神,并发起组织成立了以爱国、民主、科学为旗帜的九三学社。
传播先进文化
1924 年秋在北平创办志成中学、任董事兼第一任校长。
1933 年受华北文化总部之托发行《文艺月刊》,并与张语还一起创办《世界文化讲座》,宣传进步思想,后被国民党当局查抄。
创立九三学社
1945 年 9 月 3 日与许德珩、潘菽等民主人士一起筹建了九三学社。1946 年春,参加签署郭沫若等发起的《对时局进言》并与中央大学教授梁希、潘菽等一起到重庆上清寺谒见了毛泽东主席。1947 年春与张语还等在上海 发起成立 " 山东民主协会 ",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反 对美军进驻青岛。1949 年 7 月,从兰州率领十余名学生 通过封锁线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
翻译国学典籍一举成名
1937 年,英国著名刊物《英语新周刊》上刊登了一 篇文章,介绍并盛赞初大告翻译的诗词:初先生的词不 但是以令人钦佩的鉴赏力精选出来的,而且译得极其优 美。《伦敦信使》杂志 1937 年写道 : 一个中国人翻译这 些词时,不但运用了地道的英语习语,而且能够如此深 刻地领会英语语词的音乐价值,这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自十八世纪以来,把中文典籍译成英语的中外学者不乏其人,但译词成英语且享有盛名的却不多见,而初 大告是较早的一个。在留学英国期间,初大告先后翻译了《中华隽词》、《老子道德经新译》和《中国故事选译》,于 1937 年连续发表,一时名震英国学界。他发现,已经有许多人将中国古诗译为英语,但词却还没有人译。初大告认为宋词也是我们的一份国宝,应当让更多的人通 过它来加深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了解,因此就译了《中华隽词》。该书最初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收译词 50 首,后来扩充篇幅一倍,改称《中华隽词一○一首》。他对几个老子书的译本都不满意,就又译成《老子道德经新 译》,该书印出六版。初大告译的词和老子书是他留给 世人最重的要财富,而正是凭这两部书,初大告成为一位优秀的中文典籍英译家。
因“五四”改名字
初大告是“五四”游行当天被捕学生之一,当时闻知巴黎和会上列强公然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义愤填膺,随着队伍,冲向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后被捕。因此被誉为高师(北平高等师范)被捕的“八君子”之一。初大告的原名其实为初铭音,正是因为五四运动被捕后,为了安全和毕业后的出路,当时的高师校长陈宝泉才为其更改姓名。
(来源:九三学社张家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