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地方生物制造产业基金破百亿了!
文摘
2024-12-26 18:51
四川
12月25日,湖南常德市鑫兴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50亿元。此前据报道,常德计划推动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母基金,该基金或许意味着这一规划正式落地。资料显示,该基金落地常德市武陵区,背后出资方包括湖南安乡县城投、常德市国创实业集团、省级国资湖南兴湘投资、常德城投、湖南津城投资集团、财鑫资本等。而据智药局监测,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一支针对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引导基金。无独有偶,今日杭实集团、国投聚力与萧山经开区携手成立10亿元规模的生物制造产业基金,该笔资金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核心环节进行投资布局。不知不觉,各地生物制造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已经超130亿元。生物制造从卷政策、卷园区、卷创新中心,开始轮到卷产业引导基金了。
在生物制造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早期各地主要以未来产业/生物医药/科创基金/先进制造业的引导型基金。但随着生物制造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之一,围绕整个产业链设立专项基金也迫在眉睫。根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各地政府和国资已经发起近10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规模最高达到50亿元,并且绝大多数都在2024年设立。成立基金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基金“投招联动”积极引入全国合成生物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区域总部或者产业化基地。毕竟,地方产业招商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在同市都会出现不同区的产业园“赛马”现象。招商局开出的各类优惠条件中,投资对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现在“以税招商”受到限制,于是各地推动设立科创引导基金。在产业引导基金中,合作非常多样,包括政府联合市场化基金,央地联动、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方式。从基金的出资方式来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出资的方式最普遍,不仅能分摊资金压力,对各级政府也有投资激励。政府也积极联动市场基金,平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机制。
例如北京昌平区的昌发展已经和国内多家市场化基金在合成生物领域达成合作,申万宏源、君联资本、水木创投、辰德资本等。同时,央企在这一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例如在央企—地方合作中,国投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穿梭于各个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中,已经联手安徽、杭州等地设立生物制造基金。据报道,国投集团还将联手天津海河基金,发起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投基金,助力天津生物制造业发展。据笔者观察,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地方加快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落地,这或许跟中央10万亿的化债刺激政策有关。
毕竟10万亿的化债方案,通过利率置换将让政府从债务中缓口气,由此腾挪出的财政空间有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而此前智药局就预测,受益于化债方案,生物制造产业将迎来一个巨大契机。政府将加大对生物制造的产业扶持,一批生物制造专项基金将加快设立,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制造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也就是说,预计未来还将有一批生物制造产业基金落地。
按照时间节点来算,2024年各省市发布了关于生物制造的文件,大多都提到了“一园区一中试基地一基金”的规划。而发文到落实有时间差,近两年各地已经设立高新科技产业母基金,还需要时间设立生物制造子基金。
尤其,“基金招商”、“基金丛林”、“基金矩阵”火热起来,也让政府引导基金的体量不断扩大。例如合肥就提到,聚焦早期科技型优质项目和团队,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生物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丛林;组建10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孵化基金。据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数量累计达到2086只,目标募资规模超过十万亿,约12.19万亿元人民币,已认缴规模约7.13万亿元人民币。相较于财务投资人,政府引导资金通常能给出较高的估值,并且对于退出时限更加宽容,强调“耐心资本”。
另一边,政府则更希望企业能够加大在当地的重资产投入,建立工厂,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需要慎重的决定,对后续现金流是不小的挑战。此外,由于财政出资的特殊性,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机制与困境,也是未来几年内需要考虑的重点。无论如何,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那些有技术、有落地成果、选品优秀的公司,每天投资人都见不过来。
智药局
了解和投资中国合成生物、AI制药的重要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