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江山资讯 | 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江山
我们一路与你同行
祖国东南,春江水暖,春山可望。1000多年前,衢州须江县改名为江山县。千年来,行政区域不断更迭,“江山”之名却沿用至今,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的一部分。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2月27日第一版《人民江山》
除了在省城读大学的四年外,我就一直呆在这座小城。如果要做个问答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这座小城,打心眼里喜欢。
在清湖岭头“通衢”“达福”门亭处俯瞰,远处的帆影慢慢清晰了起来,船夫们吆喝着,在清溪码头靠岸。挑夫们穿过下街、中街、上街,登岭五百米,朝岭头而来。后面紧跟着他们的父母妻儿,拿着干粮,提着茶壶。有布满皱纹的父母,眼里是无尽的担忧和万般的爱怜,却又藏不住那股子坚毅。有的孩子抚摸着父亲那结痂还未退的双肩,却又把脸藏在母亲身后,有的孩子抬头看母亲那强装出来的笑容,含着泪扯着母亲的衣袖。有刚拜堂成亲的小夫妻,在晨曦里拥抱,泪光闪闪。汉子们就在这清湖岭头,喝一口亲人递过来的茶,嚼着亲人塞到嘴里的面饼,随着领头的一声“起啰”,一根根扁担依序挑起,向与武夷山毗邻绵延浙闽赣边界的仙霞山脉迈开双腿。
“通衢”,清湖码头舍陆登舟,由江山港进衢江;“达福”,清湖码头舍舟登陆,经仙霞古道,到福建浦城。连接浙江钱塘江和福建闽江两大水系,经京杭大运河连接陆海丝绸之路,就是仙霞山脉中这“千盘难度鸟,万岭欲藏天”的仙霞古道。而在清湖和浦城之间承担起货物运输任务的就是千千万万的挑夫,一根扁担挑起时代赋予的担子。繁荣了两百多年的古道,为什么仅凭挑夫就能够支撑起运输的重任,在来回近十天的时间里,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挑夫们一步一个脚印,挑着也许一辈子都享受不尽的财物,一诺千金,坚守信约的?
岁月悠悠,潮流滚滚。仙霞古道在上世纪30年代,因为江浦公路、浙赣铁路的修通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古道途中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三巨石拔地冲天,形似石笋天柱,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徐霞客曾在《游九鲤湖日记》里记载:“……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
深秋的一天,第一次与友人全程徒步,用了3个小时,走仙霞古道途中福京桥到龙井这段古道。“福京桥”,这是一座多么有档次的桥啊!清湖岭头的门亭,也只是“通衢”“达福”,而这座桥,两个字,就浓缩了仙霞古道的精髓。桥旁有棵树龄150年的南方红豆杉。过了村部,经石虹桥进入近百米长的老街,街道两旁为过往客商及挑夫提供食宿与交易场所的老宅,街道上条石两边的鹅卵石,呈现着岁月的光泽。溪水像一条舞动的龙,盘绕着村庄,村跟着溪叫“龙溪村”。奇怪的是,村部并没有建在老街上。过了老街,进入烟霞迷醉的竹山,脚下是宽宽的石阶。望着脚下的这些石头,让人顿生敬佩。
仙霞古道在江山境内像龙溪村老街一样保存原样的还有听得见瓷音的窑岭,“中华古瓷第一村”古瓷村,四关犹在绵延五公里“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的仙霞岭,群石怪异,高可撑天、阔如地毯,徐霞客三顾三登不改道的浮盖山,一见而惊,与福建交界的枫岭等。即使往日模样不再,依然在路亭、村舍里依稀可见古道的痕迹。
古道,是成长阶段的户外教科书,是成年人心灵的放飞,是年长者捡拾童心的寄托。
仙霞古道,虽然仅百余公里,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居住在这座小城的人是幸福的。母亲河须江,为钱塘江南源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仙霞山脉腹地浙闽交界的苏州岭,从南往北,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占了县域总面积的八成以上。
在“一生一世绿道”往远处看,隐在村庄中并肩在两个山头的百祜和凝秀双塔,焕发出崭新的朝气,更加的风姿绰约。据说,从衢江交界开始,每200米作一标识,到终点,全长13.14公里,因了被人们称为“夫妻塔”的双塔,给取名为“一生一世绿道”。传说百祜和凝秀为护一方平安,放弃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为了给远行的人们安全渡峡,在两座山巅隔着须江建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双塔。也许是只能相望,无法相牵的爱情感动天地,穿越近五百年时空,成今天如此般的巧合。
在城北,直线距离十多公里,一边是气势雄伟的江山港,一边是大大小小的池塘拼成的湿地。行走其中,陌上花开,随处有“惊起一滩鸥鹭”,看“落霞与孤鹜齐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即使芦苇沉寂,也是携手相随,享受属于它们的冬藏。听说近年来鸟儿是越来越多了,还有彩鹮光临呢。
在城南,与清湖码头隔几里处,有长宽各千米余的湿地,官方现称“五百湖”,一年四季,美得不知如何形容。在这里,孩子们完全可以领略骑在牛背上的感觉。野花烂漫,绿草青青,古树茂盛,清水潺潺,野鸭成群,白鹭悠闲,小羊偶尔与黄牛作伴……这里为何如此原生态?历史,会告诉你答案。
须江干流60公里,广渡溪、卅二都溪、长台溪、达河溪、横渡溪、丰足溪等6条42公里的主要支流,百里须江两岸,美丽的绿道长廊,15处当地特色主题水景,新建的驿站,城乡一体。这样浪漫的景观休闲带,它是须女头上的红头绳,江郎心中的红地毯,每天上演着一个个江郎与须女动人的爱情故事。
雨季时的洪水泛滥,无规则的取沙,杂草横生,垃圾缠树,早已成了过去。如今,这些滩涂已然成了网红打卡地。一溪清盈盈的水,滋润着江山大地,笑哈哈地流向钱塘江。
让人惊奇的是,原来的景观、古建筑、代表历史文化元素的一些场所,被保留了下来,使这座城市的原住居民行走在每一处,都能与往日重逢。“执手来”相看,“等风来”相拥。
漫步城西的西山,徜徉在梅泉、雪泉、须女泉三泉间,踏着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足迹,欣赏他们留下的墨宝诗篇,感悟设馆讲学的情怀,钻进梅林里,学着吟诗作画,休闲时光里养几分雅趣。梅泉位置最高,分上、中、下三池,供食、涤、灌用,古有诗云“但有幽人至,三叠写琴心。”雪泉在山腰,“有客不妨聊斗茗,雪泉正好坐清宵。”须女泉在山脚,穿过城区,流入城东的须江。据相关资料,须女泉“大旱不涸,甘冽宜茗”,为城区生活用水,曾建有“清流映月、绿树闻莺、杉桥悬帘、郭陇耕云、绕坝花卉、浴露闲鹤、疏烟翳堞、爽气宜秋”八景。
唐早期,江山人祝其岱,字台峰,号东山,“文章焕然,为两浙诸生钦重”,在江郎山筑“东山草堂”,结庐讲学,终其一生。三衢刺史周美,先荐祝东山于朝,东山辞不赴职。36岁时把一家人迁到江山凤林定居,步祝东山之后尘,辞官归隐,育有五个儿子,皆为朝廷官员,分居在新坦、桐坦、丽坦、学坦、平坦,周姓成了江山大姓。唐姚崇诗云“到此已知巢父志,身余何用绊浮名。”许多文人学士,慕祝东山之高风亮节和博学多才,纷纷来江郎山,留下名篇佳作。
白居易、赵抃、王安石、陆游、杨万里、朱熹、辛弃疾、徐霞客、林则徐、郁达夫等,都在江山留下过诗文。清湖巡检司、峡口同知署、廿八都浙闽枫岭营等,见证着一段段历史。谜一样的廿八都古镇,成片成群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作家汪浙成这样写道“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中共江浦县委机关设在红岩顶,粟裕将军曾说过,“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
人文之城,钟灵毓秀。许多的故事,都是别样的精彩。
城东须江,五桥横贯,彩灯闪烁,行人步缓,游船轻漾,白鹭为家。城西西山,俨然翠屏,护着小城,陪着须江。山顶的电视塔,与倒影在须水中的彩灯遥相辉映,你光芒万丈,我波光粼粼。城中的鹿溪渠,沿老城区蜿蜒。“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修长的小城,宜静宜动,随处是诗,满眼是画。横一把古琴,左手须江,通透浪漫,右手西山,伟岸宽实,音乐响起,星星也该当羡慕的。
且不提千年的丝路古道,也不提须江长廊,只是骑一辆自行车,拿一本书,随处而转,亦能收获一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定还会有邂逅的惊喜。或者在山水田园里任意选一家民宿,来一个线上办公,让身心陶醉在青山绿水间。这是一座有爱的小城,可以满足你的所想和所愿。热情的江山人,会泡上一杯高山绿茶,微笑着等你。
春江水暖,春山可望。江南的红叶,霜寒时节最为相思,杜英在整个冬天里部分叶子绯红。只要有一颗春天般的心灵,眼里就四季如春。
“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白居易的诗境、诗意、诗韵、诗情,远方的你,可来江山,细品。
(文中图片来源于多娇江山客户端)
作者:余和妹
编辑:高滈
责编:余明明
终审:陆天旺
江山新闻网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江山人 • 江山事 • 江山情
广告合作:13587015717(68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