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陈近南,历史中到底什么样

文化   2024-10-01 11:31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设为☆星标,每日获取更多历史

陈近南原名叫陈永华,是个实打实的官二代。

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至今依旧有着非常广泛的读者群体。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是天地会的一把手,为人侠肝义胆,在江湖上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大家读金庸的作品,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说背景往往会与历史挂钩,许多人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让读者分不清真假,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的观赏性。

 

陈近南就是如此。他在历史上不仅是天地会的开派祖师,还是一名真实的抗清大将。

 

陈近南原名叫陈永华,父亲叫陈鼎。在大明期间,陈鼎先后通过科考,考中举人和进士。

 
可以说,陈近南是个实打实的官二代。

 
按理说,如果天下一直太平,陈近南应该会安安稳稳度过一个非常幸福的人生。然而,此时的大明,不仅要面对清军的巨大压力,还要面对闯王李自成的进攻。

 
在崇祯帝死后,陈近南的父亲陈鼎,跟随着老主人自缢身亡。这时的陈近南,只有15岁,幸福的家庭,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毁。

父亲的死亡,就是引发陈近南反清复明的导火索。

 
从这时起,陈近南心中就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只可惜年少,空有满腔热血,却没有发泄之地。

 
凑巧在这时,郑成功一直在招揽人才,企图恢复大明江山。

 
很快,陈近南投靠了郑成功。相比起陈近南,郑成功的家庭遭遇明显更加悲惨。

 
郑成功的父亲原本在海关经商,在清军入关后,老父亲竟然投靠大清,残杀昔日同胞,郑成功的母亲因此自杀,郑成功则誓死要抵抗大清。

 
因为陈近南和郑成功有着相似的遭遇,而且陈近南在投靠郑成功后,一直为他出谋划策,行事果断,为人冷静,做事足智多谋。

 
陈近南追随郑成功十几年,二人一直扎根福建沿海一带,就这样,郑成功愈发看重陈近南。在郑成功眼中,陈近南就是一个老忠臣,他能够拿下台湾,陈近南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郑成功在拿下台湾一年后,就黯然离世。

 
郑成功在临死前,将儿子郑经托付给陈近南,让陈近南当郑经老师,多加引导。

实际上,陈近南比郑经只大了8岁。

 
郑成功死后,郑经对陈近南非常敬重,陈近南也尽全力辅佐郑经。


公元1664年,郑经在厦门兵败,这时候,军心受到很大影响,无数士兵选择投靠清朝。

 
就连郑经身边的自己人,也开始劝说他投靠大清。这时候就可以看出,郑经反清复明的决心远没有父亲郑成功那么大。

 
但是,陈近南却在此时告诉郑经说,那些投靠大清的人,大多都是商人、仆人。为了不让郑经投降,陈近南诈骗郑经,说得到大清赏赐的人,都是前朝官员。

 
如果换成他们投降大清,得到的待遇不理想,岂不是让所有军士寒心?

 
就这样,陈近南成功动摇了郑经投降的念头,随后带着重兵一起退往台湾。

 
这时的台湾,与大陆的差距非常大。

为了快速帮助台湾脱贫,陈近南认为,应该率先“建圣庙,立学校”。郑经和陈近南联手,在台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还自创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陈近南辅佐郑经,郑经带领台湾,在极短的时间里,台湾得到飞速发展。

 
然而,这一切从表面来看,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的大问题所在,却是清朝一直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无暇顾及台湾的军政要事。

 
等到大清处理完一切紧要之事,自然就想起了逃到台湾的郑经。

 
郑经和大清交手过后,迅速落败。这时的郑经,已经是轻弩之末,再也没有能力反清复明。最致命的是,自己人在这关键节点窝里斗。

 
陈近南因为被冯锡范等人排挤,不久后就去世。

 
说到陈近南,必须还要说天地会。

 
在《台湾通史》中记载称:“天地会者,相传为延平郡王(指郑成功)所立,以光复明室者也。”

 
所以说,天地会实际上是郑成功创立的反清复明的一股暗中势力。但是郑成功事务太多,根本没办法暗中运营天地会,便把天地会交给了陈近南。

 
而这个天地会,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洪门”,之所以叫洪门,是为了纪念朱元璋。

在陈近南的运作之下,天地会在民间迅速发展壮大。

 
曾与青帮、白莲教并称为民间最大的反清势力,天地会为三股势力之首。

 
如今来看,陈近南当初协助郑成功拿下台湾,后来又协助郑经在台湾兴办文教,台湾的发展离不开陈近南。
 
可惜的是,陈近南一直都在和大清做斗争。从他身上,咱们看到了忠义二字,这两个字,他守护了一生。

 
后来的天地会势力越来越分散,分出的分支有好有坏,在列强侵犯时,昔日天地会的一些忠义之士,曾联手多次抵抗外强侵犯。

 
最后直接变成两个大势力,又凑巧是一正一邪。其实用正邪二字并不恰当,因为我们看历史,经常会因为一个人的污点,而去否定他的贡献。

 
但是,咱们把视野放的更宽广一些,就会发现,中华民族不管在什么时候,一旦发生大事,从不缺乏爱国之辈。

 
这些人总是能够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等一切结束后隐藏天地间。或许这就是,华夏的力量。



写作不易,点赞分享,感谢朋友

旧说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书为鉴,可以肃言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