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先贤】邹元爔院士:我国冶金新工艺的开拓者
政务
2024-11-15 16:53
青海
九三学社涌现了许多令人高山仰止的先贤俊才,先后拥有两百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位社员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做出了永垂史册的突出贡献。九三先贤们朴素而高尚的品格,传递着老一辈科学家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彰显了九三学社科技强国的底色。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之际,为全面贯彻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青海九三力量,社青海省委特推出追忆九三先贤栏目,希望广大社员积极学习先贤事迹,感悟先贤精神,传承先贤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邹元爔(1915年-1987年),浙江平湖人,享誉海内外的冶金物理化学和半导体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在平湖市乍浦镇半爿街上有一座凉亭,名为“元燨亭”、凉亭前后联一为“凭槛思前哲,流芳励后昆”,二为“四海求来真学问,九州著出大文章。”这座凉亭是以乍浦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学部委员邹元燨之名命名的,以旌其科研之功。邹元爔的父亲邹宏宾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博物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母亲知书达理,曾帮助过辛亥革命。邹元爔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立志报效祖国、振兴中华。1942年,27岁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林森奖学金,取得公派留学机会。次年,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读研究。1947年,他获得冶金学科科学博士学位,是该校该届唯一获博士学位者,毕业后满怀热忱回到祖国科学报国。邹元燨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球墨铸铁,在世界上首次解决了含钛铁矿冶炼过程中高炉渣铁畅流难题。创立了硅铁还原法,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较完整的EL2缺陷模型的创造者”,并被命名为“邹氏模型”。邹元燨曾荣获1965年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56、1982和1987年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几十年科学研究生涯中,邹元爔勤奋耕耘,写下了170多篇学术论文。在研究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自己查阅文献,自己参加实验和撰写论文,一贯忌讳随便挂名。论文中总是首先肯定前人的工作,借鉴他人数据时总要在论文中致谢,对学生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他从不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邹元爔不仅是治学严谨、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热情奔放的诗人。他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身后留下的诗词不下400余首,诗中处处流露出他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激情。他生平崇敬爱国诗人陆游,晚年以“一片孤忠千里志,雄关要隘任驱驰”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