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暑期档群扑之殇:货不对板

体娱   电视剧   2024-09-02 23:16   北京  





文|麦兜



如果说去年暑期档是一次奇迹的回暖,冲上了206亿的高度,那么今年暑期档就是一次惨烈的溃败,票房直接腰斩,仅有不到120亿。


在影视投资寒冬之时,看到如此糟糕的票房表现,对业内人士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个夏天,骨朵听到影视从业者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暑期档电影为什么不行了?”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既有奥运会作为场外因素的影响,也有消费降级对电影市场的冲击,但从内容层面,骨朵只想说一个原因——那就是创作者对观众的预期违背。


这就好比观众花钱看电影,想要喝一杯“生椰拿铁”,但创作者端上了一杯“酱香拿铁”,这不纯粹找骂吗?尤其在这个消费降级的时期,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品,普通观众需要的是强类型的确定性,是符合观影期待的内容风格,而不是创作者自以为是的“惊喜”。



种子选手失利


先来说说这个暑期档给我们最大惊吓的三位导演:乌尔善、徐峥和陈思诚。


去年乌导以《封神第一部》斩获了26.36亿元的票房,今年上映的《异人之下》却连《封神》的零头都没到,仅有1.18亿元的票房,豆瓣口碑更是跌破6分。在骨朵看来,《异人之下》票房惨败的根源是对原著的不尊重。这个IP有动漫版和剧版珠玉在前,反衬得影版的魔改更加明显。乌导不仅让“原著最强”的宝儿姐被各路人马吊打,还将男主的战斗力强行开大,让整部电影成为了大男主成长爽剧,完全失去了原著中对宝儿姐“赤子心性”的刻画,也难怪会遭到原著粉的霸凌式攻击。



擅长拍史诗的乌导以为自己放下了架子,在迎合年轻观众的中二审美,但这种自以为是,恰恰让电影成为了四不像的中年意淫春梦。《异人之下》的日票房从刚上映的4000万降到622万,短短四天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从票房走势也可以看出,观众不再会为了IP和名导无脑冲,而是更谨慎地评估电影口碑。如果电影口碑太烂,直接会被踢出暑期档的核心竞争区


徐峥的《逆行人生》还未上映,就陷入了舆论风波,被很多观众指责“消费苦难”并评价:“穷人花钱买票看有钱人演自己。”这些负面舆情的背后,是一种对贫富差距的巨大愤怒。疫情之后,很多人都经历了经济下滑带来的精神幻灭,更渴望在影院里获得治愈、鼓励的正能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题材在市场上很难讨巧,如果像照镜子一样,照出失意者的不堪和狼狈,只会让观众感到压抑。但如果像小品一样,用轻薄的笑来回避问题的本质,也会遭人诟病。


《逆行人生》就犯了这样的错,故事讲的是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员,却不敢将矛头指向研制吃人算法的外卖公司,只敢将矛盾转移到顾客和外卖员之间。这种避重就轻,让本该具有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电影,沦为了一锅刻意卖惨和煽情的鸡汤。这锅鸡汤,不仅点外卖的顾客不买帐,送外卖的外卖员也不买帐,所以票房只有3.46亿元,并没有成为下一个爆款。



陈思诚的《解密》算是这三部电影里品质最高的,但依然让骨朵感觉在电影院里“坐牢”。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梦境里的视觉奇观,最大的问题是形式大于内容。刘昊然饰演的容金珍,是一个靠释梦来解密的天才。陈思诚试图用梦来表现容金珍的内心世界,但这些大而空的视觉意象,并没有和观众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反而令人感到不知所云。释梦环节也过于简单,缺乏悬疑爽感,就像陈思诚写了一个侦探小说,案子描述半天,破案只说一句话:“凶手就是他。”


《解密》上映前,观众对它的期待是一部烧脑悬疑片,上映后才发现是一部山寨版的《奥本海默》传记片。这种预期上的落差,不仅让陈思诚的导演水平备受质疑,也挫伤了《解密》的票房,目前止步于3.3亿元。



从三位种子选手的失利可以看出,在这个观众精打细算的暑期档,哪怕是再成功的商业导演,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违背了观众的固定期待,也会遭到口碑和票房的双重反噬。



笑、反转和刺激


今年暑期档,观影体验前三名的关键词是“笑”、“反转”和“刺激”。所以票房前三名,也正好对应了这三种情绪:主打合家欢喜剧的《抓娃娃》,主打悬疑反转的《默杀》,主打惊悚刺激的《异形:夺命舰》。


作为暑期档断层第一的票房冠军(32.64亿),开心麻花出品的《抓娃娃》,给大多数观众带来的观影体验至少是值回票价的,因为笑点足够在线。而且这部电影用《楚门的世界》的壳子,装进了中式教育的内核,在内容上是一种很讨巧的创新。影片讽刺了中国父母对于孩子全方位无死角的操控,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实则毁了孩子的人生。从马继业被掌控的一生中,很多观众都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纷纷把这部电影称为“披着喜剧外衣的恐怖片”。


从选题角度上来说,《抓娃娃》聚焦于家庭教育的矛盾,虽然也有一些贫富争议,但比起《逆行人生》关注的社会结构性困境,是相对安全且容易出彩的,更易赢得年轻受众的共鸣。从猫眼的数据上来看,《抓娃娃》是拉新用户最多的电影,家庭属性也更强,可见喜剧还是个老少皆宜的绝对优势赛道。而且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东北,其中的东北方言和小镇风情,也很好地拉动了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观众观影。



而柯汶利执导的《默杀》,则和去年暑期档陈思诚执导的《消失的她》走同一条路线,先找一个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议题,再套进去一个多重反转的故事,最后撒点残忍血腥的视觉奇观,就可以拼凑出一盘短视频式的情绪电影。这是一个在类型方法论上很成熟的产品,有着足够多的宣发噱头,“校园霸凌+为亲复仇+全员恶人”,可以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可惜这部电影的剧本硬伤太多,低于观众的预期,后期的口碑反噬导致票房的长尾效应不足。


但《默杀》毕竟有犯罪类型片的基本盘,加上7月初能打的片比较少,最终还是以13.5亿元拿到了暑期档的票房亚军,其中30%的票房来自于四线城市观众。《默杀》在下沉市场的成功,无疑释放了一个行业信号,那就是短视频式的情绪电影,对于下沉市场的受众来说更易接受。尤其是抖音的资深用户,在短视频的影响下,会更加追求强反转的情节带来的刺激感,而不会苛求剧本的现实逻辑。



两个月前,估计谁都没有料到,《异形》会成为暑期档的票房季军。一个国外恐怖片击败了一众国产电影,乍想不合理,细想简直太合理了。首先恐怖片这个类型在国内院线本来就很稀缺,对于恐怖片影迷来说,可以感受大银幕带来的沉浸式“惊悚”体验,这是一个值得买票的理由。其次《异形》确实符合了观众的类型期待,恐怖片就是要够吓人,所以“《异形》把小朋友吓哭”的新闻,不仅没有劝退影迷,还为影片做了最好的效果宣传。



综合来看,暑期档前三的票房密码,本质都是因为类型定位清晰,符合目标受众的观影期待,无论是大笑一场,释放戾气,还是寻求刺激,都让目标受众在影院里获得了足够的情绪价值。



先求类型,再求创新


今年暑期档比去年少了将近100亿,但这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未来看电影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根据猫眼研究院《2024年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超两成观众表示未来可能会减少去电影院。也就是说当下的电影,在面对其他性价比、性时比更高的娱乐方式时,已经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尤其现在经济环境还没完全复苏,心怀焦虑的人们消费本就谨慎,更加厌恶不确定的风险。如果电影的前期宣传和实际的观影体验货不对版,只会劝退更多保守的观众。


所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要想再次强势崛起,首先要拥有一批活跃的类型片创作者,售卖给观众确定性的观影体验。就像《抓娃娃》那样,在类型片的基础上做些微创新,既能符合目标受众的预期,又能让观众继续保持对电影的热情。


在这点上,中国电影倒是可以向好莱坞电影学习。好莱坞电影经历了几次变革,才形成了经典的电影类型,而不同的时代又会流行不同的类型片,比如20世纪30年代更流行西部片,70年代流行新黑色电影,现在则是流行漫威宇宙这样的科幻电影。



好的类型片,不是止步于复制粘贴,而是在新的时代下挖掘新的故事,让经典类型焕发活力。比如今年的《异形:夺命舰》就是如此,这是一个超过40年历史的老IP,但导演却在传统的“怪兽恐怖片”壳子里,装入了打工人对系统的反抗,人类对仿生科技的恐惧,更贴近当下中国打工人患有的“AI焦虑症”,可能正因如此,《异形:夺命舰》的中国票房反而超过了北美的本土票房。


诚然,中国电影市场不能只有类型化的“爆米花电影”,也应该有百花齐放的作者表达电影。但这个暑期档的惨败,恰恰是因为缺少了不同类型的爆米花电影,无法吸引更多元的观众,票房容量才会大幅缩水。


虽然骨朵一千个、一万个支持导演们勇于探索艺术,但在完成肆意的个人表达之前,咱能别让电影市场先完蛋了吗?







骨朵网络影视
网络影视业内资讯、专业数据统计分析
 最新文章