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清楚什么是生物制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项包含了众多前沿科学的应用,生物制造涉及的企业和产品众多,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纪录片选择让谭天伟、黄和两位院士作为“代言人”,他们的讲述与旁白一起,为观众构建起了这个概念的基础印象。
纪录片以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为轴,首先来到了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河北唐山。
全片从工业尾气开始,传统处理方式拥有潜在的环境风险,而生物制造的第一个优势也就呼之欲出——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产业。
首钢朗泽在片中着重介绍了乙醇梭菌,并介绍了这个庞大的体系是如何运转的,而在引出最终产物生物乙醇后,顺势介绍了生物制造的另一个独特优势。
作为可再生新能源,生物能源对于化石能源时代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并通过与传统化学乙醇由玉米生产对比,突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战略意义。
技术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片中聚焦在中试放大化环节的困境,生动概括为“给乙醇梭菌喂食”,为观众介绍了产量和气量的关系性。
最有趣的还是结尾关于饲料蛋白发现的故事,从研究人员发现堵塞蒸馏塔的“神秘物质”讲起,工业尾气摇身一变成为鱼饲料。
这种无害且富含高蛋白质的生物蛋白,氨基酸比例接近于鱼粉,远高于豆粕,通过菌体蛋白高效分离技术后,已经被成功用作于饲料原料。
由北至南,故事的第二章来到了湖北宜昌的安琪酵母。
片中做了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先从家喻户晓的酵母讲起,过度到普通观众相对陌生的酵母蛋白,最终落到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技术环节中,则是由深入浅,将复杂的生物制造问题总结为一段鲜活真实的,对“超级酵母菌株”的寻觅之旅。
安琪酵母团队历时九天,跨越3100千米的菌株样本采样行动后,最终寻找到了蛋白质含量达到65%的酵母菌株。
下一步是剥离,这里有一个“剥离蛋白”的巧妙比喻,通过酶制剂的优化,最终使蛋白含量达到了80%以上。
展望未来应用,酵母生产蛋白的效率是养殖的二百倍,种植的二十倍,而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更是我国未来大食物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