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这几年社会上流行这么几句话:工薪死于“消费”,中产死于“杠杆”,富人死于“投资”。听着有些夸张,但确实有些警示性道理。咱们就花点时间分三次来聊聊这三类人理财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消费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导致许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而过度消耗,最终导致经济压力增大。而普通人如果陷在过度消费这个好面子的陷阱里,只会越来越“贫穷”。
开门HONG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希望哪怕是普通客户也能成交。(普通客户本身也是“大量单”的主要来源,应该关注。)
在和工薪阶层的销售沟通过程中,以下六个问题环环相扣,一定程度上可以启发工薪阶层改变认知,调整行为,面向未来做出更好的财富管理动作。
1. 对于我们普通人,是赚钱更容易,还是花钱更容易?
答:花钱更容易。(一整年赚的钱,几天就能花完。)
2. 未来我们更有可能赚大钱?还是更有可能花大钱?
答:更有可能花大钱。(生场大病,上个学,买个房……)
3. 既然花钱比赚钱容易,如果钱花多了/花超了,遇到要花大钱时会不会缺钱?
答:肯定会。(这两年大环境不太好,经济下行,很多人过往花超了钱,现在只好节衣缩食。)
4. 那怎么样才能把钱省下来,确保以后不会缺钱呢?
答:要抵抗过分消费的欲望。(吃大餐、买华服;追求享乐,羡慕虚荣)
5. 怎么样才能抵制消费的欲望?
答:建立自律和储蓄的机制。
6. 怎么建立合理储蓄的机制?
答:两点建议:一是改变储蓄的理念,将传统的“储蓄=收入-支出”这个公式调整为“支出=收入-储蓄”;二是明确保险在储蓄过程中的功用,保险是存钱最好的机制。(投保是中长期缴费,退保会有损失厌恶,账户能带来持续的盈利快乐)
存钱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保险是助力存钱的“终身私教”。
附记: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通过对贫穷本质的研究,提出了几个关键点来解释贫穷的根源,以下是他们发现的五个可能导致贫穷的本质原因:
1. 固执(信息缺乏与认知偏差):穷人往往缺少信息来源,即使面对可靠的信息和商机,他们仍然怀疑这些只是想象中的机遇,不愿尝试新事物,不去拥抱变化。这种固执的认知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如果执念太重,未来的生活可能还是回归原样。
2. 享受(即时满足与压力缓解):当穷人赚到钱时,他们倾向于先满足即时的需求,比如走进豪华餐厅或购买电视、举办婚礼等,而不是投资于学习和技能提升。他们无法延迟享受的时间,有钱之后,先满足基本需求,再舒缓压力和娱乐。
3. 风险规避(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穷人面临的风险很大,他们常常自己做小生意或打工,基本上得不到较好的就业保障。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场不好的突变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恐惧会大大降低他们渡过难关所需要的自控力。
4. 短期规划(缺乏长期视角):穷人往往只做短期规划,不做长期规划,对未来的预期往往是害怕和悲观,禁不住低级欲望的诱惑,喜欢投机取巧。
5. 贫穷的死循环(学习与认知):不学习导致贫穷,导致认知能力低下,认知能力低下导致没有学习意识,没有学习意识所以就不会去学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些发现揭示了贫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心理、社会和行为层面的因素。理解这些本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应对贫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