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老人口中的“三不过”指的是什么?

文化   2024-10-14 19:42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设为☆星标,每日获取更多历史

古人生活条件有限,生活水平也不高。许多人努力一辈子,也就还不能吃上饱饭。

在这种情况下,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能活到60岁,就已经是高寿。

 
因此,老人一旦超过60岁,邻里街坊就认为老人是福星,大家伙就纷纷为老人祝寿,好好庆祝一番,沾沾喜气。

 
《礼记·曲礼上》中记载称:“男女五十而父母在,岁岁有祝。”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的年纪已经超过50岁,而自己的父母还健在,每一年都应该为父母祝寿。

 
古人本就尊崇孝道,许多人非常看重父母的生日。父母过60大寿,往往都会举办的特别隆重。

但是为长辈祝寿,也有许多讲究,因此古人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并总结出了“三不过”。

 
 

01

 
父母健在,自己的60大寿就不能过。

 
古人结婚年纪比较早,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年龄差距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如果是到了60岁,而自己的父母还健在,那么自己就不能过60大寿。

 
古人认为,只要父母健在,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始终是一个小孩子。虽然自己到了60岁,在别人眼中,自己可能是个老人,但在父母面前,自己依旧是个孩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60大寿就不能过。这是出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暗喻自己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也暗喻希望父母能够长命百岁。

 
如果父母身体健康,自己也到了60岁。在这种情况下大张旗鼓为自己过60大寿,在古人眼中,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

 
所以,出于对父母的尊敬,子女到了60岁,家中父母身体还在的话,子女不许过60大寿。

 


02

 
不满60岁,不许提前过大寿。

 
古人其实并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因为古人看来,自己生日那天是母难日,如果过生日,是对母亲的不尊敬。

但这种说法只限制在60岁之前,一旦到了60岁,古人就可以过生日。

 
因为古人寿命不长,自己60岁的时候,父母往往早已不在。这时候,就不再有母难日这种说法。

 
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60年为一花甲。所以人们往往用“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来指代。

 
60岁往往被古人认为是人生中的循环转折点,60岁过后,老人就不再是老人,而是像小孩子一样,需要被人照顾。因此,古人从60岁这年开始,就可以过生日。

 
因为60大寿很隆重,亲朋好友全都会来,古人就想借这个机会,好好招待亲朋好友。按照传统,这一天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日子,久而久之就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有些人想要多收点礼钱,还没到60岁,就提前为自己祝寿。或者是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在60岁的时候没机会去庆祝,便选择提前把这个日子过掉。

 
这种行为在古人眼中,坚决不允许。

 
因为60大寿是一个大循环,属于重生,属于新的开始。如果提前过,就会提前消耗自己的寿命。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古人不允许提前过60大寿。

 
 

03

 
73岁和84岁的生日不能过。

 
前面讲过,自己到了60岁之后,家中父母如果不在,那么自己每一年就可以过生日,但是73岁和84岁的生日不能过。

 
可能有人感到奇怪,60岁往后那么多年,为啥偏偏选定这两个岁数不能过生日。这是因为,古人非常忌讳这两个岁数,因为孔子在73岁去世,孟子则在84岁离开。

 
古人非常尊崇孔孟之道,因此把这两个岁数当做不吉利的年份。而且,古人总结,许多老人都在这两个岁数离世,因此,民间还流传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催自己到”这种说法。

 
73岁和84岁这两年,如果举行隆重庆祝,就是对孔子和孟子的不尊敬,就是对生命的不敬畏。因此,73岁和84岁变成古人口中的两道坎。

 
在这两年,古人坚决不允许过生日祝寿。
 
“三不过”这种习俗,即便到今天依旧有相当多的地方传承着这种文化。不管是出于对老人的敬爱,还是出于传统习俗的保护,家中老人始终应该得到关爱。

 
但咱们也得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为长辈祝寿,如果老人身体不是那么乐观,并不建议为其贺寿。

多为老人做点事情,多陪伴老人,反而更好。





写作不易,点赞分享,感谢朋友

旧说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书为鉴,可以肃言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