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最爱坑杜如晦,二人之间诞生一成语,至今广为流传

文化   2024-10-11 09:59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设为☆星标,每日获取更多历史


房玄龄和杜如晦策划了一场大事件,从那之后,李世民成了皇帝。对于李世民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他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不过,房玄龄却有一个坏毛病,每次参政议事,就必须要求杜如晦在场。

 

为什么必须要杜如晦在场?

因为房玄龄爱给杜如晦挖坑,因为杜如晦能够给房玄龄的计策做出最后的决断,因为杜如晦能够帮他背锅。

 
 

 01

公元628年,天下虽然已经到手,但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很艰难。边关各地,许多老百姓依旧吃不上饭,为了生存,他们往往会卖掉自己的孩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

比这更不幸的是,这一年,刚好发生罕见的天灾,中原富饶地带竟出现蝗灾,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被这些蝗虫吃的一干二净。

 
看到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李世民心痛至极。

 
这才登基称帝几个月,民间就频频发生灾害,李世民心中也无比惶恐,认为是老天刻意给他的惩罚,毕竟在几个月前,他才亲手噶了自己兄弟。

 
为此,李世民忧心忡忡。

 
这时,房玄龄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古人对上天一直都心存敬畏,房玄龄的忧虑和李世民一样,一直怀疑是不是老天爷给他们的惩罚。

 
如果解决不了这件事,过不了多久,民间就会出现流言蜚语,到时候,江山社稷能不能稳住,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开创一个更好的时代。

 
 

 02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房玄龄当即和李世民商议。房玄龄认为,这是李世民登基的关键一年,如果对这些事处理不当,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房玄龄建议李世民,必须要举行一次祭天大典,诚心向上天祷告;其次,朝廷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边关的灾民赎回那些被卖掉的孩子;最后,还要大赦天下。

 
房玄龄这三条建议看起来简单,但真要落实下来,每一件都是大事,就连李世民也不敢擅自做主。

 
李世民陷入其中无比纠结,他不知道要不要这样做。如果举行祭天大典,很大可能会被别人说他心中有愧。

边关问题更不用多说,一旦救济起来,就是一次巨大的消耗,如果能够带来正面影响,尚且可以一试,如果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带来永无止境的副作用。
 
唯独大赦天下这一条,落实起来似乎简单一些。

 
 
 
 03

二人思来想去,始终没有做下定论。

 
这时,李世民则让房玄龄做主,直接把这个棘手问题甩给房玄龄。

房玄龄估计都要叫爹了,这种大事让他做主,一旦做得好,功劳都是主子的,一旦做不好,骂名全都要他来背。

 
思来想去,房玄龄还是不敢妄下结论。最后,当然是想到他的好基友杜如晦。既然注定要背锅,那就找个人一起呗!

 
于是,房玄龄就说:“此事非如晦不能决断!”

 
不得不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真是一对好兄弟,只要房玄龄遇到事,一起背锅的人,一定是杜如晦。

 
就这样,杜如晦成功被牵扯到这件事中。杜如晦和李世民二人把事情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当即把矛头一转,问杜如晦怎么办。

 
杜如晦这才知道,房玄龄找他来,无非就是想找个一起背锅的人。但考虑到房玄龄的智慧,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三件事必须做,就算做的不好,也必须做。
 
有了杜如晦做审度,事情就此得以落实。

 
 

04
 
李世民在举行祭天大典后,立马安排人对边关进行赈灾,接着又耗费大量资金,救济中原受蝗虫所害的灾民。

 
很快,这件事就引发剧烈反响。李世民的仁义,立刻在边关传开,无数人把他视为救星,中原受灾的百姓,得到了朝廷的救济,对李世民更加尊崇。

 
整个天下,传的全是李世民的威名。

 
这件事的参与者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命运更是难舍难分。从那以后,房玄龄每次只出计谋,但不做定论。

 
做审度的这件事情,全都甩手给杜如晦。

 
房玄龄心中很清楚,一个人扛锅,永远比两个人扛锅累,而且杜如晦非同常人,即便判断出现错误,他们两个人一起担责,肯定比一个人担责舒服。

 
久而久之,“此事非如晦不能决断”就成了房玄龄的口头禅,房玄龄为杜如晦挖的这个大坑,杜如晦还不得不跳。

 
 
 
05

世人因此,还在民间广传一句话,称“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意思是说,房玄龄擅长出谋划策,杜如晦则能够做出关键性决断。

 
二人的关系因此越来越密切,变成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旦谈论起唐朝,一定离不开这两兄弟,二人也被公认为唐朝的贤相。

 
后人为了宣扬二人之间的默契,发明出一个成语,叫做“房谋杜断”,二人之间的这段历史,也被当做一段佳话,广为流传。

 


「温馨提示」
最近刷不到日常推送?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就可以接收啦

写作不易,点赞分享,感谢朋友

旧说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书为鉴,可以肃言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