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由中国画学会学术支持,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联、民进苏州市委员会主办的“回归自然 独抒性灵——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出席嘉宾
出席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明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许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北京美协原副主席、中国画协会副会长程振国,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鸣,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委杨辉,中国画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水墨画院院长张复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宝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韩振刚,民进中央开明画院执行院长李学伟,兰池书画院院长、海军创作室专职画家陈琳,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美协主席李冬,中国美协理事、河北省美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书画院院长、美术馆馆长王稳苓,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风塘,威海市政协原二级巡视员、威海市文联原主席安立,广西柳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欧顺红,以及从各地远道而来的朋友和艺术家们,开幕式由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主持。
正如北京国画院院长吴洪亮所言,陈危冰的这一系列作品在小雪的节气里为北京送去了一股来自江南的春风。陈危冰此次以范成大诗歌创作的60幅系列作品带来了他个人的全新面貌,在这样一个特殊命题中,看到他对于传统诗意的考量,对江浙景致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再一次突破。
北京国画院院长吴洪亮致辞
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鸣致辞
作为陈危冰的多年好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对他的了解十分深刻,感动于他对沈周的崇敬,对吴门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陈危冰的这一系列作品具有勾起乡愁的现实意义,作品中不仅还原了是诗作的韵味,也融入了自己对诗意的理解,以及对当代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带来了创作上的启发,以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生活为题材,创作才会更有灵气。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致辞
此前北京画院也曾举办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的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他对此深有共鸣,以古诗词为主题创作,首要是传承和延续,但同样要保持独立性,既有古诗意也有当代意识。中国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包括了诗情画意,陈危冰沿传统文脉而来,对于传统文学、吴门四家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他的创作是在深入研究后有感而发的状态,是一种对传统研究的生发,是他在这块土地上自然形成的独立思考。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致辞
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画院,也曾是齐白石、陈半丁等现当代巨匠工作的地方,不仅对中国美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陈危冰心中的一处圣地。他带来了自己的最新成果,也是他近三十年来田园山水画研究的总结报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文明在历史进程中被工业文明逐渐取代,作为社会转型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他思考并记录着这些变化,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
苏州市美协主席陈危冰致感谢词
此次展览展出了陈危冰以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主题,创作的60幅表现四季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精品力作,展现了陈危冰在田园山水画领域的突出成就和艺术魅力。作品多以水墨立骨,略施色彩,以具有书法意味的线条进行勾勒皴擦,有的偏工,有的偏写,有的线面结合,有的积点成面。画面色墨结合,既不抛弃水墨技法,又以色彩作重要表现手段,用色薄中见厚,清润秀丽。
陈危冰向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捐赠作品《身外水天银一色》
在开幕式上,陈危冰还将精心绘制的作品《身外水天银一色》捐赠给了北京画院,为丰富美术馆的馆藏资源、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后,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也对陈危冰的作品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致辞
专 家 对 谈
当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山东大学副教授王进担任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宝君与陈危冰结合此次展览进行了对谈。在对谈中,诸位专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对陈危冰这一系列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对艺术家的创作视角和创作理念提出了建议和深度思考。
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宝君
郭宝君首先分享了此次展览策划的历程和初衷,展出了以陈危冰对范成大诗意的理解创作的一系列描绘江南四时风景作品,画面多变而风格统一,既有原诗文的意境,也有画家个人的性情和面貌融入。通过作品能够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生动理解诗文、理解苏州、理解画面的意境。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危冰
作为展览的主人公,陈危冰讲述了自己创作《四时田园杂兴》诗意画从想法到实践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思想的变化和感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摸索,将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不仅看到古诗意的生动表达,也看到江南田园的环境、风俗以及如今生活的变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王镛表示,田园诗意画是陈危冰在其开创的田园山水画上的进一步拓展,其涵盖范围更广,不仅是山水,也包括花鸟、人物。诗、画自古以来就是相同的,但在近代诗性文化有所流失,画家在创作中更多关注技法和色彩的追求,而少了对画面诗意的挖掘。陈危冰田园诗意画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方面,深入融合传统文化的精神,表现诗文中与自然亲近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也是当代人在古代诗文中寄托自己乡愁的精神现象;另一方面,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素材,但陈危冰的诗意画创作并非机械地照搬写生,通稿提炼、升华,将写生的印象通过笔墨、色彩增添诗的意境,这也是值得大多数画家学习的地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一
李一评价陈危冰是中国田园山水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且不断在进步,此次展览的作品相对以往又精进了许多,在境界上、笔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田园山水画在当代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该如何寄托乡愁,记住曾经的美好回忆,回到田园?田园山水画正是承托了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时代特色的课题。另一方面,“诗书画合一”与“古今合一”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从画面来看,诗文与画面相辅相成,而在意境上,范成大和陈危冰,作为古今相隔千年的两位苏州艺术家,共同合作了一次诗意与画意高度融合的展览。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
在徐惠泉看来陈危冰这一系列作品不仅仅是对范成大诗意的诠释,也是对沈周《东庄图》的致敬。在技法上可以看到对《东庄图》笔法和意境的延续,陈危冰从石湖写生中获取灵感,又从范成大的诗文中找到切入的选题,不断精进自我最终还原出诗中的意境。作为苏州人非常幸运有这样浓厚的文化滋养,但同时在创作中面临很大的压力,要画出自己的特色,不妨从“小”处入手,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个点深入钻研,作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开得艳丽,也能被欣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吴洪亮对此次展览在北京画院展出也感到非常欣喜,一方面作品理念与北京画院的调性非常契合,另一方面展览从策划到落地都非常细致,对作品本身、空间的变化、色彩的建构等方方面面都细致考量。作品本身也与以往又很大的突破,带有十分认真、严肃的课题性,画面安静稳当,意境深远,仿佛在与古人进行对话。而诗书画的结合对于观众理解作品也十分友好,不仅能从画面本身感受诗意,也能从诗文中深入品味画作的意蕴。
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山东大学副教授王进
对谈的最后,王进分别对嘉宾们的发言和讨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延伸和总结,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解读进行了梳理。陈危冰之所以对“田园”题材情有独钟,既源于他儿时曾在江南山村水乡生活的经历,也源于他对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思。他试图在已经衰微或消失的田园生活景象中安顿现代人无处安放的乡愁,寄托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梦想。他的作品,因此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
上
月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