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陶瓷的永恒之美

企业   2024-10-25 17:48   中国  


源于泥土,成于造化,对照古今,陶瓷在东方传统文化中兼具实用与美的内涵。10月24日,“邂逅:刘建华个展”在吴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展出了刘建华最新的13件/套作品,在陶瓷材料本身的连接中,揭示出今天与过去的距离也可以是不存在的,“邂逅”陶瓷永恒的美。


《绳子》


作为系列特邀艺术家,刘建华游刃有余地用陶瓷为媒介,展开当代艺术品与馆藏文物及在地文化的对话。在博物馆公共空间内,艺术家以他的作品寻找、记录着历史博物馆中的某种时间痕迹;而另一部分被无声无息地放进了博物馆的既有常设展览里的作品,与其他历史文物摆放在了一起,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得作品与文物一样拥有了时间的维度。


《叶》


巧妙融合在博物馆里的当代艺术,在吴地历史语境下,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再解读、陶瓷与综合材料的实践与创新,探讨了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语序,身体语言与自然规律的延伸,迸发出独属于当代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壳》


艺术家对不同材料背后不同的语言逻辑有股天然的好奇心,但如何把这些纷纭的物理对象与艺术家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获得能量的相互转化,却要走一段很长的路。2018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的展出,是艺术家在这条线索上长达十五年思考的第一次完整呈现。在《碑》这件作品中,观众能够轻易地从色彩上辨认出它与艺术家之前作品的衔接。不同的是,艺术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将违和融入到作品之中。经过非充分瓷化后的“蜡质”玻璃与人们对玻璃的“常识”形成挑战,自然形态的石料与为成为石碑而被切割的痕迹在对抗中并存。艺术家的《碑》,不是某一类型文化、背景中的碑,也不是某一通具体的碑,它就是碑。


《碑》


《瓷板上的釉料》中,艺术家用泼釉的形式在瓷板上形成类似于传统文化水墨泼墨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把坚硬的瓷板材料和釉料在动态方式下达到某种时间点的结合。这种结合和陶瓷本身超稳定性形成对比,在超稳定性当中凝聚的时间点,成为艺术家发现历史、探索历史及实践的一个通道。


《瓷板上釉料》


《黑色的火焰》在文化视觉中,与宗教、哲学密切关联,与现实、情绪有关,但又有距离。这些无法生根的火焰,似流动的火云,飘向何处,燃烧何处,不得而知,但肯定会永久,在你我的心里……


《黑色的火焰》


《泥雨》是一件模仿雨形态的作品。艺术家突出的是手工捏制的方式,把一些自然现象通过手的方式笨拙地塑造出来。在此,艺术家强调身体的感知再现,同时也通过身体去感受某种自然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把自然的力量人工化、扭曲化、形成某种压迫性,同时他通过这种压迫性的方式来揭示、反映今天人和自然的关系。


《泥雨》


“邂逅:刘建华个展”为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特展第二期,这个系列将当代艺术与博物馆古代文化相结合,以古鉴今,以今观古,古今对话,并对以下四个议题持续追问:一,本土历史在当代语境中的再现与释义;二,考古学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具体问题中的考释;三,后现代背景下博物馆功能的探索与再议;四,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故事与中国身份的演绎及建构。



邂逅:刘建华个人展


2024.10.24-2025.05.09

吴文化博物馆公共空间及二楼基本陈列厅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



苏州艺术志
苏州艺术圈,混这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