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朴素,现在迷人
总有一张旧照,令我们梦牵魂绕
回到母校,回到自由河
回望建校之初
艰苦的创业岁月写满校史
那些泛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过去
如今,旧貌早已换新颜
过去成了今天的注脚
而今天,成了我们共同的回忆
从前我们总说,日子走得太慢
如今毕业了
便会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从过去走向现在
从现在走向未来
您的脚步与人民海军同频
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这既是您的期待
也是祖国强军建设的需要
1949年11月16日,毛泽东主席阅批《关于海军学校问题》的报告。11月22日,中央军委致电东北局并军区,同意海军学校校址设在大连,以安东海校为大连海校的基础。1950年1月7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复电东北军区并张学思,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名称。人民海军第一所正规高等军事学府在黄海之滨的大连老虎滩畔组建,这也是“一海校”名称的由来。从此,新生的人民海军有了培养人才的基地。
1950年1月底,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孙敬一与其他有志建设海军的青年一起,毅然剃了头,穿上水兵服加入海军行列,乘火车赶往大连。列车徐徐进站,时任大连海校副校长兼政治委员的张学思到车站迎接。
2月1日,大连海校正式开学。没有开学典礼,第一个月没有开专业课,只是学习高中数学和物理,为以后打基础。初期,学校分为指挥和轮机两个系,学员主要包括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和从陆军中选派来的人员等。根据学员的文化基础,学制分为二年制和三年制。当时,教学楼是一栋3层小楼,3层是学员宿舍,2层是教室,1层是各类实验室。
所聘教员大多是从北大、清华等地方著名高校招聘的优秀教师。张学思重视知识分子,在各方面优待教员。学校明确规定,教员的伙食标准享受当时团级干部的待遇,有家属的教员给足够的房子,教员家属工作安排、子女上学,甚至连雇请保姆等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这些从地方聘请来校的教员,都觉得心情舒畅,安下心来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参军入伍。
大连海校初期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是苏联专家直接给学员面授。通常是专家用俄文讲一句,再由翻译译一句,这种讲课方式不仅速度慢,效果也不太好。后来,为了组织实施教学,学校组成专家、教员和翻译“三位一体”的学科组。先由专家编好教材,通过翻译教会中国教员,然后再由教员去教学员,专家去现场听课辅导。对这样的做法,大家一致反映效果很好。张学思还总结出6点教学原则,即:从学员现有水平出发,照顾大多数,兼顾少数;讲课要系统连贯有重点;启发与注入相结合;讲解要一目了然;掌握学员思路,树立学习自觉性;联系舰艇实际,巩固学习知识。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教学经验,受到教员和学员的欢迎。一位苏联专家对中国教员讲:“你们校长不简单,对教学很内行。”
张学思十分重视对学员的训练和管理。每天清晨,吹起床号前,他总是站在学员寝室门口,看学员的起床动作。发现有人图快提前穿好衣服,他就让学员脱去外衣躺在床上,重新起床着装。晚上就寝时,则去看学员睡前是否按规定摆放好衣物。
出操时,他与学员一起跑到操场。冬天早上,天冷风大,队列训练时,为锻炼学员的耐寒力,他以身作则,与所有人员一起不戴手套,不少人手都冻裂了。舢板训练时,“立桨”的口令一下,冰冷的海水顺着垂直竖起的木桨流到冻裂的手上,钻心刺骨的疼痛。打绳结抛缆绳,冰硬的缆绳磨破了冻伤的手掌,他不让学员们缩手,理由是:“水兵的手必须抗冻,否则冬天在海上戴着手套怎么开炮射击,怎么画海图、打绳结、搞救生?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平时苦练。军人流血牺牲都不怕,吃点苦算什么?”
当年11月末,张学思带领学员进行了建校后的第一次海上实习。当时,抽调舰艇来大连供学员实习有困难,学校便租用了一艘1950吨的“东方”号商船进行实习。实习前,张学思在学校实习动员大会上说:“将来你们毕业后,都是要到舰艇上去工作的,你们的战斗岗位在海上。因此,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海上为家,岸上做客’的思想。”
此后,经过近3年的系统发展,海校各种学科建设逐渐成熟,同时增设了海上游泳、划船、驶帆等海军特色军事训练。每年,学员有近3个月的时间随舰在海上实习,逐渐熟悉和全面掌握了海上生活和作战本领,更加坚定了献身人民海军事业的决心。
学院成立伊始,就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殷切厚望。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建校命令,周恩来总理对学院创建作出具体指示,共和国六位元帅、六位大将亲临学院视察,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踏上这片朝气蓬勃的热土。
伴随着共和国和人民海军的前进步伐,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军政合训”“指技合一”初、中级培训兼备的海军综合院校。一代代“一海校”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忠诚和热血书写了热爱海军、建设海军、献身海军的新篇章。
75年的栉风沐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军政指挥军官,为我国海军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闻名中外的“海军军官摇篮”。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75年前,青春年少的他们
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于此
情系于中华沃土,忠于国家使命
75年来,一代又一代海校人
从这里走向深蓝,奔向远海大洋
去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他们始终坚守:
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
1
END
1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912916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