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
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给横坎头村的回信中的殷切嘱托。循着这份嘱托,2024年11月29日至30日,我校党委组织党员赴宁波余姚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围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的要求,通过参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瞻仰烈士纪念碑,了解革命老区横坎头村的发展模式等形式,全体党员更深刻地了解了革命历史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全体党员在校党委书记金卫东同志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同志们铿锵有力地念出了将为之践行一生的誓言,红色基因传承之旅由此开启。
身处盛世之中国,我们享受着最好的时代赋予的一切。参观过程中,目睹革命年代艰苦的物质条件,听着英烈舍身赴死坚守信仰的动人故事,党员同志感慨万分。
一、书记——朱宏亮
穿行于各个旧址之间,简陋的居所、锈迹的枪械,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坚韧。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先烈坚定的信仰与勇敢的牺牲,才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我将把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所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教育工作中去,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让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二、党员——刘彩凤
在横坎头村,我有幸读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2月亲笔致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那封深情“家书”。这封信不仅满载着总书记与革命老区人民之间长达15年的深情厚谊,更为横坎头村未来的发展点亮了明灯,指引出一条既保留革命老区特色,又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创新之路,实现了绿色农业与红色旅游的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了村庄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一、书记——赵莹
置身于横坎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被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活跃的创新气息所感染。这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多元文化活动,把红色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这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启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积极引入新元素、新方法,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二、党员——李会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每一件展品都记录着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也是对自身的一次精神洗礼。我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组织委员——张丹丹
通过参观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历程,也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人民勇敢抵抗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根据地旧址中队员们的书籍、报纸、宣传画等文化资料让我们感触颇深。作为党员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献力。
二、党员——戴飞
我们深刻领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这八个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践行的誓言。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的伤痛与荣耀,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都要以先辈为榜样,勇往直前,不懈努力,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这次跨越时空的红色研学活动让党员同志思悟深刻,既感慨于英雄前辈的奉献精神,也震惊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无限精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陵园门口的题词荡气回肠;英勇无畏、抵御外侮,抗战旧址的老物件见证着铁血荣光;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革命老区正在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撰稿:第二支部 李培佳
编辑:22文秘 邱瑶
一审:赵莹
二审:陈伟迪
三审:金卫东
分享教育生活
分享“人民”故事
让“人民”触手可及,常伴左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